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训练教方法形成习惯促能力
2015-08-27李世才
李世才
【关键词】 阅读教学;字词句;方法;习惯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4—0089—01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不会创造,不会灵活变通课堂教学,只是按照一成不变的模式来完成教学,使得教学过程机械而单调,原本愉悦身心的阅读活动成为一种负担。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呢?下面,笔者就这几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体会。
一、加强字词句训练
培养阅读能力首先要加强字词句的训练。读课文要读准字音,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组成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表达出真情实感。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运用词语十分重要。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将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的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学生一读就懂了,而且读得有声有色、津津有味,比教师一味地分析和讲解效果还要好。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反映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如果对课文中的词语、句段意思不太懂,学生读起来必然不流畅;如果对其意思领会得不正确,阅读时的语调、感情就不恰当、不自如。因此,我们要想深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只要找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读一读课文,就能知道学生的理解情况了。
二、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教学的宗旨不是让学生“学会”,而是让学生“会学”。可见,方法对一个人的学习和生活有多么重要。今天的施教者应该比古人更明白“鱼”和“渔”的关系,应把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作为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充分重视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首先,教师应围绕阶段性教学的目标和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精心组织好各阶段的阅读教学程序,注重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地渗透阅读方法,使学生循序渐进地领悟阅读方法。如,三年级要教给学生读懂一个自然段的方法,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方法,力求教法服务于学法。其次,根据文章的表现形式进行划分。根据内容划分时,要给学生讲清,一篇文章由数个自然段构成,自然段在内容上有内在联系的可划为一个结构段。鉴于不同年级阅读教学的侧重点不同,而彼此间又紧密联系的特点,教师在组织教学时,既要注意突出重点,又要注意做到各知识点的前后衔接,做好阅读方法的拾遗补缺与强化渗透。最后,有了阅读方法的渗透,还需要适时进行方法的归纳总结,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让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学生会更容易掌握阅读方法,也为进一步阅读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使阅读成为习惯
阅读能力是学生的终身能力,必须从小抓起,立足于早,立足于兴趣,立足于养成。从小学开始,扎扎实实,让阅读变得快乐、变得轻松、变成习惯,让阅读教学真正融入到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学生的阅读不仅要立足于课堂,更要立足于课外,而学生的课外阅读同样需要学校与教师的帮助和指导。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的方法有:一是学校应该尽可能开放图书阅览场馆,班级应该成立读书角,发动学生带来阅读资料。组织好阅读小组,对阅读资料进行分类删选,注明阅读字数、阅读时间,组织阅读测试等。二是定期不定期地开展阅读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三是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看的兴趣。
综上所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有明确教学目标,科学引导,学生才能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阅读教学的质量才会得到真正的提高。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