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 时代下SNS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研究

2015-08-28叶旭艳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5年8期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互联网+互联网

叶旭艳

【摘要】本文以“互联网+”时代为背景,从网络社交软件的功能出发,分析其教育功能,探讨它所构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并以浙江省某院校提供的英语课程模式为例,具体阐释了网络社交软件支持下的个性化教学方案的设计,以及实施过程的操作由此证明“互联网+教学”这一创新型教学能够更加有效的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对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成绩以及语用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互联网+教学 网络社交软件的教育功能 个性化英语教学 混合式学习 英语语用能力

【Abstract】This paper, with the "Internet +" era as background, analyzes SNSs application in SFL teaching, discusses the educational-orientation functions, and explores the personalized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mode based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Ⅹuniversity from Zhejiang Province. This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is more effective in stimulating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improving their pragmatic competence.

【Keywords】Internet+Teaching; SNSS Educational Functions; Personalized English Teaching; B-learning; SFL Pragmatic Competence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103-02

1.引言

信息技术对知识产生、传播、获取、管理与利用已经开始发挥革命性的影响。(蒋东兴等,2012)把互联网与传统教学结合也将是高等学校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长期目标。互联网+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更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化个性学习, 更加注重学习成员之间的学习的合作性,以及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性特征。

互聯网+教学的互动式网络学习系统主要依靠网络社交软件来实现随时随地的移动教学。与传统的以学历教育为主体的正式课堂学习不同,它所要构建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按需教学。传统的电化教学已有多年研究历史,近年来,MOOC教学也成为外语语言教学研究热点。而在互联网+时代下,基于网络社交媒体软件的实时互动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却不多。随着网络社交媒体软件功能的不断开发,考虑到它对人们的生活、学习方式产生的深刻影响,相关研究不可或缺。

本文通过对浙江省某院校提供的社交软件+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为研究对象,观察学生的上课过程,旨在探索网络社交软件在英语教学中教学方案的设计,实施过程的操作,以及教学效果的讨论。

2.研究背景与参考文献

面对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如何让互联网融入到中国教育行业中去,推动中国的教育事业的共同发展,给中国师生带来福音。如何把互联网文化辐射到教学实践中,将是本文探讨的核心。互联网的应用和普及既为学习者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又提供了不受时空限制的与其他社会成员便捷沟通的平台。以即时通讯、和社交网络等为代表互联网应用已经渗透到了很多人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中。(杜炤等: 441) 在互联网+时代下,非正式、按需的个性化学习将会逐渐成为社会成员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SIEMENS: 2005)

相关学者从信息技术与高校教育这一角度出发,探讨信息时代下高校课程的管理与实施:Jonassen (1993), Hummel (2003), Johnson(2013), Quinn. (2013),何高大(2004, 2005,2007, 2015),蒋东兴,杜炤,张新钰 (2012),徐克帅(2015),张光华(2015)等。

还有学者以互联网为背景,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合作互动式教学模式进行相关研究:STEPHEN,D (2005), 何高大(2002),王佑镁(2006),祝智庭(2006),徐鹏,王以宁,刘艳华(2013), DIANAG, OBLINGER(2012),杜炤,萧潇(2015)等。

此外关于社交网络技术在学科教学环境中的应用也有相关研究:Wang, J.et al.(2013),吕永林(2002),袁磊,陈晓慧 ,张艳丽(2012),白浩(2013),迟爽,徐鹏(2013),王丽 ,戴建春(2015)等。

通过文献回顾容易发现“社交网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虽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但是对于社交网络技术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的相关研究涉及较少,这一现象将威胁英语教学。

3.网络社交媒体的教育功能与教学模式

3.1网络社交软件的教育功能:

社交网络以QQ为先河,并在最近几年迅速发展,如图1:

YY是一款综合型即时通讯软件,基于团队语音通信平台,具有稳定的语音功能,支持团队语音,视频,讨论墙,虚拟教室,PPT课件,在线课堂,远程对讲,文字、表情、图片、文档传输等功能,吸引越来越多的教育行业入驻YY,开展网络教育平台,比较著名的有外语教学频道等。(YY语音:百度百科)

不仅音质清晰,YY还支持群内再分组,管理人员可以将群内人员进行再分组,每个小组相当于一个小群,于是就形成了金字塔式的管理架构,方便组织管理,如图2,3,4所示。通过YY完成的聊天记录将被永久线上保存,方便成员随时随地翻阅查看。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网络社交软件与教学的完美结合提供了现实可能性。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传感器等电子设备在学习情境中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数字媒体的发展,使学习和教育方式日趋多元化和立体化。在线学习、混合式学习、协同学习、虚拟化学习,重视适应性和个性化服务,要求环境与用户、教与学良好互动,是智能教学的最佳实践。(王良周等,2015)

何高大等提出,计算机在外语教学中的有效利用,能提高学习者的兴趣,改善外语学习环境, 提高外语教学质量, 通过他的调查分析发现大学生常常使用外语学习软件的主要原因为这些学习软件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改变学习环境和方法。(何高大等,2004)

3.2 网络社交软件在教学实践中的教学特征:

