APP下载

略论新媒体对公民科学素养教育的影响

2015-09-10谭霞等

理论导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科学素养公民新媒体

谭霞等

摘 要:新媒体是一种更有效的信息传播工具和传播手段,对科学知识与科技信息的传播及应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新媒体不仅是公民科学知识与科技信息来源的重要载体,也越来越成为现代科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在对公民科学素养教育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新媒体工作人员的科学素养水平、推广网络媒介素养教育、鼓励科学家或专业学者参与到网络新媒体科学信息资源建设中来,是发挥新媒体在公民科学素养教育方面积极作用的必要措施。

关键词:新媒体;公民;科学素养;教育

中图分类号:G20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5)06-0082-03

[HK]

[Q(+22mm。170mm,ZX,D-W][KH-+3mmD][CD40mm][KH-+1mmD][HJ15mm]

基金项目:[HT6K]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新媒体对山东省居民科学素养提升的影响机理与对策研究”(2014RK01742)阶段成果。

作者简介:[HT6K]谭霞(1969-),女,山东淄博人,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图书馆馆员,主要从事图书情报信息研究;

南爱华(1974-),女,山东淄博人,山东理工大学商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研究;

朱艳红(1976-),女,山东荷泽人,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HJ][Q)]

[L(K2]

[JP][HJ] [HT5",85XH]

新媒体的发展和普遍应用,拓展了科学传播的视野和范围,改变了科普教育的途径和模式。在新媒体介质的协同作用下,纷繁复杂的科学信息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给受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为人们搭建了一个平等对话、自主参与的知识互动平台,同时也为用户提供了智能化、体验性的学习支持网络。在科学传播学意义上,新媒体技术给予人们认识、理解和运用科学信息以极大的帮助,必将对公民科学素养的提高产生深刻的影响。

一、新媒体的发展及其在科学活动中的应用[HT5",85XH]

21世纪以来,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为核心的新媒体技术“为人类打开了通向感知和新型活动领域的大门”。受此影响,人们对科学知识与科技信息的获取、传输和应用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相对于已经存在的媒体来说,新出现的媒体总是新的,比如:广播刚出现时,相对于已经存在的报纸媒体来说是新媒体;而其后出现的电视相对于广播又是新媒体;新媒体的内涵与形态一直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处在不断变迁过程之中。当然,新媒体形态的出现,并不意味旧媒体形态的消失,而是在继承已有媒体各种功能优势的基础上,创造出更符合人们信息传播与应用需求的媒体形态。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曾经给新媒体下过这样的定义,指出新媒体就是网络媒体。在科学演进的历史上,新媒体是科学技术发展成果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态,它被广泛应用于信息传播领域,兼有信息载体的功能,是建立在数字基础之上的、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型传播形式。近年来,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各种新媒体形态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正如有专家指出的,互联网的普遍应用已经使网络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三大媒体之后的第四大传播媒体。郭庆光等学者还将“新媒体”界定为“伴随着卫星通信、多媒体、计算机网络而发展起来的各种新媒介,包括多频道有线电视、卫星广播电视、电子音像、互联网等”。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基于卫星服务的互联网接入、干线通信、远程教育等逐渐发展起来。作为新潮的媒体介质之一,移动手机把因特网作为自己的云传播内容,突破了其它电子媒体对线路和设备的依赖,因更能满足用户对科学信息的多重需求,日益成为人们首选的信息传输工具。截至2013年12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5亿,年增长率为191%,2013年中国新增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733%。可以这样说,移动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最主要媒介形态。

