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绸缪念布局,源头活水润锦花
2015-09-10考毅
考毅
“小说家的技巧首先在于会说故事。”—— 伊莉沙白·鲍温《小说家的技巧》?这里的“说故事”其实就是写作前的构思。要使我们的文章能够获得老师的青睐,同学的认可,写作前就要做一番艰苦的思考准备。应该说,有了好的构思文章就有了精彩的资本。
一、巧设悬念:
第一种:套结法 作者习惯将故事中的悬念称为“结”,所谓“套结”,就是在一个总结中套上了若干个小结,把总悬念和分悬念有机地揉合在一起运用。这种做法往往是先设计一个总悬念,然后再一步步、一环环地设置分悬念,使读者心中的疑团越结越大,把他们的心一直“拎”着,直到水落石出、真相大白才能放下心来,从而来达到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第二种:连环节法 一个悬念消失了,又产生了一个新的悬念,一环扣一环。比如《发黄的明信片》就是运用了这一手法。第一个悬念是萨马兰奇为一张明信片发呆,为什么?哦,原来是有三十年代奥运会主席的签名;接紧着第二个悬念又产生了,通过插叙介绍了龙欲飞,可明信片的主人却不是他,这是怎么回事?故事一个个悬念下去,到最后才真相大白。
第三种:重复节法 所谓“重复节法”,就是一个悬念在作品中多次使用,加深读者或听众对这一悬念的影响。王宣林先生的《鬼讨债》就是运用这一方法来设置悬念的。在那个作品里,一张鬼出面讨债的黄草纸先后重复出现了三次,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强化了作品的悬念。
二、“一线穿珠”:
线索有很多种,常见的有:以时空为线索,以问题为线索,以人的感情为线索等等。如何选择这条线索呢?一要能够联系文章各部分,即线索能完整地表达主旨,传达作者的意图,把组织的材料和表达的主题统一起来。二要选用那些“自然而然”的线索,不要太牵强,把不易连结到一起的材料勾连起来。三要选择能从始至终贯穿下来的线索,不能半途终止,缺乏串联性。一旦这条线索运用的好了,那文章就显得紧凑有序,写作就会游刃有余。
三、“抑扬兴波”:
我们都知道“文章看山不喜平”,扑朔迷离的情节,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安排会格外地吸引读者的眼球,达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并且,有了波澜也可以更好地扩大写作材料的组织运用。
一件事的展开,自始至终会有一个变化,它是一个变化的过程。所以,我们就可以在安排情节的时候抓住这个过程中的几个变化的“点”,围绕这几个“点”展开相应的思考。但是无论是“抑”还是“扬”,是“兴波”还是“无波”,我们在具体写作中要注意两点:一是一定要从整体上着眼,安排好轻重、主次、详略;二是要把握好“度”和转换的自然连贯。
四、“妙趣对答”:
文章采用对话的形式,可以让读者产生一种身历其境的境界,从而让文章内容产生更加真实的效果,引起读者近距离的共鸣。对话的选择可以是现实社会中的人与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幻想中的古人和今人的对话,甚至可以让古今中外的历史名人或文学形象和今人对话等等。只要是符合文章需求的对话内容和形式,我们都可以有礼有节地拿来运用。
五、照应有序:
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谈自己的创作时说过:“要是你在头一章里提到墙上挂着枪,那么在第二种或第三章就一定得开枪。如果不开,那枪就不必挂在那儿。”这也就是告诉我们,前面写到的事物,后面要有着落;后面写到的事物,前面也要有一定的交代。这种方法有很多的种类:一种是首尾照应。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开头写到的事物或提出的问题,在结尾处用各种方法加以深化或回答,给人以完整的印象。还有文题照应。这种照应往往用在标题比较含蓄或含义教深刻的文章中,须加以说明、注释。还有细节照应。生动而典型的细节反复出现,可以突出细节运用的典型作用。一篇好的文章就像奔流的大江大河,滚滚东去,气势磅礴而又不乏婉转清美,带给人力量的同时又给人以柔美的享受。而所有的这些都要有好的设计构思,完善的谋篇布局,缜密的思路情节,未雨绸缪才能够写作时游刃有余,源头活水源源不断才能够使文章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