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艺术教学实践研究

2015-09-07王玉金

黑河教育 2015年9期
关键词:小鸡美的绘画

王玉金

艺术活动是幼儿精神成长的满足需要,是没有直接功利性,并以活动过程本身为目的需要的满足。绘画之所以深受孩子们的喜欢,除了五彩斑斓的色彩外,其中重要的原因在于绘画是幼儿感性地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也是其表达对世界认识的另一种“语言”。 基于幼儿对艺术学习与发展的需求,满足幼儿良好的情感体验,我们结合美术课题研究,以小班绘画活动《可爱的小鸡》为例,采取以研促教,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教学尝试,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下面,我将本次教学活动的活动流程向大家做个简要的介绍:

小班绘画活动:《可爱的小鸡》

活动过程:

1.播放视频,引导幼儿观察、感知小鸡的不同形态。

师:有一群可爱的小鸡要和我们做朋友啦,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的小鸡朋友都在做些什么呢?(当视频中出现了饲养角里的小鸡时,幼儿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目不转睛地盯着视频中那些可爱的小鸡,有的幼儿自言自语,有的幼儿还模仿起小鸡的动作来……)

师:我们的小鸡朋友在做什么呢?(幼1:我看到了有一只小鸡在草地上飞)

它是怎么飞的呀?(幼1:它很开心,一直在摆动翅膀,然后就飞上去了)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只会飞的小鸡好吗?

2.根据幼儿的观察与描述,播放视频中出现相应的小鸡动态画面并结合动画课件演示,帮助幼儿进一步观察、感知。

师:这只小鸡是怎么飞的呀?谁来学一学?(幼:边做动作边说“小鸡打开翅膀飞起来”)师:嗯,你观察得真仔细,小鸡张开翅膀飞起来了!瞧,它多可爱呀!我们把这一只会飞的小鸡画下来好吗?(幼:好)

师演示动画课件:一大一小的两个圆当作小鸡的头和身体,身体的两边长着一对翅膀,扑棱,扑棱,小鸡飞起来咯!(逐步点击课件)

幼:哇——,小鸡飞起来啦!(幼儿兴奋地鼓起掌)老师,小鸡的眼睛还没画呢!师:对了,不要忘了小鸡还有眼睛、嘴巴和脚呢。(教师再次点击课件,孩子们的眼睛里充满了好奇。)

师:你还看到小鸡在干什么?(幼:在啄羽毛;在唱歌……)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略)

3.幼儿作画,教师巡回观察、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帮助。

师:我们的小鸡朋友真可爱呀,一会儿吃东西、一会儿唱唱歌、一会儿挠痒痒。我们一起把这些可爱的小鸡画下来,好吗?(幼:好!)

提出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颜料画出不同动态的小鸡;用颜料时要适量,不要涂抹到其他地方,用过的棉签要把它放在另外的空盒子里。

幼儿作画,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小鸡。(播放轻音乐,鼓励幼儿大胆涂画出不同形态的小鸡,并添画草地、小虫等背景。)

师:先画好的小朋友可以给它添上背景,把它变成一个有趣的故事。

这是一次令人身心愉悦的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充满着激情,用稚嫩的双手画出一幅幅生动而富有灵性的作品。从孩子对自己作品的解读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属于孩子们的精彩世界,充满诗情画意、温暖而又感人!我相信,本次活动无论对幼儿还是老师来说,都是一次愉快的艺术体验之旅!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所以艺术教育应该顺应幼儿发展的特点,寓教育于美的享受之中,始终把对幼儿的个性、情感的尊重放在首位,强调在幼儿精神获得满足和愉悦的同时,培养其对美的感受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以形成完整和谐发展的人格为终极目标。