事实上,现代新媒体已经广泛应用于科学信息的传播和存储过程中,只不过我们对此没有系统的认知而已。首先,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科学信息的重要工具。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贮存着大量的科学信息资源,具有明显的信息传播优势。其对科学信息的传播呈现网状扩散模式,每一个新媒体用户都是信息传播网中的一个结点,科学信息由信息源出发,能迅速扩散至社会每一个角落中和媒体使用者,起到了科学传播的范围覆盖最大化效果。另外,新媒体拥有良好的互动性和视觉化的表达方式,能够对信息进行个性化定制,在信息传播行为上具有更大的主动性,在为用户提供简单快捷的信息传递的同时,还能为用户提供现代技术条件下的科学学习范式。其次,新媒体已经成为科技宣传和科技推广的有效手段。新媒体的覆盖范围与社会影响远超任何一种传统媒体,科技部门设置科技频道、电视中设置科学教育频道,以及互联网上的各综合类门户网站设有的专门科技频道,向人们推出关于自然、健康、科学常识、科技推广等方面的知识介绍,以及科技创新产品和科学发展等方面的内容。这些权威性的网站和媒介,在促进科普教育和科技传播、提升公民科学素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社会范围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再次,新媒体为人们参与科学活动提供了有效的互动平台。新媒体消解了平民文化与精英文化的界限,对用户参与科学活动体现出更大的包容性和平等性。目前,新媒体的很多科技频道、社交媒体等都为用户提供了良好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服务,为普通公众参与科学创造提供了开放的平台,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公民对科学信息的主动选择愿望。新媒体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机、微信等形式,与其它新媒体用户或是媒体进行互动,使科学知识与信息传播向深层发展。最后,新媒体将科学教育视野无限放大。随着电视终端网络化、电脑终端电视化、电脑终端便携化、手持终端综合化、公共终端交互化的发展,新媒体的应用必然为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新体验,成为人们获取科学知识与科技信息的重要来源和途径。城市大屏幕的设置,还有新媒体与交通工具相结合所形成的车载移动媒体,都在更为广阔的范围内提示着科学素养教育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二、新媒体对公民科学素养教育的影响[HT5",85XH]

新媒体以其丰富的科学信息内容,多媒体的科学信息表现形式,开放式互动交流模式,方便快捷的信息检索与获取模式等,拓展了科学传播的载体和科学素养教育的方式与途径,以不可抗拒之势参与到科学教育过程中,促进了用户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接受,对科学方法的学习与掌握,是科学传播和科学素养教育在新时期的必然选择。新媒体正成长为公民科学知识与科技信息来源的重要载体,成为现代科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HTK]1新媒体对公民科学素养教育的积极影响。学校科学教育和社会科普教育是实现公民科学素养水平提升的两个基本途径。伴随着新媒体应用带来的社会影响,新媒体在传播科学知识、传递技术信息、进行科学素养教育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传统的学校科学素养教育和社会性科学素养教育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新媒体对学校科学素养教育有着积极的影响。一是新媒体通过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强化了学校科学素养教育的效果。新媒体使教学手段体现出现代技术化特征,能够在科学教育中将传统教学模式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把声音、动画、视频、图像嵌入到文字教学过程中,突出呈现模式的灵活多样性,使科学知识教育在多种媒体形式的动态联合中形成立体效应,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科学知识;通过现场对科学实验模拟的方式,将科学方法的运用内化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强化了科学素养教育的效果。二是新媒体丰富了课堂教学中的科学信息资源。新媒体承载的科学信息资源已经成为课堂教学内容的有力补充,互联网通过超链接的方式把同类的科学信息串联在一起,使学生对科学概念、科学事件形成系统深入的解读。网络信息发布的即时性又使得学生能够学到最新的科学知识,了解到最新的科学技术信息,以及最前沿的科学发展动态。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育中科学知识与科技信息错位的现象。三是突出了科学素养教育中的认知性。一般来说,新媒体总是囊括了它出现之前的媒体的绝大部分功能,也因此开始瓦解与旧媒体相一致的某些习惯与态度。新媒体在满足学生心理需求、激发多媒体消费欲望、增强科学教育效果的同时,体现出一定信息技术时代的趣味性、娱乐化特征,在打破传统思维,拓展学生想象力方面,比传统的课堂教育更符合年轻学生的信息思维模式,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培育科学思想与科学精神,并最终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四是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科学知识的便利条件。新媒体的普遍应用,使学生除在课堂上接受科学知识教育外,还可以通过网络课程、网络信息资源库等获取科学知识,学生在接受信息的同时,能够及时、自由地进行自我表达,与他人(包括教师、专家、同学等)分享观点,接受他人的判断、评价,保持与他人的持续对话。在对话与交流过程中,学生可以实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此外,由于新媒体的数字化和互动性特征, 学生可以不受时空限制获取各种信息,实现按需学习,及时得到教师指导或学习支架的支持。通过直接嵌入学习资源的互动提示、实时或虚拟的帮助策略模型的引导,学习者可以实现不间断学习。

