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课程改革 培养学科能力

2015-08-31马友平范建民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环节深度学科

马友平+范建民

能力课堂体现了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时代要求,能力课堂的侧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动手动脑能力和合作探究问题能力,另一方面,能力课堂也要求教师有更渊博的专业知识和灵活的应变能力、话题引导能力和课堂进程的控制能力等等。

武汉市光谷第二小学的能力课堂正是围绕着这两大方面实施,以促进师生全面健康发展。

为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2011年,学校申报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小学生学科能力发展研究》的课题并获立项,本课题以学科能力的培养为切入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的发展性品质,努力建构“能力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在思考中逐步明晰—— “能力课堂”的内涵

“能力课堂”即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课堂,通过课堂教学的变革,以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为教学的核心价值追求。在研究中我们逐步明晰,具体而言,能力课堂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能力课堂”注重知识与能力的平衡发展

传统教学重视学生知识的获得,而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由此造成学生“高分低能”。能力课堂以教育学立场下的知识观为基础,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充分认识到学生知识学习与能力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即知识是学生能力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而能力的发展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的学习,因此,能力课堂不忽视学生的知识学习,而是注重学生知识学习和能力发展的平衡,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我们提倡“一课一得”,提倡学以致用,不再仅仅关心学生学习了什么,还关心学生学会了什么,形成了什么能力。

2.“能力课堂”要以学科能力的培养为重点

学生的能力发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基础能力、综合能力和学科能力。学科能力,是指学生在各主要学科课程学习中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例如:语文和外语课程的学科能力表现主要包括阅读能力、表达能力、思维方式与文化理解能力、价值观选择与判断能力;数学课程的学科能力表现主要包括数学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学推理能力、文化理解与数学应用能力;科学课程的能力表现主要包括自然观察能力、猜想与验证能力、问题情境理解能力、自然探究能力等。学科教学,是培养学生学科能力的主要渠道,因此,能力课堂以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为重点,通过学科能力的提高逐渐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3.“能力课堂”的实施需要能力表现标准的支撑

学科能力表现,是指中小学生在各门课程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是可观察的和外显的学习质量和学习结果。基于学生的知识学习和认知活动,学生的学科能力表现往往体现为由内隐的学科思维过程和外显的学科行为反应决定的学科素养。能力课堂的实施要以各个学科能力表现标准为依据,学科能力表现标准不仅仅是能力课堂实施的指南,更是能力课堂评价的依据。

我们的学科教师如何把握好每一个学段,甚至是每一个章节,每一篇课文的能力训练点,我们又如何检测这些能力点的达成呢?这是我们一直苦苦思考的问题。2012年我们在郭元祥教授及其团队的指导下,分学科研制了学科能力表现标准和学业质量标准。有了学科质量标准,我们的课堂更有实效,并且我们也可以以此来检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使得我们的教学评价更加直观,更加科学。

我们在尝试中逐步形成—— “能力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

“能力课堂”教学模式是以问题解决(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延伸问题)为线索,以促进学生主动快乐学习(自主学习、自主研究、自主解决问题、自主延伸发展)为关键点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突出过程方法,突出合作探究,突出面向全体,突出“学、思、用”相结合,突出能力提高,是“能力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价值追求。“能力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过程如下:

环节一:课前预习

为充分发挥教学的过程性与发展性,确立开放的教学过程观,我们将教学过程向课前和课后延伸,强调课前学生的预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然而,强调学生课前的自学,并不是通过课前的习题练习来进行的,课前的预习以问题为导向、以学习情境的形成为支撑、以学习背景材料的获得为依靠,引导学生获得知识学习的背景材料,进而帮助学生理解正式课堂教学中学习的知识,为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打下基础。因此,学生的课前预习不会增加其课业负担,是学生带着问题的预习,而教师会提供情境性的素材,帮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背景素材中预习。这样,学生就能够带着好奇与欲望走进教室,带着兴趣与信心走出课堂。

