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文化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
2015-08-31杨正丽
杨正丽
综合实践活动课本质上属于活动课程,强调学生从活动中学习,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与其他课程等价、有着自己独特教育功能的课程形态,是一种独立于学科课程之外的课程形态。
作为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
作为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统一教材,尤其强调教师的指导;
作为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宜昌市伍家岗区伍家岗小学遵循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强调在学校创造文化背景之下,教师指导学生自由探索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全面发展。
英国教育家劳伦斯在1975年出版的《课程研究和开发概论》中清晰指出:“课程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文化的选择。”综合实践活动是学校根据国家制定的指导纲要和课程标准,进行校本开发和实施的课程,是学校文化中的教育价值观、学生发展观、课程建设观、教学资源观等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应该基于学校文化,以校为本地推进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体现学校的个性与特色。如何基于学校文化,整体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体系,彰显校本课程特色,形成多样化实施路径呢?这里,联系本校的“创造文化”建设,谈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路径。
一、以校园环境建设为基础,创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如何发挥校园环境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中的基础平台作用,就显得相当重要。学校秉承“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办学理念,把校园环境作为校内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通过水景、主题文化墙、楼层功能分区、共享平台等建设,营造创意无限的校园环境,让师生浸润在创造文化的氛围中。学校建成了科技探究园、实验室、仪器室、计算机室、3D打印室、图书室、阅览室等特色功能教室、社团活动室,集学习、体验、探究于一体,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高效开展提供了场地支撑。
学校引领学生与校园环境开展“对话”,创生创造文化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包36个,活动课(案)例近80个,建成近2G的《伍家岗小学科技探究园》资源包以及虚拟网站《生命之水》,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高效开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支撑。
二、着眼学校特色,形成校本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体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由国家统一制定课程标准和指导纲要,地方教育管理部门根据地方差异加以指导,学校根据相应的课程资源,进行校本开发和实施。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现了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特征和功能,最能体现学校特色、满足学生差异化发展。同时,综合实践活动是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发展性课程。
伍家岗小学的创造文化,是以“科技教育”为载体,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关注、了解生活、自然、社会中的科学,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目标,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实际上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学校文化、学校特色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高度一致。基于此,学校制订了学校特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科技教育》开发指南,确定了科技教育校本课程体系。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各学科各年级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达到总体目标。分别从科技与兴趣、科学态度与精神、科学知识与技能三个方面递进式提出阶段目标,同时兼顾其他课程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课程设置以“科技、你我共参与”为主线,按不同的年段设置不同的主题:低年段的“科技在我身边”、中年段的“科学与健康同行”、高年段的“生态宜昌、绿色家园”,使学生从小关心家乡经济和科技发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课程内容划分为4个板块,分别是“科技知识大观园”“科学创意真奇妙”“科技制作我能行”“科技实践促成长”。同时,学校开设了37门自助餐式校本选修课程。校本课程以走进自我、走进社会、走进自然为主线,课程内容涉及生活技能、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等6方面,实行三到六年级 “走班制”授课,创设了大、小课,长、短课相结合的课时设置。
三、开展特色活动,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多样化实施途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应根据学校实际,重点从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生能力发展等方面有步骤地推进。学校重点搭建特色活动平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
科技社团活动。常年活跃于学校的各类社团有30个,其中涵盖“科学泡泡、科学动漫、艺术创想、巧手兰心、创意NO1、趣味数学、科技DIY”等科技社团13个,开拓了学生创造实践活动的空间,活动中,社团成员放飞科技梦想、碰撞创新思维火花、探究科技奥秘。
学校在社团活动的组织管理、内容形式以及评价考核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评价方面,学校以“创造之星”——社团成员的精彩亮相,科技节——社团成果的展示舞台,星级申报——社团良性发展的阶梯等手段促进社团发展。
科技实践活动。学校将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及形式与创造教育的核心理念融合,拓展体验活动的路径,加强校内外联系,创建实践活动基地,定期开展实践活动。如开展三峡奇石研究,组织学生参观地质博物馆;邀请科普大篷车进校园;开展共筑消防安全活动,采访消防官兵;调查超市、摊贩,开展“科学饮食,拒绝‘三无食品”活动……活动中,组织学生走上街头,深入群众,对他们进行科普宣传;邀请专家进校园作专题讲座,对家长进行科普宣传,对学生进行科普教育。2015年3月,以第20个全国安全教育日为契机,湖北省选定学校为科学防范避险试点学校,邀请了北京民众科学救援研究院、北京有备科技研究院,与学校联合举办了校园风险防范综合演练,向来自湖北省领导及宜昌市各县市区的中小学的领导展示了学校师生科学防灾、避险、救援的实践成果。
科技节。每年9月,学校均举办面向社会和全体家长的校园科技节,为每名学生提供展示个性风采的舞台,从2000年始至今已办十四届。每一届科技节活动学校都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做到了”五有五落实“:有活动方案、有主题、有责任人、有总结、有表彰;活动内容落实,活动时间落实,活动地点落实,辅导教师落实,活动过程落实。科技节中,学生开展“六个一”的系列探究活动:即读一本科普书籍,办一期介绍探究知识与方法的小报,制作一张科幻画,尝试制作一个富有个性的个人网页,建一个主题探究的简易信息库,展示一次极富个性的自主探究过程系列活动的成果(照片、论文、报告、记录等)。
四、提升课程意识,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良性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关键是教师。针对教师课程理论水平不高,课程资源的意识淡薄,不善于开发和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造成课程资源浪费的现状。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中,通过分层培训、开设文化讲坛、体验实践等多种形式,加强教师课程理论的学习,强化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培养教师发掘本校教学资源的能力,从原有的个别辅导教师向多元团队教师建构,逐步建立了“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协同教师、志愿者、专家团队”五大师资队伍,形成了专家指导、同伴互助、内外共引的引领模式,引导教师从课程实施方式、教学形态、资源开发、教学评价等多个层面推进课程多样化实施,促进课程的良性发展。
总之,基于学校文化,学校整体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体系,彰显校本课程特色,形成多样化实施途径,既关注了学校文化的再开发,又关注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性,对解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的缺陷、课程资源的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具有实践意义,对促进学校文化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单位:宜昌市伍家岗区伍家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