(2)新媒体对社会科学素养教育有着积极的影响。一是促进了科普教育大众化的发展。一般意义上的科普教育,通常是由科学家到公众的自上而下单向流动模式。在新媒体条件下,科学普及一般采取了扩散式网状传播,这就改变了过去以科学共同体为核心的科普教育模式,将用户置于科普教育的中心。新媒体在教育过程中承担了桥梁和载体作用,网络成为科学家和公众交流沟通的中间角色,让人们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一个开放的、以大众为核心的信息世界中,将科普教育的大众化推广到前所未有的开放境界。二是为人们终身学习和自我教育提供了机会。科学的发展需要人们不断进行科学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新媒体正为人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可能和机会。新媒体以用户为核心,在新媒体信息海洋中,供用户选择和获取科学信息的范围和内容变得越来越宽泛和丰富;新媒体超时空的信息传输模式,为人们学习科学知识创造了便利条件,同时网络知识的更新与发展始终与最新的科学知识保持一致。三是激发了人们学习科学、参与科学的积极性。新媒体在消解传统媒体之间边界的同时,也消解了社会群体、信息发布与接受者之间的边界。普通大众借助于新媒体的高科技传播手段,形成立体和交叉式的信息传递与反馈模式,在参与科学传播的过程中,可以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实时的对话沟通和信息互换,形成以用户共同体为基础的科学探究行为,缩短了科学与普通大众间的距离,为共享经验、共同探索和科技创新等行动提供了参与的可能和机会。人们在行动过程中得到的教育和启发,也更易激发其参与科学行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HTK]2新媒体给科学素养教育也带来一些消极影响。相对于其它类的媒体信息来说,科学技术类的媒体信息有着很强的是非性和功能性特点,错误的信息和被人误解的科学信息一旦投入生活应用,可能会造成社会危害后果,因此,新媒体对公民的科学素养教育带来一系列的挑战。

(1)新媒体信息的质量影响人们的科学认知及科学态度。新媒体信息通常表现出内容的丰富性与复杂性共存的特征,参与主体的多元化会带来媒体信息价值的多元化,信息的多样性及海量性会带给人们对科学知识与科技信息选择的不确定性,加上伪科学的存在与传播、反科学信息混杂其中等等,都对人们理解科学、认识科学,以及科学态度的养成等产生影响,尤其是对青年学生的影响会更大。

(2)参与主体的行为动机会影响人们的科学行为。网络信息本身的监管难度,加上新媒体业务人员知识存量的缺乏,必然会使科学知识在迅速传播过程中出现变异甚至扭曲的情形,比如各种网络传销信息的传播、各种网络赌博信息的传播、各种涉黄信息的共享、各种网络诈骗信息的泛滥等等,都会使科学的正义价值大打折扣。就是那些实名信息的报道和记录,也会加大受众的心理自解压力,使得各种意想不到的灾难性后果应然而生。出于商业利益考虑,在利益的驱动下,用户利用新媒体进行科技产品信息宣传时,可能言过其实,甚至有违科学理性,混淆视听,对不明真相的人来说,这会引起其对科学及科技产品的误解,甚至要导致盲从与轻信的后果。

三、利用新媒体加强公民科学素养教育的对策思路[HT5",85XH]

