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的具体化与细节化
2015-09-07崔晶姜晓丽
崔晶+姜晓丽
初中阶段,由于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尚处于不成熟期,所以作文训练应以记叙文为主,重在规范学生的作文写作习惯,发展学生的写作思维,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但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致命之处——内容空洞。究其原因,和现代学生生活单调、自我意识强化,鲜少关注别人等原因不无关系。如何规避这种通病,需要教师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将学生鲜活的思想与情感引导到写作的轨道上。
综观古今中外,指导写作的著作、文章不胜枚举,甚至形成了一门专门的学科,各位大家著书立说,将写作这件事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剖析个透彻。可对于学生来说,那比自己写的文章长了不知多少倍的写作指导不仅难以让人拜读下去,更对自己的写作缺少立竿见影的指导效果。学生迫切需要一种指导,让他们立马豁然开朗,柳暗花明,一步跨进写作的天地。这就是具体化、细节化。
何为作文具体化?简单来说,那就是作文一定要写具体的事。比如写以“青春”为话题的作文,许多学生在文字里雾里看花地写了许多青春的迷茫和感慨,看后让人不知所云,没留下什么印象,究其原因,就是在文章中没写体现青春特点的事,所以,教育学生面对任何作文题目时先别慌,不要乱了自己的阵脚,要搜索自己的人生经历,找到与作文题目相吻合的事,我们称之为化大为小法、由面及点法或聚焦法。可以指导学生把“青春”这个大话题聚焦到一件具体的和青春有关的事展开写作,事件要明确。不然,学生只能毫无意义地堆砌词藻,压榨情感。所以,写具体的事是写作的第一要务。
初中阶段写事和小学阶段又不同,小学写的事比较简单,表达的情感也单一,无非是写一件高兴的事,或一件懊恼的事,或一件幸福的事,情感线条呈直线状。一般来说,在整个事件中,高兴就一直高兴,伤心就一直伤心。到了初中,学生的思想情感进一步成熟,能体味到复杂细腻的情感变化,所以,初中生写的事多体现较复杂的情感变化,情感线条呈曲线状,从事情的发展变化中能清晰看到自己的心路历程:高兴并不是贯穿始终,而是随着事件的发展,思想情感的累积,最终有所顿悟而产生高兴的情感,甚至不能单纯地理解为一种情感,只是成长的某个阶段的特定情感。比如写“青春”这一话题时,有人会写自己考试失败后陷入迷茫,而天上一片云的涌动带给了自己希望,让自己抖擞精神继续前行。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初中生写的事由小学的直线式发展为曲线式,更加真实动人了。
作文写具体的事并不意味着文章成为事件的堆砌,全文成为一个个事件的累积,这样只能造成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没有了重点,平分笔墨不仅重点不突出,而且学生情感难以抒发,会让读者明显感到文字中的虚情假意。一件事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也就是在作文写作中只写一件事,当然即使是一件事,也要有一个发展轨迹。比如写和妈妈吵架,会经历一个争吵、恼怒、反思、冰释的过程,这也体现中学生的思想日渐成熟,写作内容愈发丰富具体,不浮躁。
文章内容做到了具体化后,细节化会让作文如同画龙点睛,大放异彩。文章内容的细节化就是在写事的过程中,将和中心关系密切的细节加以详细描写。
我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在作文写作中尤为重要,仅限于表面的通篇叙述和枯燥乏味的议论,不仅让读者读不下去,就连学生自己也越写越没劲,没了写作的兴趣。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写作前设计出细节描写之处,进行有意识的细节描写。可进行细节描写的地方有很多,如景物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等。对于尚且不能灵活驾驭文字的学生来说,越复杂越会让学生有挫败感,不如将细节描写简单分为描写眼看的,比如景物、对方的动作和神态。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引导学生浓墨重彩的描写眼神,如果觉得语言贫乏,可使用“像什么,怎么样”的句式加以描写。对于这样的句式,“像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样”,比如说“她的眼睛像一片海”,写到这就停止了,不向前延伸,就不算成功的细节描写,可以接着写下去,描写海的特点神韵,其实就是描写人物的眼睛。
另一种细节描写就是写心感,即描写自己的内心感受,也就是心理活动,也可以使用“像什么,怎么样”的句式加以描写。学生虽然自我意识增强,但却在作文中很少关注内心的自我,所以许多学生的文章中缺少自我心理描写,真情实感明显不够,常常会出现长篇大论的内心独白,或者直白地表述心声。引导学生描写心理,最初可要求他们背诵文章中出现的心理描写片段,也可配合相应的片段仿写,让学生较直观地知道什么样的文字是细节描写。待他们的写作思维成熟后,就可以灵活运用细节描写了。
作文教学错综复杂,千变万化,以上两个方面只是作文教学的冰山一角,但是既简单又有效,能在短时间将学生领进写作的殿堂,降低写作的门槛,各位语文教师不妨试一试。
(责任编辑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