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堂的“意外”与应变
2015-08-29洪优萍陶江明
洪优萍 陶江明
课堂教学蕴涵着大量不确定因素,特别是信息技术课堂。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表达方式、学习效率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学生在合理应用网络学习的同时,也激发了很多创新思维;学生从网络上获取大量信息的同时,对信息技术课堂学习也有了更高的期待……这些因素都会引发课堂意外。此外,信息技术教学环境比较特殊,如硬件设备、网络技术、软件使用等都会诱发意外事件。因此,课堂应变能力对信息技术教师而言就显得特别重要了。课堂应变能力是指教师能根据课堂上出现的意外情况,依据课堂教学目标,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反应,并采取恰当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上,如果每位教师能因势利导地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能及时地处理意外事件使得课堂不受影响,能快速地对学生的疑问做出应答,就会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课堂中存在的“意外”
1.教学环境引发“意外”
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有别于其他学科,教室里除了学生、教师之外,还有一个重要载体——计算机。这样的教学环境具有很多的变数,计算机不是一成不变的,网络环境不一定稳定,有很多偶发因素,而且很多时候不是教师所能预设的。在笔者的课堂上,总是会出现这样的情境:
“老师,我的电脑屏幕怎么突然不亮了。”
“老师,我的界面和你的不一样。”
“老师,网络不通了。”
……
教学环境引发的“意外”,很多时候是无法预期的,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到正常的课堂教学。
2.学生自学引发“意外”
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会根据已有经验或者好奇心去探索,过程中就容易引发“意外”。此外,由于笔者目前使用的信息技术教材编写时间较早,因此实际使用的软件版本与教材中的软件存在差异。自学是课堂上经常使用的教学模式,在课本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就会引出“意外”。
“老师,我的工具栏不见了!”在艺术字的学习中,笔者让学生们通过自学来尝试改变艺术字样式,可是因为他们的探索欲、好奇心,不小心将Word页面中的文字工具栏弄丢了。
“老师,这样的操作不行啊,这里不一样!”课堂上在学习“Word中插入文本框”这一操作时,因为Word 2000和Word 2003版本的不同,这两个软件存在差异,Word 2003版本要比Word 2000多一个步骤,因此学生在通过看课本自学尝试的过程中,遇到了“意外”。
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导致教材的编写跟不上它的速度,自然会导致课堂上此类差异引发“意外”。
3.操作不当引发“意外”
学生在课堂上应用计算机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某一步的操作不当,而出现与操作结果不同的“意外”。
片断1:这节课是在幻灯片中添加录音,有几个学生突然大声地喊道:“老师,我不能录啊!”因为全班学生正在录音,突然的声音把课堂打断了。其实问题很简单,学生在计算机操作过程中将耳麦的插口插错了。
片断2:课堂作业完成后,笔者都要求学生将作业以“日期+姓名”的方式命名并提交到FTP中,可是有好几个学生都不能发送,每次发送都会出现一个英文的对话框。当走到学生身边观察时,发现是因为学生的操作问题,在作业提交之前,需要关闭Word页面才可以。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总是会出现一些因为操作不当而引发的问题。
4.学生质疑引发“意外”
在课堂上进行作品创作的过程中,学生对自己探索出来的方法及自己创作的作品,特别有成就感,当教师或其他学生提出一些新想法的时候,他们就会产生质疑,这些质疑会带给课堂很多“意外”。
片断1:在画图软件教学中,教师希望学生用矩形工具与直线工具来画教学楼的窗户,但是有几个学生只用一个直线工具就完成了任务。汇报的时候,有的学生就说:“老师,我觉得用直线工具的方法更好!”学生对教师提出的方法产生了质疑,他们觉得自己的方法更好。
片断2:在《创意信纸秀》作品点评环节中,教师让学生们来说一说值得学习的地方或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互评中,有学生说:“我觉得×××的作品中,背景图片要换更淡雅一点的图片才好。”这个学生马上起来说:“我觉得这样也很好看啊!”
在师生交流与学生作品展示过程中,因为学生的自我认同感与成就感,就会引发质疑。
5.流行语引发“意外”
现在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作品及师生交流中,尤为盛行。
片断1:在搜索引擎学习课堂上,让学生们说一说所知道的搜索引擎,有学生说:“老师,现在搜索引擎还有‘谷姐和‘谷妹呢!”笔者一时没反应过来,不太明白,后来这个学生说:“老师,你OUT了!”其他学生都笑了。
片断2:七年级了,学生们都不喜欢举手回答问题了,有位学生站起来说道:“哥我现在不低调了!”在后来的演示过程中进行得不太顺利,另一位学生脱口而出:“妈妈喊你回家吃饭!”
