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基”目标的落实,让课堂教学倍加灵动
2015-09-10夏彦
夏彦
摘 要:新课程中的简易方程,以等式的基本性质作为解方程的依据,生动、直观地呈现解方程的原理。其安排加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作为一线的教师,要把新课标的“四基”目标有机结合。将教学中的一些感悟,以及在参加教研活动中获得的一些经验综述几点看法。
关键词:简易方程;數学思想;衔接;数学习惯
一、提前孕伏,做好方程教学的准备
1.方程雏形的孕伏
在低年级学习时,学生解答过类似下面的习题:
7+○=11 8-○=2 ○-3=5 9×○=45 72÷○=9
其实,这些含有○的等式,都是方程。只不过后来用字母取代了等式中的○,即未知数,还原了方程的雏形。在四则运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穿插一些稍复杂的未知数的填写练习,如:
12×☆+18=54 (30-☆)×21=462 ☆×17+☆×9=208
类似这些习题便是小学阶段稍复杂的方程的雏形,作为教师,善于前期的孕伏,在方程教学时,学生就能容易理解未知数的意义,知道方程的“原型”。
2.等量关系式的孕伏
方程的学习意义是利用方程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列方程解决问题在解题过程中有未知数参加运算,并且要借助等量关系,这些都有别于算术方法。能否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式是利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那么,学生对这方面能力的训练也要靠教师早期的渗透,提前准备。除了公式的记忆外,要让学生积累常用的数量关系式,更重要的是教师在前期解决问题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口、脑“动”起来,在审题的过程中要多想多说题中数量关系。只有平时教师有意识地孕伏,学生思维能力才会得到提升,思维过渡有个较好的衔接,学生找等量关系式才不会成为学习难点,学习方程的意义才能更好地体现。
二、让学生切身体验方程的优势,转变数学思想
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历程中,“字母”的出现就是一次认识上的飞跃。在“字母表示数”以及“方程”教学中,教师更要帮助学生从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进行过渡。作为方程的初步认识,教师要让学生切身体验到方程在数学方法上的优势,对方程的学习内容产生主观需求。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抓住有利资源,引导学生体验方程的优势,让学生对方程产生主观需求是尤为重要的。
三、教师转变认识,做好中小学的衔接
在教材解方程的安排中,利用了等式的性质。可一些老师觉得新方法麻烦,不好用,于是还是用旧方法“解方程”。在中学学习解方程用的是代数的方法,以前根据四则运算的互逆关系解方程,属于算术领域的思考方法,而用等式性质解方程,属于代数领域的解方程。两者有联系,注重了中小学之间的知识衔接,教师要引领学生思维的转变。这样,在解方程的教学中,学生将逐步接受并运用代数的方法思考、解决问题,使思维水平得到提高,更有利于学生后续的学习。
检验方程的解是解方程的一个重要步骤,在教材中,不是每道例题都安排了验算,这就往往让一些教师疏忽了,没有引起重视。虽然课程标准在小学学段未明确提出,但“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合理”的内容要求在初中学段就明确提出。教学时要使学生明确把未知数的值代入方程中,看是否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掌握书写的格式,当学生熟练了,就可以口头检验,学生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也为中学检验增根埋下伏笔。因此,方程解的检验的教学在小学简易方程教学中应成为不能忽视的内容。
总之,在简易方程教学的过程中,个人认为,小学数学课堂不能有片面的认识,课堂教学要考虑到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线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领会新课改理念,真正把“四基”目标落实。
参考文献:
杨建维.小学简易方程究竟该如何教起[J].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