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北大抢状元给人们什么信号
2015-08-27黄齐超
黄齐超
清华北大“掐尖”战由来已久,今年更是白热化。这两所国内名校为争夺各地高考状元,明争暗斗,相互倾轧,有辱名校之名,被网友吐槽“没出息”。
2010年高考招生结束后,北大称招了6成的高考状元。清华当然也不示弱,他们宣称全国九成的理科第一名和近三成的文科第一名填报了清华并被录取。数据的真伪没人知道,可是,民众颇为两所高校无底线的“掐尖”行为失望。其实,“掐尖”争夺战并非一时斗气,抢到优质生源,培养出优秀人才的几率就高,当然知名度也就更扶摇直上了,这就是他们不惜撕破脸争夺优质资源的原因。
名校“掐尖”,给基础教育和高中教育投下非常恶劣的阴影。分数代表不了能力,这几乎成了共识,高分低能者终究成不了人才。国家费尽心思在义务教育阶段推行素质教育,在高中教育阶段也极力淡化唯分数论,禁止炒作高考状元。可是,高校“掐尖”如火如荼,岂不是跟素质教育对着干吗?
再者,名校把全国各地的大部分状元吸收了,真把他们培养成尖端人才了吗?一项数据调查表明,只有约20%的状元在进入大学后能继续优秀,另外60%则表现一般。这其中的原因或许有很多,但高校真能把责任脱得一干二净吗?其实,挖空心思地掐尖抢状元,倒不如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把所有的心思都用到教育教学和科研上。四年之后,拼一拼你们各自的状元有什么收获,比一比谁的学生在学术研究上更厉害,这样或许更能真正打动公众。
高考分数发布,马云特意给落榜的考生写了一封信,虽然是重复了“榜上无名榜下有路”的老调,但情真意切,让人感动。马云三次高考两次失利,但这并没有影响他成为“中国的乔布斯”。名校为争夺优质资源置自身的形象不顾,强化“高分即人才”的社会印记,以期借高考状元装门面,就不怕马云们笑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