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很多网络流行语。在课堂上,学生会因为受网络流行语的影响,将这些流行语脱口而出。
面对“意外”,教师要积极应变
如果教师具备良好的课堂应变能力,就能化课堂上的种种意外为难得的发展契机,使学生经历跌宕起伏、异彩纷呈的课堂生活,收获独特深刻的学习体验,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的发展。因此,面对“意外”,我们一定要积极应对。
1.正视“意外”,做学生的“贴心人”
课堂教学具有极大的偶然性和不可预测性,课堂“意外”是真实课堂的客观写照,教师要正视“意外”,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去做学生的“自己人”。信息技术课堂环境下,出现计算机、网络等故障是不可避免的。教师要正确看待这些“意外”,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可能此时的学生会很着急,我的电脑怎么突然就不好用了呢;可能此时的学生会很得意,我的奇怪操作可以让电脑出问题;可能此时的学生会很疑惑,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才能了解。
每位学生的身上都蕴藏着无穷的潜能,都有不同于成人的独特视角。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质疑、不当操作、流行语,教师一定要勇敢面对,不要假装听不见,也不要慌乱,而要耐心地听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哪怕学生说得不一定正确,教师也要听学生说完,因为倾听是一种素养,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在倾听的过程中,教师能发现学生疑惑的焦点、理解的偏差、观点的创新,也能给教师足够的时间去思考,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2.顺藤摸瓜,培养探索精神
课堂上,计算机硬件与软件问题引发的意外是不可避免的,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意外:突然没电、蓝屏、网络中断、转播死机、软件不同等,这时教师可以顺藤摸瓜,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
硬件突然出了问题,我们可以一步步地引导学生,让他们自己试着去解决,就如计算机屏幕不亮了,可以让学生先看看电脑主机,判断电脑是不是断电了,排除断电后再来看显示器的电源线连接问题,在这样的过程中,形成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这种思维方式迁移到生活中,会产生很大的价值。
软件版本存在差异,教师则要在课前有充分准备,在课堂上首先让学生明白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软件发展也非常迅速,解决问题的操作方式是类似的,我们可以用已经学过的方法来解决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这样的意外,不仅在课堂上,在现实生活中都是常见的。当出现这样的问题,教师应该先去了解学生此刻遇到了什么困难,站在学生的角度,带着他们去寻找各种方法,让他们去积极探索,帮助他们顺利地走出困惑。
3.顺其自然,重构学习体验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小学每周一课时,中学两课时,因为课时的不连贯性,很多学生很容易遗忘上周学习的内容。学生在学习中,“小老师”方式的应用也会引发这样的问题,他们没有真正地帮助到同学,而去代替别人操作,得到帮助的学生并没有正确掌握要领,从而引起操作不当的问题。当出现这样的情况时,教师可以顺其自然,帮助学生重构学习体验。
当学生遗忘了之前学习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语言表达,再度重构上一课时遇到这一困难的情境,然后请这位学生再来说一说知识要领。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顺利地回忆起曾经学习的知识,顺其自然地获得学习体验。
当学生的操作被“小老师”代替后,这部分学生就会一直需要帮助,教师可以对“小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这些需要帮助的学生再次得到体验,真正获得有效的帮助。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因为学科课时安排的特殊性,学生的学习与巩固不够,自然会导致因为操作不当而出现的意外。此时,教师需要让课堂顺其自然,学生能够再次获得学习体验,让知识再次重构。
4.顺水推舟,拓展学生思维
在信息技术学习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操作并不是唯一的,完成某个任务,我们能找到很多操作方法;而且每位学生都有着自己的价值观与审美观,对作品、对事物都有着自己的看法。这些特殊性自然会引发意外,这就需要教师顺水推舟来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
当学生觉得自己探索出来的办法也很好时,教师则需要对其肯定,同时要让学生明白,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解决一个问题,从而对其提出更高的要求:能不能找到更好、更便捷的方法。
这类意外的产生,并不是坏事,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原有思维,教师如果能顺水推舟,则可以对学生学习思维带来新的冲击。
5.顺风转舵,回归课内教学
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意外,有一种来源于学生的网络学习与学生交往之中,它来自学生,贴近学生,如在学习时中学生时不时地会冒出一些网络流行语就是其一。当出现这些意外的时候,就看教师能不能利用这些意外,来为教学服务。
通过分析,我们会发现网络流行语中,有很多是与“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相违背的,所以当学生提到“谷姐”、“谷妹”等词的时候,则可以顺风转舵,将网络公约活学活用。还有些词汇,就比较“创新”了,“哥”、“囧”、“妈妈喊你回家吃饭”……当遇到这些词汇时,就需要教师的灵活机智了,在不打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顺风转舵,让其回归到课堂教学中。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信息技术行业变化很快,有些新的技术和知识教师不一定比学生知道得早,对一些网络用语的了解学生不一定知道得比教师少,在课堂教学中冒出这些新鲜玩意儿,教师还是要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并及时合理反馈,使其顺利回归到课堂学习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