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音“乐(yuè)”到音“乐(lè)”

2015-08-31王颖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多义性音高一节课

王颖

当前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常见的问题是:教学方法上教师单向传授、学生被动学习;教学效果上过于追求音“准”词“准”,使学生失“兴”丢“乐(l è)”。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小学音乐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相当程度上偏离了“音乐使人快乐”的根本属性。

本文所指的“SGC” 是“student  generated content”的缩写,意指“学生生成内容”,这并不是由学生任意生成内容,而是依据教材,按照教学进度,在教师的“主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生成教与学的内容,然后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原则要求,针对这些内容“因材施教”。

一、提前沟通教学内容,学生主动参与设计

每学期开始的第一节课,教师将本学期的所有教学内容以单元或主题的形式公布于学生,并告知课时安排。学生根据自身的“社交关系”分组,依托教材,在教师的引导下分组设计出每一节课的学习内容,以及音乐教室的布置,座位的安排与乐器的摆设等。如此,以学生为主体生成了或者说创造了教学资源,他们才会更清楚每一节课的内容,更期盼每一节课的到来,更知道如何与教师一同去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也更能够让自己始终保持自信与愉悦的上课状态。上课不再是学生“我只能学什么”,而是“我能享受什么”,从而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快乐。

二、重视听觉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音乐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通过“音”与“响”来表达美。因此,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耳朵”感受音乐之美。特别是在低龄段儿童的音乐教学中,最主要的并不是要求教师告诉学生音的高低、长短、快慢、强弱以及不同音色的概念等这些理性的知识要点,而是要让这些低年级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听觉去探索、发现音乐美。比如,在某小学一年级的音乐课上,教师在钢琴上弹出不同的两个音,然后询问哪个音高,哪个音低。孩子们往往容易混淆声音的高低和强弱,把力度较强的音说成高音,把力度较弱的音说成低音。于是,教师把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玻璃瓶让他们敲,并且跟着唱,找到比较音高和音低的方法,同时请他们在课堂上去找其他两个不同高低的声音。他们有的用笔敲笔盒,有的用手拍掌,不亦乐乎。渐渐地,他们不仅初步建立了音高和音低的概念,更重要的是还收获了快乐。

三、歌唱抒发内心情感,学生“乐唱”重于“唱准”

歌唱是情感表达的主要方式,喜怒哀乐均在其中。歌唱不仅能让人抒发情感,还可愉悦精神。可是每个班都会有一些学生不愿开口唱歌。问他们原因,他们告诉我:“我五音不全,我老是唱不准,我找不着调,我唱得不好听。”让学生准确歌唱确实是唱歌课教学的基本,教师通常会把学生唱得准不准作为评价学生的标杆。为了唱准音,教师一遍又一遍地让学生反复练习,甚至在公开课中让一些唱不准的学生闭上嘴巴,以免影响上课效果。

其实,我们通常在唱歌课中较为看重的唱得“准不准”,应当由一个“绝对”的概念看为一个“相对”的概念,也就是不必强求每个学生都达到所谓的“标准”,教师应“因材施教”。否则,强求所有学生通过枯燥的、机械的练习唱准所谓的歌与词,只会让部分的学生感受到学习音乐、获得快乐的本意。

四、音乐欣赏注重过程,学生发挥想象空间

音乐内涵丰富,具有不确切性和多义性。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让学生完整聆听,用心感受,不宜中途打断,也不宜中途加以评点,而应把评价的工作留给学生自己,让他们相互评论,彼此促进。莎士比亚说,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具有更加不确定性和多义性的音乐而言,恐怕一首歌曲学生会有一万种评价,而这种多样性正是音乐的魅力。在“SGC”教学模式中,当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最大限度发挥的时候,教师的“主导”作用便能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

对每一位音乐教育者而言,让学生在音乐课上收获快乐比让他们学到音乐知识更重要。让音“乐(yuè)”课成为音“乐(lè)”课,才是回归了音乐的本质。

(作者单位: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中学)

猜你喜欢

多义性音高一节课
里盖蒂《小提琴协奏曲》中的“双律制音高组织”研究
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新疆高速公路多义性路径识别系统解决方案探析
路径识别要“精确”——高速公路多义性路径识别技术及应用探讨
改进音高轮廓创建和选择的旋律提取算法
托马斯的一节课
基于5.8GHz自由流的高速公路多义性路径识别系统探讨
序列的蜕变——皮埃尔·布列兹室内乐作品《无主之槌》音高组织初探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聊聊音高的魅力
谈如何诠释新闻价值的多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