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选择 精心切入
2015-08-31黄雪梅
黄雪梅
“微课”的核心在于一个“微”字,而语文学科知识覆盖面大,每篇课文的知识点多,能力训练点也多,教师怎样选择微课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成为不少教师的难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点巧妙切入,进行设计。
一、选择“能力点”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听说读写能力与想象能力都是小学生必备的能力。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可以围绕教材内容选择其中一个能力点,进行设计。如:《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以下简称《自》)一课,教师可以围绕“抓住关键词进行品读与想象”这一能力训练点设计出一节微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介绍了两种学习方法:想象画面法、词句品读法。接着,引导学生划出相关句子反复品读,并在品读中想象画面。然后,让学生抓住“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三个关键词来思考: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花的词语?为什么文中却只用这三个词?想象这几个词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画面?通过分析与比较、想象与感悟,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用词之妙,领悟出文中所蕴含的“花美、景美、人更美”的深层含义。
二、抓住“问题点”
教师若能及时捕捉学生课堂上、作业中的“错误”,充分挖掘“错误”的潜在资源,选择学生的一个“问题点”作为教学内容,设计成微课,语文教学就会因“错误”而精彩纷呈。如:学习《自》一课时,学生在朗读时出现了一些错误,有的将“脊梁”一词中“脊”第三声读成第二声,“梁”的轻声也读成了第二声,有的出现了断句错误等。针对这个问题,教师以《自》的朗读为主题制作了一节微课:首先,让学生通过课件对课文中易错字(多音字、形近字)归类学习,读准字音;接着,出示容易读错的长句子,教师对不容易读的地方用停顿符号标注,并示范朗读;然后,分析文章感情基调,总结朗读技巧;最后,在背景音乐的渲染下,播放课文朗读连接,将朗读与悟情有机融为一体,把学生领进浓浓的诗意境界。
三、重组学科“知识点”
细读语文课本,我们发现课文之间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存在着某种联系。围绕这种联系,我们可以通过横向或纵向比较,找一个关键的知识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以更好地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如:比较式阅读组合:将《自》与《花潮》这两篇同一素材、同一文体文章进行组合,比较学习,寻求相同点和不同点;同一主题的课文组合,如选择异域风情为微课主题,将《自》与《威尼斯小艇》《彩色非洲》这些内容近似的课文组合在一起学,比较写法的异同;同一作家作品的组合,如《自》的作者是季羡林,学习时可以与他写的《怀念母亲》《夹竹桃》《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组合在一起学习,以“季羡林的语言特色”“季羡林的写作特点”为微课主题,能更好地感悟其语言的魅力、写作的特色以及文本内容蕴藏的自然美和生活美等。教师这样合理组合,创造性地活用教材,设计出来的微课,时间短,容量大,大大节约了学习时间,学生学得轻松,学得高效。
语文教学工作者如果能从“小”入眼,从“微”入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把握教材的“三点”,将给语文教学改革创造一块繁荣的新领地。
(作者单位:黄石市马家嘴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