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课堂教学优化初探
2015-09-10王娅芬
王娅芬
摘 要: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真正利用科学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解释各种社会现象,尊重科学和相信科学,提高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初三化学课堂的效率和质量有很大帮助。学生顶着高考的压力去学习化学知识,效率极其低下,这就要求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在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和改变传统教学观念的前提下,实施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提高初三化学课堂的有效性,优化教学资源。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教育改革的步伐越来越快,对初中化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宗旨也作了相应变化,尤其是之前的题海教学和填鸭式教学已完全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大背景下,化学知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一些化学药剂之间产生的化学反应,可以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及有机化合物的生成,对环境保护有很大帮助。因此,提高初三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刻不容缓。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不能继续采用应试教育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还要实施有效可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热爱化学
课堂。
一、明确教学目标
在传统教学中,由于教学目的不是很明确,导致有限的课堂时间白白浪费,课堂效率提不上来,学生的学习质量越来越差,对化学课堂也渐渐失去了兴趣,学习成绩也不理想。在这种情况下,明确教学目标极其重要,让学生在准确掌握课堂知识之余,还能有时间去钻研教师提出的教学目标。初三化学这门课本身有一定的特殊性,不仅要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还要学生去实验室动手亲自验证理论的来源,加深其对化学反应的印象,牢记化学公式和化学元素,真正学会吃透化学知识,掌握在实际教学中出现的各种化学现象的原理解释,保证课堂教学有序进行,尽早完成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自然界中的水》时,教师可以把水的化学式进行合理分解,告诉学生水的组成和形成,通过化学语言把生活中最近的物质进行解释,帮助学生学会认识化学元素,让学生了解到水形成的因素,学会节约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在实际生活中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二、精心组织教学内容
化学课堂中的书本内容是很枯燥的,尤其是一些很长的化学方程式,使得整个课堂的氛围很压抑,学生根本提不起学习兴趣,导致教师在激情澎湃的讲课,下面却有一大片的学生呼呼大睡,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摒弃传统教学观念,更新教材内容,将课本知识进行优化,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积极性,多多开展实验课程和多媒体教学,将化学方程式如何得来一一传授给学生,而不是一味地照本宣科。
三、联系生活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引入化学课堂中,
增加课堂趣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真正拉近化学这门课与我们的距离,不要害怕学习化学,学生也不要害怕化学方程式的记忆,这些都可以让生活例子来解释,让学生感受处处有化学,深刻认识化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例如在学习沪教版“酸和碱的反应”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引用医生在看病的时候,发现病人的胃酸很严重,就给病人开药多吃些碱性的食物,这就是巧妙地运用酸碱中和的化学原理,通过这个简单的生活中的现象来阐述化学知识,告诉学生化学的应用范围很广,可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很多问题,由此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推动课堂教学效果的不断
提升。
四、实施有效教学方法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多增加化学实验课程,多让学生去实验室亲自做实验,直观地感受化学混合物之间的化学反应,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交际能力。特别是一些难以理解的化学反应公式,可以借助实验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或者一些很抽象的理论定律,将抽象的化为肉眼可以看到的东西,真正理解教学知识,增强课堂有效性。例如,在沪教版“溶液的酸碱性”这节课时,教师可以改变陈旧枯燥的语言表达转变为立竿见影的实验方法,带学生去实验室进行检测,借助pH试纸来检测这个溶液的酸碱程度,让学生清楚看到什么是酸性,什么是碱性,更加认识和了解酸碱性,不会出现记错的现象,真正提高课堂的效率和质量。
综上所述,想要优化初三化学课堂教学,教师必须有明确清晰的教学观念,通过一定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将课本知识通过学生去实验室实际操作得出理论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也教会学生及时总结理论原理,从而丰富课堂活动,增加化学课堂的趣味性,保证学生在有趣的教学环境下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质量,切实保障初三化学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林钦.初三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2(08).
[2]徐青云.在初三化学课堂教学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2(12).
[3]朱洪桂.提高初三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J].文理导航:中旬,2013(08).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