一、创设一个 “有感觉”的环境,让幼儿充分地感受与体验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儿童看到、听到的东西越多,就越想多看多听。通过良好审美情境的体验,引起儿童情绪上的兴奋,对美好的事物所产生敏锐的感知,发现美的特征,从而激起他们审美欣赏的兴趣和进行艺术创作的动机。活动前,幼儿已和饲养角中的小鸡有过接触,通过每天的喂养,他们深深地喜欢上这群毛茸茸的小动物。所以当视频播放中出现这群可爱的小鸡时,孩子们显得十分兴奋,不由自主的描绘起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关于小鸡的事情,加上老师有意识地捕捉一些小鸡不同动态的画面,使得两者在情感上建立了很好的链接。幼儿不仅对小鸡外在的形态特征有所了解,而且对画面中一些细节动作的捕捉也很精准。所以,这种 “有感觉”的环境刺激,容易使幼儿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引发幼儿从自身的角度去观察、发现,捕捉信息,为教师准确把握幼儿的观察点和兴趣点提供依据,同时也为活动的顺利开展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二、有效把握教学指导“尺度”,成为幼儿艺术情感发展的“催化师”

在绘画教学中如何把握好指导的这个“度”,成为许多老师的困惑和讨论的焦点:部分教师认为小班幼儿年龄尚小,缺乏相应的技能和经验,如果不进行适当的讲解和示范,幼儿会无从入手;也有一些教师认为,一旦对幼儿进行示范、讲解,势必会阻碍幼儿的想象与创作,其作品表现力会大大减弱。所以,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契合点,成为我们研讨的重点。通过细读《指南》,我们认识到幼儿的艺术教育始终把对幼儿的个性、情感放在首位。在引导幼儿欣赏审美对象的外在形态特征时,应注重幼儿自身的自主感知、想象与感受,鼓励幼儿发现一个属于自己的艺术世界。所以在活动中,我们应避免出现将审美对象的外形特征生硬、刻板地移植到幼儿的脑海中,而是应该站在幼儿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和需求,并以此来确立我们的教学指导策略与方向。同时,我们还要努力地为幼儿营造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童话般的语言情境,丰富幼儿内在的心理感受与体验,提高幼儿美的感受力和审美情趣,成为幼儿艺术情感发展的“唤醒人”和“催化师”。

三、给予幼儿充分的尊重和信任,让他们“酣畅漓淋”地表现与创作

在活动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幼儿绘画之前老师会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比如材料使用说明、技能要求、画面布局、及其他注意事项等等。有些教师不仅对幼儿所使用的绘画材料有所规定,还不断地提醒幼儿运用学过的技能来表现作品的内容。在幼儿绘画过程中,教师常常以观察、指导为名,有意无意地干扰幼儿,影响他们的创作,以达到自己满意的指导效果。然而,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让幼儿变得更加无从入手,只能简单的模仿或再现画面中定格的小鸡形象,毫无生气可言。这样的画面不是孩子们想要的,更不是老师所期待的结果,这也恰恰是一个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指南》艺术领域教育建议中指出:让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模仿或创作,成人不做过多的要求。”幼儿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表达方式,我们应当给予充分的尊重与理解。我们要做的就是成为幼儿学习材料的“提供者”和“支持者”,幼儿创作中的“协助者”与“共谋人”。最重要的就是给孩子们一个独立的、没有干扰的空间,让他们能够置身于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里,酣畅淋漓地表现、创作。

四、学会赏析、解读幼儿的美术作品,走进幼儿精彩的内心世界

毕加索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能用很短的时间就画得像一位大师,却要用一生去学习画得像一个儿童。”儿童正是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理解,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愿。在活动中我们惊喜地看到孩子们的绘画世界是多么的纯真浪漫! 如:“花园中翩翩起舞的小鸡”“躲雨的小鸡”“鸡妈妈怀孕了”“草地上晒太阳的小鸡”“爱唱歌的小鸡”等等,每一件作品背后都蕴藏着一个个生动有趣、温馨感人的故事。所以,我们要学会细心倾听幼儿的解说;用慧眼去发现、欣赏幼儿稚嫩画笔下的“神似”;静心感悟作品中所透露出来的儿童特有的“灵性”;积极肯定、鼓励幼儿的创作与表达,让幼儿身心愉悦,体验艺术创作所带来的成功体验!

德国的哲学家、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曾经说过: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对幼儿的艺术教育本来就是应该充满诗情画意,如童话一般的。我们有理由相信:每一株花最初都是草,每一株草最后都会开出花,走着,走着,花就开了。让我们用爱心浇灌,用耐心培育,静待彼岸,陌上花开!

(责任编辑 陈始雨)

猜你喜欢

小鸡美的绘画
小鸡想飞
好美的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