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培养小学中年级学生检查作业的良好习惯
2015-09-10周太平费建芳
周太平 费建芳
摘 要:探讨小学三年级学生在独立完成作业后,进行自觉检查的良好习惯的养成问题。通过日常教学中的情况,分析学生的现状。结合实际情况对学生检查作业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并提出了一些自行总结的作业检查方法。
关键词:三年级;检查作业;良好习惯
小学三年级孩子正处在小学教育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生理和心理都有明显变化,是培养学习能力、意志品质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孩子学习的“永动机”,是学生学业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从习惯养成的特点来看,三年级是强化良好习惯和改变不良习惯的关键时期。习惯的培养越早越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是如此。由于低年级孩子的习惯具有不确定性和易变性,学生在中低年级以前形成的学习习惯比较容易改变,而四年级以后,除非进行特殊的训练,养成的学习习惯很难改变。所以如果在中年级未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在缺乏特别教育的情况下很难明显改进原来的习惯,那种认为“树大自然直”的观点是不可取的。所以,三年级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作业的习惯就凸显得特别重要了。
本学期开家长会时,有家长对我深情地说:我如果不守着我家小孩做作业,他就边做边玩。另一家长也搭话说:我家小孩进家门就是开电视,一边看动画片一边做作业。就这样七嘴八舌地讨论开来,充分暴露出了很多关于小学三年级学生做作业时的一些问题。
学生的作业最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我认为良好的作业习惯应该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整、独立完成等。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检验习惯,经常事后后悔,我们习惯把这种现象称为马虎。三年级学生刚刚步入独立完成作业阶段,而检查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更是难上加难,学生根本不知道如何检查。
让学生掌握检验方法是使学生养成自觉检验习惯的首要条件。所以,结合教学内容,教给学生检验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其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把检验作为学生解答问题的必要步骤长期坚持下去,这样,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步养成自觉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和自我评价能力。在培养三年级学生检查作业的习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检查作业不是目的,只是备胎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检查作业并不是目的,它只是我们完成作业后的一个后备动作。我们在开始做作业时,就要提醒自己应该认真分析、仔细计算。因此,完成第一遍时我们就应该努力把学生引入做作业的境界,确保作业的正确性。学生做作业的过程实际上是帮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检验其掌握知识巩固程度的过程,而有的学生却不知道做作业有什么用,只因为是老师布置的,不得不做,有的学生课后不看书、不整理,不理解消化就忙着做作业,这样,即使做了作业,也没有多大效果,因此,要使学生养成先复习功课,弄懂所学知识,然后再做作业的习惯,使学生有“章”可循,让学生在完成第一遍时就尽量少犯或不犯错误。检查作业只是在认真完成后的一个辅助活动而已,不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于完成后的检查。只有学生充分认识到检查不是目的,他们才会第一次时高度重视完成作业的过程。
二、潜移默化的影响,优于高谈阔论的讲解
“身教”更比“言传”的效果好,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该时刻抓住时机。在教育学生计算完成后应该要回过头进行反思,那么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有没有完成例题教学后,回过头进行反思呢?或许有过一次、两次、五次或者更多,我们有没有形成一种习惯呢?可能有待考证,所以在要求学生检查时我们在教学时一定要以身示范。不要害怕耽搁时间,因为回头检查的时候既是对学生批判思想形成、逆向思维的训练,同时还是教会学生如何检查的方法,更是学生一个良好习惯养成的过程。例如,我把除法的检查方法教给学生后,我故意拿92÷3商3余数是2板书在黑板上,刚开始学生觉得老师肯定是对的。有个同学突然就站起来说:“老师,你算错了。”全班同学盯着他。我说我们马上检查一下,然后就在黑板上工工整整地板书3×3+2=11。果真老师计算错了,此时我利用这次故意错误。又一次让学生加深印象:老师都有计算出错的时候,那你们呢?你们做完作业后该怎么办呢?引发学生深层次地思考,以此影响,经过反复强化达到学生自觉检查作业的良好习惯。
三、作业检查不是从头再来,方法才是开锁的钥匙
针对小学三年级学生,刚刚才从父母监管下独立出来。抽象思维、逆向思维发展都还很不成熟,要教给他们检查的方法必须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他们在一二年级时绝大多数还只停留于完成作业的层面上,如何检查、检查作业有什么技巧和方法他们还很陌生。针对三年级学生有哪些检查的方法和技巧呢?我把日常教学积累的方法简要地叙述如下:
(一)寻找熟悉的参照物进行检查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但往往学生没有亲身经历的事物,他们的感知相对就比较弱。在作业训练时,他们就会找不到方向,检查时就更加无从下手了。例如,克、千克、吨的认识中,学生对自己的体重比较熟悉,对一袋食盐的重量有感知,对一枚硬币的重量有感觉。他們对吨的感觉就相对较弱,在完成一辆货车载重5吨时,有同学就填写成了克。我就让他回顾自己的体重,一袋食盐的重量,利用参照物进行对比检查。顿时他知道货车的载重怎么可能才5克。还有一次同样是一辆货车的载重5000克,有个同学就填写成了5000吨。同样我也是让他寻找身边熟悉的参照物,他检查出来这辆车怎么可能载重5000吨呢。学生在学习没有多少生活经历的事物时,脑袋里面没有概念。我们要让他们在检查时寻找到适合的、熟悉的参照物。
(二)利用乘积末尾的特征
利用乘积末尾的特征对三年级学生计算后的检查起到很大的作用,它可以根据两数末尾的数字相乘的特征初步判断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学生掌握也非常容易。例如在一次抽生笔算32×6的时候,有个同学计算出来得198。我就利用乘积末尾的特征让学生进行检查,同学们一下就知道计算错了。因为二六十二,积的末尾肯定该是二而不是八。在日常教学中,我计算完成后就会让学生利用乘积末尾的特征进行初步检查判断。学生掌握了这个方法,为他们的计算检查也带来了便利,检查效率大大地提高了。
(三)估算
估算作为小学生对数感的培养的重要方法,其实估算也是学生进行检查的一个重要方法。充分利用估算来对作业进行检查,可以为学生提供便利。同时,也能起到对数感的巩固学习。例如,在计算306×7时有学生计算等于252,我就让学生利用估算的方法进行检查。306接近300,然后300×7=2100。顿时,学生就感觉到252与正确答案相差太远了,然后再次进行计算,找出出错的原因。逐渐丰富学生检查的方法。
(四)充分结合情景,利用生活实践
诸多方法中,我觉得最不能忽视的就是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实践。这可能对于学生更容易接受,更容易发现、判断。例如,在教学一个柚子4元,小明有50元,最多可以买多少个柚子?因为学生在近段学习中,坐车、乘船等余人时就需要增加一。对学生进行了思维定式干扰,有学生就列式为50÷4=12(个)……2(元)12+1=13(个),算完了就有同学站起来说:“老师,不对哟。余下的2元不能买到一个哟,这里不能加一哟。”其他同学顿时也感觉到,这个地方不应该加一。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就是应该结合实际情景,充分利用学生实践。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感悟反思,这样更利于学生思维的充分发展。
总之,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只能在学习中形成和发展。因此教师要更新观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选取最能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教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编辑 杨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