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户外体育区域活动谈幼儿的发展

2015-09-01俞春花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2015年13期
关键词:户外幼儿

俞春花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规定“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两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季节交替时要坚持”,结合指南,我园开展了适宜幼儿发展的户外体育区域活动,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户外;体育区域;幼儿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3-060-1

我园结合3~6岁幼儿的活动特点,开发了以“生存拓展”为基调的户外体育区域活动。简言之,生存拓展下的体育区域活动是以幼儿自我挑战为主,整合幼儿学习、生活和游戏等三类活动的拓展户外活动。与过去的单纯锻炼幼儿体能的运动相比,它在组织形式、活动内容和潜在教育价值上都有一定的特殊性。

每位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地参加任一区域的活动(为了幼儿活动的质量,每个活动区域的参加人数是有所限定的)。这种打破年级的以生存拓展为主线的户外体育区域活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幼儿的交际圈,树立了幼儿自我挑战的意识,幼儿通过游戏不仅可以认识同年级的伙伴,也可以认识不同年级的伙伴,这对幼儿的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及幼儿的主动性、自制力、接受力的综合运用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那么我们该如何来促进幼儿的发展呢?

一、体育区域活动设置的科学性

兴趣是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动力。我园开发的以“生存拓展”为基调的户外体育区域活动,注重的是在自主活动的基础上积累运动经验,体验运动乐趣,在尊重幼儿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在开展体育区域活动前,我们首先应根据本园的具体情况,对活动场地进行全面规划,设计好要开设的活动区,每个活动区需要多大的空间,周围的环境怎样利用,各区域之间有什么联系,如何安排教师和保育员等等。我园针对现有园内场地把它规划为六个大区域,这样做的目的:(1)不浪费空间;(2)便于教师管理;(3)园内已有设施的利用;(4)各区域之间活动性质的合理搭配,这样划分的区域既包含活动量较大的投掷类区、攀岩区、走跑跳跃区、球类区,也包含活动量适中的平衡区和活动量较小的钻爬区,既有发展幼儿上肢运动的也有发展幼儿下肢动作的,同时还考虑到发展幼儿生存拓展的区域。例如:攀岩区。攀岩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一项区域活动,孩子们在攀岩的过程中,学会了“勇敢、不屈不挠”的精神。

二、活动环境创设与活动材料投放的合理性

在体育区域活动中,活动环境的创设和活动材料的投放是最关键的环节,它直接影响到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幼儿参与活动的质量。

1.幼儿年龄特点与个体差异性

选择孩子喜欢的各种器械,如:在平衡区内放置了竹梯、挑水竿、轮胎、色彩鲜艳的高低障碍。球类区提供了大小不一、质地不同、色彩不同的各类球,供幼儿活动时自由选择,以激发他们的探索意识和创新能力。但也要照顾到个别能力比较弱的幼儿,我们可以放置一些简单的操作材料,让幼儿进行自由活动。

2.辅助材料的配置到位

在各区域内我们相应地提供了各种辅助材料,如各种纸盒、彩球、可乐瓶、旧报纸、沙袋、呼啦圈等,在活动中孩子们可以用沙袋扔过呼啦圈做跳跃的障碍,用竹梯摆成梅花桩头顶沙包练习平衡走等。如果辅助材料的配置不到位,那么有些活动幼儿就没有兴趣继续。

三、教师改变指导策略,促进幼儿发展

《纲要》指出:教师是幼儿的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在活动过程中要求以幼儿为主,教师为辅,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作用,充分体现以“幼儿为本”的思想。但在以往的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方法不是对幼儿干涉太多,管得太死,就是缺乏指导,没有规则,对孩子放任自流,导致幼儿无序状态,不管哪种情况对幼儿来说都是不利于其发展的,那么如何把握好这个“度”呢?

1.善于发现问题,及时采用适宜的指导策略

首先,观察孩子参加和选择区域的兴趣。在活动时我发现有的孩子兴趣广泛,运动能力强,例如中一班的乐乐在活动时他会从这个区跑到那个区,结果每个区域都玩过了,但每个区的活动都玩的不精,更谈不上有什么创新的玩法。有的幼儿性格内向不爱运动,站站看看,玩不起来。其次,教师观察、发现问题后应及时采取适宜的指导策略。有的孩子运动能力强,我们应鼓励他们玩出花样,及时提供辅助材料让他们创新,体验创造、创新的快乐。对能力弱的孩子,鼓励他们去尝试,教师还应亲自投身到活动中,用自身的活力感染他们,让他们体验游戏的乐趣。

2.适时指导,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和规则意识的形成

研究得出:幼儿动作发展、运动能力、运动经验是存差异性的,他们在任何时候都需要教师提供支持和帮助,教师及时预见幼儿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可能会需要的帮助和可能会遇见的障碍等,只有这样才会在幼儿最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如幼儿在钻爬时,竹梯歪了,教师就要及时给予帮助,使幼儿得以顺利完成游戏。在球类区有时会出现球少人多的情况,于是争抢就发生了,教师感到一定要建立投球规则,引导幼儿排好队,一个一个按次序进行投篮。经引导,幼儿马上明白了,立即排好队,这样游戏就顺利进行了。在讨论怎样解决争抢问题时,幼儿提出了每个人投两次后自觉换给下一个小朋友玩的办法,这样大家都能玩得开心了。当孩子亲身体验遵守规则大家都能玩得高兴时,建立的规则便会得到大家的自觉遵守。

3.重视活动结束时的指导

以往每当活动结束,总能看到场地上有许多玩具四处乱放。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及时教育幼儿要做力所能及的劳动,这样能在培养幼儿自我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责任感的同时,又培养了幼儿整理材料的技能和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

猜你喜欢

户外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户外健身登山运动损伤发生的特征研究
以安全掌舵 让健康航行
我园混班混龄户外运动组织策略初探
幼儿户外游戏的初探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浅谈石油化工装置储罐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及防雷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