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爱才”,还需“取之有道”
2015-08-27张枫逸
张枫逸
名校抢状元为那般
据《法制晚报》报道,每年招生季,各大名校都会使尽浑身解数去抢夺优秀生源。6月28日上午,北大四川招生组和清华四川招生组为抢夺优秀生源,在官方微博上公开“掐架”,相互指责对方争抢优质生源。在前一天,一名自称北大招生组成员的网友爆料称,北大招生组已经接到考生,却遭到清华招生组师生强行拦车,造成交通堵塞,双方发生冲突。高考作为教育指挥捧,对中小学特别是高中教育的影响巨大,近年来,教育部三令五申禁止“对高考成绩的各种炒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然而,名校依然看重学生的分数,甚至闹出北大、清华为抢生源公开“掐架”的事,这反映出什么问题,我们又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呢?
今年并非清华北大为争抢优秀考生第一次“交手”,梳理近几年的报道可发现,两校抢人的花样不断翻新,招数也日渐充满“火药味”,上演了一幕幕怪相。拦车抢人,微博掐架,哪里有半点高等学府的斯文。
优质生源对于高校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高校“爱才”,还需“取之有道”。然而,从北大清华微博掐架透露的信息来看,两校抢生源已然有僭越底线之嫌。首先是花钱“买”生源。双方在自证清白的同时,又纷纷指责对方砸钱抢自己的新生,北大招生组甚至举出“过去五年清华砸钱买走的唐某、郭某”作为证据。可见,高校对花钱“买”考生的不当之处心知肚明,但这种潜规则在现实中却是或明或暗地存在着。
其次是承诺录取。北大四川招生组在微博中表示,“招生组的承诺,一诺千金”,同时又指责清华方面,“从近5年的历史看,恰恰是某校多次毁约,没有兑现其承诺”。事实上,四川省今年高考录取工作从7月4日才开始,高校提前向考生承诺录取是不符合相关程序,也是教育部门所不允许的。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我国高校的集中录取,大学没有自主权,是要根据考生的分数,结合考生的志愿投档录取的。“每年不到录取结束,学校是不知道本校的具体录取分数线的,也就难以确保某名考生一定被本校录取。”
最后,抢生源现象在国外高校同样存在,但人家靠的是实力,而不是重金诱惑、漫天许愿。在美国,大学会邀请学生和家长参加“开放日”,通过展示学校最有特色的一面,让学生和家长在最短时间对学校有所了解并产生好感。在校学生还会与被录取学生主动联络,邀请其参加大学的社交网,以及校友聚会,感受大学的氛围。有一位美国华裔女孩杰西被包括普林斯顿大学在内的十余所学校录取,最终杰西选择的却是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大学。只因为参观该校时,一位教授拿出一本书,第一作者是自己,后面两位作者则是两个本科生,“我们可能不如普林斯顿的教授有名,但是有哪一所学校的教授能够给本科生这样的培养?”
两相对照,我们高校的差距可见一斑。时下,北大、清华等高校纷纷把目标定位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而从北大清华“掐架”一事来看,我们的高校要想跻身国际,不妨从学习国外高校招生手段做起。高校“爱才”,“取之有道”。这既是对考生权益和录取制度的尊重,也是大学精神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