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参与式教学活动中的分组艺术

2015-08-27马桂玲

甘肃教育 2015年14期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主体作用创新性

马桂玲

【关键词】 参与式教学;教学活动;分组;主体作用;创新性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14—0072—01

课堂上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解决问题便是其一,尤其在参与式教学活动中分组活动更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大大拓宽了解决问题的范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养成倾听他人见解的习惯。分组教学活动,可以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方法,能够给学生一个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学生可以自由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利于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创造性行为的养成。分组学习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合作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了展示自我的机遇,使学生在一定的学习情景中自然而然地养成合作行为的习惯。毋庸置疑,开展分组教学活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但科学合理的分组是分组教学活动成功的基础。

一、按座分组

按邻近的座位分组是运用频率最多的分组方法,这种分组法最大的优点是教师便于操作和组织,避免因分组而耽误时间,且随分随合,合分自如。况且教师事先安排座位时,基本是优差生结合,男女生搭配的。所以邻近座位分为一组后,每组成员的搭配基本是均衡的,便于学生优劣互补,取长补短,各显身手,形成一个具有多元能力特征和无限凝聚力的学习或工作集体,有利于形成民主、自由、公平、奉献的良好风气。而且在这样的环境中,优秀生的聪明才智才能体现得更完美,使之趋于更“优”;学困生也受到了诸多的启示与影响,使之逐渐变“优”。

二、按类分组

将具有相同或相近特征的同学分为一个小组。比如在讨论中将发言积极的与不积极的分别分为一小组,这样教师可以在兼顾各组情况的同时,尽可能对那些不爱发言的小组或学生给以较多的关注、启发和鼓励,将那些性格内向、怕羞和胆小的学生“逼上梁山”,给他们发言的机会和勇气。同时这样既可以限制少数学生独占发言权的“话语霸权”行为,有效抑制在讨论和发言中两极分化现象的滋长,也可以克服少数学生不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游离于小组学习活动之外的现象。再如在展示活动中按爱好和能力分的音乐小组、书法小组、发明组、饲养组和在课本剧表演中分的改编组、导演组、表演组也属于这类分组。还有将男女生分别分成小组进行对抗竞赛性质的分组活动也属于按类分组。这样的分组还可以充分展示个人才华,张扬学生个性。

三、特意分组

教师按一定的学习工作需求专门搭配或指定小组成员。这种分组形式有均等组合和非均等组合。均等组合指小组由不同特质的成员组成,每组中学生的各种素质和综合水平基本相等。这种分组可以使每一个小组进行最优化的组合,使小组成员的不同特长和爱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尤其在社会实践活动、竞赛活动中,更加适用各人发挥自己的特长,使小组共同完成学习或工作任务。非均等组合是教师为适应和完成某些特殊任务而特意分的小组。它的主要特征是组与组之间在某方面有优势的,也有劣势的,即有所谓的强组,也有弱组。是教师为确定某些教学方法,检验某种教学效果,以及为培养某种学习习惯和加强学困生的学习等而专门设置的。以上分组,教师尽可能在课前将组分好,以便因分组而影响课堂教学时间。

四、自愿分组

这也是一种较好的分组形式,学生由于兴趣、爱好、关系以及活动内容、活动性质等不同而自愿组建成小组。这种分组方式体现了学生的意愿,使学生体会到了主人公地位和轻松愉快的气氛,学生之间也容易产生亲和力,同时使学生觉得有一种新鲜感和认同感,能较好地形成凝聚力。因此这种分组更适合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潜力,在课堂学习或者综合实践活动中都可以随机采用。

在参与式教学活动中的分组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增强趣味性,从而达到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任务,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因此,分组首先要慎重,要围绕以上原则,积极探索和准确使用好每种分组方式,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其次,多种分组方式应有主辅之分,应交叉变换为好,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新鲜感,符合儿童好奇性强的特点,以便提高学习效率。其三,分组要兼顾各层次学生的需求、个性,尽量照顾好学困生,切不可冷落他们,使他们感觉不到组中的“温暖”而失去参与信心。另外,每组人员数也应该是教师考虑的重要方面,应根据班级大小统筹安排小组数和每组成员数,班大组可稍大,班小组亦应小。学无至境,教无定法,教师应不断研究参与式教学方法,准确理解新课改精神,正确把握新课程内涵,在创造性教学活动中进行创造性分组,使分组活动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活动。

编辑:蔡扬宗

猜你喜欢

参与式教学主体作用创新性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流动几何的创新性
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
普通生态学参与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智能手机普及化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创新研究
参与式教学在“旅游与生活”植入式在线课程改革中的运用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论媒介文化的混杂性与创新性
如何发挥编辑的主体作用
忠实性与创新性——当代莎士比亚演出和改编批评的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