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民族地区高职五年制医学检验技术教学改革初探
2015-08-28孙超贤李凤
孙超贤++李凤
摘 要 边疆民族地区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其基础教育环节比较薄弱,当地医学高职院校五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生源质量相对较差,并且师资力量也有诸多不足之处,所以如何整合当地一切可利用的医疗资源作为教学资源以提高五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质量,为本地区培养适用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成为本地区医学检验人士共同奋斗的目标。
关键词 边疆民族地区;五年制医学检验技术;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4-0120-02
First Exploration of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 abou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Five-year Medical Laboratory Technology in Ethnic Minority Area in Borderland//SUN Chaoxian, LI Feng
Abstract Because of the limits on economic condition, the ethnic minority area in the borderland with weak basic education is relatively poor quality of students and faculty, so it is the common purpose of regions People in the medical test how integrate local all available medical resources as teacher resourc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on Five-year Medical Laboratory Technology, for training Medical tests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fitting in with the needs of native area.
Key words ethnic minority area in the borderland; five-year medical laboratory technology;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
1 前言
医学检验技术是检测人在健康和疾病时血液等标本中的标志性物质,为临床医生提供疾病诊断、病情监测、药物疗效观察、判断预后以及健康评价等信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技术性强,对学校的实验设备要求较高。为满足教学需要,培养出人生观正确、职业素质良好和操作技能娴熟的适用型人才,近年来着手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教学资源做出整改,构建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授课模式,并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2 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依据教育部对提高普通高校教学质量的系列文件精神及对医学检验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并结合本地区医学高职院校师资力量薄弱、五年制大专生生源质量较差的实际情况,以及当地基层医院对医学检验技术人才的要求,提出能够提升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质量的具体举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 教学改革原则
五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绝大多数在当地基层医院岗位上工作,所做的工作均为最常用的实验室操作,所以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理论教学需要突出“适用”,将所选用的课本中较为生涩难懂且基层医院应用较少的知识点予以适当删减,增加临床实验室中更新的理论知识;实践教学应突出“常用”,尤其注重基层医院临床实验室的常规操作。
4 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师资队伍的建设与搭配
1)教师队伍现状。教师是教学实施的先决条件,教师的素质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然而,当地医学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素质不容乐观,具体不足之处表现为:
①缺乏将课做好、做精的精品意识;
②缺乏进行教学设计的意识,没有将所讲内容作为一个系统来进行设计,缺乏知识与应用衔接的环节,这样的课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
③大部分高职院校为补充教师队伍,会聘请医院工作人员作为外聘教师为学生授课,但是外聘教师由于平时工作只注重实际操作,授课时难以把握与基础理论的衔接,导致学生理论基础薄弱,一旦遇到技术变更会不知所措。
2)教师队伍整改措施。针对以上不足,学校应着力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与协作教学。
①委派已经取得医学检验师资格证的专职教师进修,进修可选择在本地进行,这样可不耽误教学工作;另一种选择是脱产进入省会城市进修,这样可以接触大量更新的理论及实践方面的信息,开阔教师眼界。
②外聘教师授课时,应由专职教师补充基础理论知识,外聘教师与专职教师分别针对性地承担相应章节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并加强二者之间的交流,定期进行集体备课,打造一支团结协作的教学团队。
重视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1)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有正确的工作动机,并树立为大众健康服务的意识。
2)加强学生职业道德修养。学生将来的工作与患者的安危息息相关,所以在校期间逐步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情操,使学生建立一丝不苟、认真细致的工作品格和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的良好习惯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使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重要保障。
3)重视提升学生人际关系沟通能力。构建内涵丰富的团队精神,关键是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学校应对在校生进行人际关系沟通能力方面的教育予以加强,以使其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中,即使性格迥异,也能凝聚在一起保证工作质量。endprint
理论内容改革 以学生为中心,将临床上常用、适用的内容予以精讲,授课教师在课前要充分备课。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主干课程作为综合性课程,其内容往往与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生理学等基础学科的知识相互衔接,而学生对这些课程掌握得不够清晰。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在讲授时,凡是涉及相关科目的知识时就进行再次讲解,以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更好地理解当堂所讲授的内容。
实践内容改革
1)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讲解实践操作时,以播放操作视频为主,因为多媒体所展现的画面比较形象,可以提升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并可弥补因实验设备不足而引起的讲述内容太过抽象,导致学生越听越糊涂的不足[1]。
2)增加实践课学时,使实践课与理论课学时数之比达到1.2∶1,将动手操作加以突出。有些知识在课堂上讲解多次也不如操作一次理解得透彻,并在遵循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合理删减基层医院检验工作人员一般不涉及的内容,适当补充更新的操作技能。这就保证在总课时不变的情况下,既使学生对实际操作技能的掌握度达到够用的原则,又降低了教学难度,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3)加强基本实验操作。有的教师认为生物化学检验实践应该完全与临床实验室相适应,增加自动化仪器的配置及试剂盒的应用。这样做确实和临床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但实际上,手工操作还是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手工操作有助于思维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在工作中更有逻辑性;其次,某些手工实验依然是校正自动化仪器的重要手段及某些检验方法结果的参考手段,所以加强基本手工操作仍不失为实践内容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
4)增加在当地医院的见习频率。由于学校缺乏价格昂贵的生物化学检验仪器而不能在校内完成的实践,要通过与医院协作完成实践教学内容,这样可以增强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及加快对仪器操作的熟悉[2]。
考核标准的重新制定 经过生物化学检验教研组讨论,确定考核标准由“理论成绩(70%)+实践操作成绩(30%)”变更为“理论成绩(50%)+实践操作成绩(50%)(其中,见习成绩占10%)”,这样就打破了先前一直沿用的“期末笔试”定结果的传统考核模式,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动手的积极性。
5 结语
经过德宏职业学院医学检验技术教研室成员多年来对本专业主干课程的不断探讨、总结,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制定出符合边疆民族地区实际情况的、有助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与人文素质教育的新型五年制医学检验技术教学体系,对本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大有裨益,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值得推广至其他经济落后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医学检验人士在今后的工作中应更加积极协作,对已形成的教学体系不断改进,更好地为边疆民族地区培养大批“适用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为边疆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郝峰.《生物化学检验》实验课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12(19).
[2]孙连桃.改革临床检验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效果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