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合作学习真正走进品德课堂
2015-09-07童爱梅
童爱梅
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被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在品德教学中教师们常常采用这一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但在实施过程中,一些教师未能领悟合作学习的精髓,走入了合作学习的误区,出现了以下问题:1.学生在组内不能友好地相处,存在“只作不合”、独立操作的现象;2.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只议不思”,过于喧哗,一些学生“仅思不议”或“不思不议”,一生回答问题时其余学生附和着滥竽充数;3.合作目标不具体,学生无从下手;4.活动时间未能充分利用。
那么,在品德教学中如何避免合作学习形式化的倾向,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平等参与的机会,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
一、重视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与分工
合作学习首先要解决好分组问题,这也是合作学习顺利开展的前提。要科学地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分组前教师应充分了解本班学生的能力、性格、兴趣、爱好,甚至家庭住址等,在此基础上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使学习小组具有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特点和扎实的合作基础。小组成员的人数不宜过多,以4—6人为佳,人员在一定的时间内应相对稳定,这样有利于小组成员间的相互了解和优势互补。小组合作学习一段时间后,如果各小组的发展不够均衡,甚至出现较大差异,应及时进行人员调整,使学生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进一步增强合作能力。
此外,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承担不同的任务与职责,如学习活动的组织、学习过程的协调与记录、资料的收集与积累、学习报告的撰写等等,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合理分工,充分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合作学习的效果。
二、重视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
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选择合作学习的方式,但往往供学生合作解决的问题价值不大,部分教师忽略教学内容的难易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动不动就组织学生讨论,这样的合作学习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教师在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有争议的内容;2.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3.选择有教学价值的内容;4.选择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
例如,教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交通与生活》第四课《交通问题带来的思考》时,学生通过调查学习已经了解到在交通快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一系列交通问题,如汽车尾气的污染问题,汽车喇叭产生的噪声污染问题,汽车越来越多后产生的交通堵塞和大量的能源消耗问题,违反交通规则的问题等。这时,可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这些交通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哪些影响,请举出具体事例。通过讨论能使学生认识到交通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为后续学习“人们怎样不断解决交通发展带来的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重视对合作学习的有效指导
教师是学生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在合作的过程中,要与学生共同探究和构建课程,不能误以为把问题交给学生讨论就完成任务了。此外,教师应巧妙地把自己对学生个人和学习小组行为的期望传递给学生,并教给学生一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习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尽量多走动、多观察、多倾听,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把学生的探究活动引向深入。
例如,教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活中不能没有他们》第三课《说声“谢谢”》,面对“当别人为我们服务时,我们应该怎样表达对他们的谢意”这一问题,一些学生的思想认识不够积极,有的说:“医生已经领了工资,我们看病时也付了药费,为什么要说谢谢呢?”有的说:“酒店服务员的工作就是端菜打扫卫生,没必要说谢谢。”有的说:“是否表达谢意,要看我当时的心情,反正我都付钱了。”此时,教师应及时引导,让学生认识到在我们的社会中,人与人是相互依赖、相互服务的,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人,即使我们对他人的劳动付出了一定报酬,也应该真诚地说声“谢谢”。
四、重视合作学习的时间安排
学生的合作学习要经过“独立思考——发表见解——形成共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为学生的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小组探究提供时间保证。
第一,合作前应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有所发现、有所突破、有所创造。通过深入思考形成独到的见解后,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才不会人云亦云、盲目从众,学生之间才有可能出现针锋相对的观点,展开激烈的论辩,才有可能出现茅塞顿开、恍然大悟的学习效果。
第二,合作时应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交流时间,让学生畅所欲言,尽情地研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当然,合作学习时间也不能过长,否则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产生懈怠情绪,或大谈一些与问题无关的话题影响合作学习的成效。
总之,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品质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需要教师不断予以指导和长期的培养熏陶。教师除了要重视合作探究能力的训练外,还应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分工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来解决问题的习惯。
(责任编辑 赵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