新媒体是公民科学知识和科技信息的重要来源和便利手段,在公民科学素养教育中承担了义不容辞的责任,利用新媒体加强公民科学素养教育应该注意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HTK]1不断加强新媒体工作人员的科学素养建设。新媒体工作人员是各类媒体信息的把关人和网络科学信息资源的建设者,对形成高水平、高质量的网络科学信息资源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首先,要不断提高新媒体工作人员的科学素养水平。新媒体工作人员的科学素养水平直接关系到网络科学信息资源的建设水平,新媒体工作人员必须不断进行科学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水平。要能保证网络科学信息资源建设跟上科学不断发展的新状况,从众多的网络科学信息资源中发现优质资源,形成与现代科学教育发展相匹配的科学信息资源体系;能保证新媒体对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准确描述,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容易接受的方式传输给用户。其次,要不断提高新媒体工作人员的媒介素养。在网络科学信息资源建设中,媒介素养起着导向和定位的作用。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各种信息时的获取、分析、传播和应用等能力,良好的媒介素养能帮助新媒体从业人员运用各种网络技术和媒体技术进行网上搜索、网络传输、电脑编排及网络系统编辑。媒体工作人员要大力培养对超技术的运用理念,在把握媒体控制机制和动作规律的基础上,对网络上众多的科学信息进行理性的筛选、分类,提取出正确的信息内容,并进行归类整理,使这些科学信息在科学发展和社会发展中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HTK]2充分发挥网络课堂在科学素养建设中的作用。科学教育网络化与多媒体化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推动教育模式变迁的必然选择。网络教育课程是新媒体在教育领域的典型应用模式。首先,要逐步实现网络课程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要通过与学校教学相呼应的网络课程与网络课堂建设,针对学生不同阶段对科学知识的需求,对学校教育形成有力补充,形成学校内外网络学习资源的聚合与互补,共同促进学生的科学教育。通过及时为学生提供科学知识和科学实验的指导,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多维度的学习环境,提高学校科学素养教育的效果。其次,要利用网络课堂促进社会科普教育。科技发展和知识的快速更新,使得人们必须快速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才能跟上不断发展的时代步伐。新媒体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简便可行,而又满足不同信息需求的方法和手段。要以网络课堂的形式,把丰富的网络科学资源整合起来推向社会,使之成为社会性的科学普及教育资源。再次,要充分利用新媒体设施扩大科学影响力。新媒体环境下,各种媒体形式在生活中可谓触手可及,利用新媒体扩大科学影响力、实施科学素养教育,不仅有利于形成不断接受新知识和新观点的持续学习状态,而且还有助于人们将科学学习变成一个持续探索的过程。

[HTK]3通过各种传播介质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首先要充分利用科学公益广告来加大科学知识的宣传力度。众所周知,有媒体存在的地方,几乎就能够见到广告,广告对人们在产品的了解与选择上起到一定作用。如果广告中加入相关的科学知识内容,会使人们在对产品形成更加清楚明白的认知,更加了解产品的性能、适用性等相关特点同时,了解一些相关科学知识。其次要充分利用城市大屏幕和移动类标志宣传科学信息。公民的科学素养教育离不开社会性教育环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充分利用移动类车载媒体、城市大屏幕设置等一切可能的形式,使新媒体变得触手可及,使科学知识的传播和科普教育的普及随时可见,让科学的影响和科学思维习惯在潜移默化中一点点养成。

[HTK]4鼓励科学家或是专业学者参与网络新媒体科学信息资源建设。科学家是最有能力辨别和发现科学信息内容真伪的人,他们能够迅速发现网络上错误的甚至是危险的科学信息内容,作为公众最信赖的专业群体,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与解读最接近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的本来面目,其无论对于科学传播,还是公民科学素养教育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媒体条件下,要大力鼓励科学家或是专业学者参与到网络新媒体科学信息资源建设中来,使他们真正成为信息资源科学化建设的设计者和主力军。只有这样,具有时代特色的科学信息素养教育体系才能迅速形成并不断拓展。

[J][XCLTI]

[HT5"H]参考文献:

[1][KG2][ZK(][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2000:79[ZK)]

[2][KG2][ZK(]匡文波“新媒体”概念辨析[J]国际新闻界,2008,(6)[ZK)]

[3][KG2][ZK(]林小丰新媒体背景下我国科学传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ZK)]

[4][KG2][ZK(]闵大洪数字化时代与数字化传播[J]新闻与写作,2001,(10)[ZK)]

[5][KG2][ZK(]郑婷婷新媒体的发展与科普场馆建设[C]//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以科学发展的新视野,努力创新科技教育内容论坛论文集,2014[ZK)]

[J]【责任编辑:张亚茹】

猜你喜欢

科学素养公民新媒体
论公民美育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十二公民
公民选举权的平等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