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生态材料,演绎区域活动中的精彩

2015-09-02吴芳

关键词:投放区域活动

吴芳

摘要: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无穷无尽的自然生态材料,如何将此类材料投放于区域活动?其又有什么独特的教育价值?本文就以上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进行探索,研究在学习性区域活动中如何充分利用自然生态材料,培养健康活泼、好奇探究、勇敢自信的儿童。

关键词:自然生态材料;区域活动;投放;独特价值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4-073-1

3~6岁幼儿的心理发展决定了“玩中学”、“做中学”是幼儿学习的最佳方式,学习性区域活动正符合幼儿爱活动的天性,寓教育于多种活动之中,而材料是区域活动的物质支撑,是幼儿活动的工具。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各种丰富的自然生态材料,这些随处可见的沙、石、水、泥土、树叶、植物的种子等对幼儿充满魅力,可以灵活地运用于区域活动中,演绎别样的精彩!

一、巧取——多渠道收集自然生态材料

1.带孩子走进大自然,亲自选择材料。

我们的幼儿园有种植园地、沙水池,还有各种树木花草,这里就有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自然材料。我经常带着孩子到户外散步,孩子们在这里尽情地嬉戏玩耍,在随心所欲的玩乐中收集各种有趣的材料,可以是各色的树叶、成熟的瓜果、形态各异的石块……这一切都是大自然赐给孩子们的礼物。

2.让家长走近幼儿园,参与收集材料。

家长是教育的资源,我尽力激发家园之间的互动,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在自然材料的收集上也不例外。首先让家长明确我们收集自然材料的目的,其次让家长了解可以收集哪些材料,还对积极配合收集的家长进行感谢和表扬。现在我班家长会很主动地帮助收集一些自然材料,如家中吃了螃蟹后会将螃蟹壳洗净收集、农村的家长还会在秋收后收集各种种子和农作物。在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收集的过程中,提高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也促进了亲子互动,增进了亲子感情。

二、妙用——多角度投放自然生态材料

1.关注幼儿的兴趣投放自然材料。

兴趣是孩子的助推器。有了兴趣,再困难的学习活动幼儿也会乐此不疲,少了兴趣,再重要的学习活动幼儿也会觉得索然无味。例如:一次午餐吃蚕豆,阿姨请我们小朋友帮忙剥蚕豆,老师取了几颗豆子,顺手用牙签拼插出了一只孔雀,孩子们顿时围了过来,一个个流露出很渴望尝试的眼神,于是发动班中的幼儿收集了许多蚕豆,开展了“蚕豆变变变”一系列区域活动。数学区:给蚕豆排队;生活区:剥豆瓣;美工区:蚕豆拓印;建构区:蚕豆拼插……孩子们更着迷于每天的区域活动,在活动中兴趣递增。

2.根据主题的进程投放自然材料。

为了更有效地发挥自然材料的作用,我根据教学计划和主题活动,有计划地投放游戏材料。如:在“我和春天”的主题活动中,在美工区中,我们放上了贝壳、螺丝、树枝、花瓣等,让幼儿装饰成了盆景;春天又是放风筝的好时节,我们在美工区放上了竹枝、竹片等,让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制风筝,看着自己制作的风筝飞上了天,孩子们欢呼雀跃。在饲养活动中,我们养了小蝌蚪、小乌龟、泥鳅、龙虾、小金鱼等,通过饲养一些小动物,使幼儿更进一步接近动物,与动物建立起友好的感情与行为。

3.依据游戏的发展投放自然材料。

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材料是与游戏紧密相连的。他们直接感受到的内在生理体验,以及由这种经验引起的外在物理经验,其中既有同化,又产生顺应,已达到适应不同时期产生的不同体验和经验,建构不同的指示,获得不同的发展。因此,应根据游戏的发展不断补充材料的需要,而材料的提供又反过来促进了游戏的发展。如:在建构区中,我们设置了树枝、木片、蔬菜和沙、土、小石子等自然材料,引导幼儿运用各种自然材料和辅助材料,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制作活动,丰富多样的材料引发幼儿丰富的思维活动,从创造学的角度讲,它给幼儿带来了更多的灵感和顿悟。

4.顺应季节的变化投放自然材料。

自然材料的提供具有季节性。如春季投放:野生的花、草,竹叶芦叶和各类树叶,带领幼儿野外观察等;夏季:各类水果、蔬菜、沙、石、水、土和各类昆虫等;秋季:种子、麦管、稻草和果实,组织幼儿到田间小路上走走,沟洼边跳跳,草堆里钻钻、爬爬等;冬季投放:落叶和干果类等。

三、深挖——多方位挖掘自然生态材料的价值

1.激发兴趣,培养好奇心和求知欲。

众所周知,孩子幼时就开始探索周围世界,常常被新奇事物所吸引,对它们特别敏感,总是喜欢问这问那:“这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若孩子的好奇心能得以较好的培养和发展,就会化作强烈求知欲和创造欲。”在丰富的自然生态材料中种子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今年用完了,明年又会有。于是我们把各类种子投放在区域活动中,一方面可以装饰物体、进行种子作画;另一方面又可以让幼儿进行观察、比较、分类。

2.动手动脑,发挥表现力和创造性。

在区域活动中我们有意识开设了“美工区”、“生活区”、“建构区”等给孩子有充分动手操作的机会。注重在各区中按幼儿的实际水平,分层次投放材料。如认知区有由大到小的种子粘贴,蔬菜水果的分类。我们还将竹和麦秆引进到了区域活动中,让孩子们用竹蔑穿编、用竹叶做竹蜻蜓、做竹简,用麦秆当游戏棒、吹泡泡、做哨子、编辫子、拼贴图案……在活动中孩子们提高的不仅仅是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同时还发展了孩子的审美能力。

对幼儿来说,能动的、富有变化的环境最具有挑战性,能使孩子始终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我们在区域活动的材料的提供上注重了材料的原始性、体现内容的挑战性,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尽情地表现表达,大胆地想象创造。

总之,自然生态材料在区域活动中的开发与利用,不但使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被激发,同时孩子的动手能力、想象创造能力得到了发展,使孩子变得更加心灵手巧。而同时也拓宽了教师教学改革的思路,使我们体会到孩子们生活的家园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教育资源;作为教师,应善于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发挥其独特的教育价值。

猜你喜欢

投放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材料的科学投放
幼儿园投放绘本阅读指导策略
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设置的思考与探索
对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认识和实践探讨
简谈幼儿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浅谈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与评价
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与幼儿的主动发展研究
游戏材料更好地服务幼儿
品三口而知味
小班角色游戏材料投放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