英语电化教学主要是基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缺乏教与学的实时互动,无法进行团队交流合作,难以促进语言学习者的语用能力的培养。(吴保来,2013)以英语教学为导向的社交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它的不足,具有以下独特优势:

(1)实现随时随地移动教学,学生和老师可以自由协商时间,只要在有互联网信号覆盖的地方,就可以通过移动设备进入虚拟教室完成教学活动。

(2)以学习者为中心实现个性化按需教学,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者通过恰当实时的引导与评价鼓励学生在互动过程中使用目标语交流,提高了语言学习者的语用能力。

(3)学习方式与教学内容灵活多样。虚拟教室(图5)为语言学习者提供了多样化的输入与输出机制。学习者愿意参与教学互动过程,增加了语言练习的机会,在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下能够高效的学习。

(4)参与教学的主体可以相对自由的控制教学速度与进度,根据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反馈,实时调整教学难度与速度。

(5)快速及时的教学反馈。行政管理人员通过反馈表可以在教学活动结束后的第一时间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上课活跃程度,任务完成情况,课下学习建议等信息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与学习效果,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案。

(6)线上学习与线下监督相结合。在线签到监督机制,让管理者对学习者进行严密的督导。

3.3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社交网络学习的环境特征

外语学习者具有不同的情感特征、认知特性与社会特征。(杜炤:2015)在社交软件教学环境下,管理者通过课时设置来调控学习者的学习计划,为不同的学习者量身打造学习策略,对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进行实时的监督和评价,继而进行不断的调整。国外大量研究表明:性格内向、二语水平较低以及社会地位上处于相对弱势的参与者,在计算机教学环境下交流更积极踊跃,这主要是因为,参与者的社会背景提示信息和可能造成他们焦虑的非言语信息在此时减少(Sproull&Kiesler: 1991)参与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时间和节奏参与交流互动。在互动中,学习者注意到了自己产出的语言错误,做了意义协商和对语言错误的自我监控和纠正。(Darhower: 2002)學习者在交流时表现出交际自主性, 他们对语言和话语功能的运用是传统的二语课堂里所没有的。(Lai&Zhao: 2006)

社交软件教育功能的知识传播模式,管理范式属于混合型教学模式。浙江省某学校的知识传播范式如下图:管理者通过对外语学习者进行跟踪测试,根据学习者的考试成绩以及所在院校进行编排分组。根据学生需求把他们编入一对一的教学组、一对二平行教学组、一对多混合大班教学组,前两种教学小组最常用。

为了克服语言学习者在自我调节方面的不足,最大程度的实现社交软件的教育功能潜力,有专门的教务老师对教育教学进行软件支持与教学调控管理,线上线下的管理与督促相互支撑。

4.结语

基于实时交互软件的移动学习,由于实时交互软件具有交互功能强大、操作简单、使用面广等诸多优点,用于开展移动教学较为理想。(王洁卿:2012)不过在实践教学中想要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仅仅依靠虚拟课堂是不够的,发挥社交软件教学的最大潜力在于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课堂管理与行政管理相结合,对于教师素质与教师能力有极高要求。

参考文献:

[1]蒋东兴,杜炤,张新钰,吴扬. 一个面向知识分享的校园社交网络设计.[J].武汉大学学报( 理学版)58(2012):1

[2]杜炤,萧潇. 面向自主学习的互动式网络学习系统研究. [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5: 441

[3]SIEMENS,G. Connectivism: A learning theory for the digital ag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Distance Learning, 2005,2 (1):3-10.

[4]社交网络.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link?url=rAsPaXrVoRrnY5AGNpWwxX79Ecq2JsjyA6nFTzamsyPmP0mt -hJN1siavHXux5S9lXSkIkel7UgKnX9WeajGxifcL23wI4ORwVl01DUPN1_#7

[5]YY语音,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link?url=UzVOoEwKMb5yo8OyhNbrVy_4B0fb496OgPk-iEsrF17oB5Z 2CCJRsg5KyJ6W2JCnp4SqQ4nkwEvG-kGqAyMP2q.

[6]王良周,于卫红. 大数据视角下的学习分析综述.中国远程教育.[J].2015:33,36.

[7]何高大,范妓莲.大学生对计算机辅助外语学习的态度和效果的调查报告.外语电化教学. [J].2004.

[8]吴保来.基于互联网的社交网络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3.

[9]Sproull,L.&S.Kiesler. Connections: New Ways of Working in the Networked Organization. [M].Cambridge MA.: The MIT Press.

[10]Darhower, M. Interactional features of synchronous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in the intermediate L2 class: A sociocultural case study. CALICO Journal. [J]. 19:249-275.

[11]Lai,C.& Y.Zhao. Nothing and text-based chat.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chnology.[J].10:102-120.

[12]王洁卿.计算机中介交流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述评.外语教学与研究.[J].2012(5):780.

猜你喜欢

混合式学习互联网+互联网
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的设计与研究
基于Moodle平台的混合式教学设计
开放大学:过去充满传奇但前景依然未卜?
混合式教学法在《现代通信技术》课程中的探索与应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