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预习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进行,如搜集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文本素材、视频素材、语音素材或图片素材,帮助学生获得理解知识所需要的背景;或者教师给学生布置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开放性问题作为预习的任务,这种开放性的问题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够培养学生更开放的视野,这样开放性的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学生不会因为寻找固定答案而产生额外负担。

环节二:素质拓展

能力课堂主张“课堂是学生个体表现、体验成功、自信、快乐的地方”,教师要努力创造让学生“表现课堂、体验课堂”的机会。

在能力课堂中,每节课开始的3—5分钟时间,是学生进行素质拓展的时间,在这个环节,教师结合各个学科的实际,开展学科基本素质的拓展性训练。例如,语文课的新闻播报,英语课的英语演讲等。在“素质拓展”环节中,每一名学生都能获得展示自我的舞台,为接下来的课堂学习奠定坚实的情感基础。

同时,在“素质拓展”环节,我们将我校研制的学科能力表现标准与学生的拓展活动结合起来,在不同的年级重点培养学生不同的能力,如在语文课中:小学低年级可以开展朗诵活动,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识字、朗读能力;小学中年级可以开展背诵活动,背诵的材料可以是来自于课本的,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收集的感兴趣的句子或美文,这样可以培养中年级学生的记忆能力、资料搜集等能力;而在小学高年级,则可以开展即兴演讲活动,教师给定一个学生熟悉的主题,让学生围绕该主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并通过演讲的形式展示出来,这样可以培养高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组织和表达的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

环节三:深度教学活动

深度教学是指“教师借助一定的活动情境带领学生超越表层的知识符号学习,进入知识内在的逻辑形式和意义领域,挖掘知识内涵的丰富价值,完整地实现知识教学对学生的发展价值”。深度教学并不追求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不是指教学内容越深越好,而是针对传统知识教学过于注重表层的符号教学而提出来的。它基于把握知识的内在结构,彰显课程教学的情感熏陶、思想交流、价值引导功能,对真正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深度教学活动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超越表层的符号知识学习,进入知识的逻辑形式和意义领域,将符号学习提升为知识深层意义的获得,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得以培养,能力得以发展。深度教学是相对于单一的符号学习、表层的知识学习提出的,其核心追求是完整的教学目标的达成。深度教学不仅仅关注学习方式的变化,不仅仅追求对知识的接受,而是基于对知识的深度理解,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变,以及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深度课堂的建构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核心理念的集中体现,也是对学生个体生命全面发展的积极观照。

在深度教学活动这个环节中,有四大教学策略共同参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促进学生知识学习向能力发展的转化,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这四大策略分别为:理解性教学、问题导向教学、单元整体教学和反思性教学。

环节四:总结与反思活动

总结与反思能力是学生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需要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能力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即在学生学习活动结束之后,通过总结与反思活动,培养学生总结与反思的能力。

在总结与反思活动中培养学生总结与反思能力,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进行。第一,布置总结性的作业,教师要求学生对每天、每节课或者某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归纳自己已经掌握的内容,发现自己还存在疑问的地方。第二,布置反思性的作业。为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我们在学生的作业上也进行了大胆积极的变革,通过作业的改革促进“能力课堂”培养学生能力的目标。如,语文学科学生准备了“语文积累本”,“诵读记载本”,数学学科学生准备一个“错题集”,学生将错题摘录下来进行总结反思,总结类型,反思原因。我们给学生布置的作业突破了传统封闭式训练题、大量抄写、默写的局限,而代之以开放性的、反思性的作业,变单纯的题海训练为积极的思维活动。

五年来,学校经历了艰难的教学观念革新和课程改革历程,如今“能力课堂”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开放课堂、群体参与、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气氛和谐、环境宽松、自主参与、能力发展”,这就是“能力课堂”的本质,也是我们的永恒追求。

猜你喜欢

环节深度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