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中形成性评价体系探究

2015-08-27王艳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商务英语翻译形成性评价探究

王艳

摘要: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的评价,旨在确认学生的潜力,改进和发展学生的学习。探究形成性评价在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实施方案,达到激励学生学习,调控学习过程的目的。这种动态、及时的评价方式可以有效改善目前的教学状况,是对终结性评价的有益补充。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商务英语翻译;探究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4-0146-02

引言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教学过程起着目标导向、管理调控的作用。有效的评价体系既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可以分别对以上两个阶段进行有效评价。但相对于基本是标准化考试的终结性评价而言,形成性评价显得比较复杂。目前,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多沿用传统的、单一的评价模式,即任课教师对学生的翻译作品进行点评,这种评价模式往往忽视了学生的翻译过程,无法对翻译过程出现的方法、策略、情感、态度等问题进行反馈和修正。因此,探索有效的形成性评价模式是目前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1形成性评价及其理论基础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的评价,旨在确认学生的潜力,改进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形成性评价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形成性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强调评价中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重视师生交流。在形成性评价中,教师的职责是确定任务、收集资料、与学生共同讨论、在讨论中渗透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共同评价。

形成性评价与建构主义学习理念相适应。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十分丰富,其核心思想可以简单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通过形成性评价教师能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过程教学的目标。

2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

商务英语是英语的一种重要功能变体,与一般英语有相似之处。二者语言基本属性相同。民族思维的相似性、社会生活环境的相似性决定了二者所需要的翻译技巧和所依据的翻译理论是基本相同的。对于商务英语翻译而言,英语是基础,翻译是落脚点,商务知识是内容拓展。商务英语翻译=商务(知识)+英(汉)语(基本功)+翻译(技能)。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利用文体分析法分析和识别各类商务语篇在遣词造句和文体规范等方面的典型特点,培养学生熟练使用各种翻译技巧对商务语言进行翻译操作的技能意识,最终提高学生准确规范地翻译各类商务英语语篇的实际操作能力。

明确了商务英语翻译的能力培养目标,就可以通过评价手段检验是否实现了该目标。教学评价主要是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两个阶段。终结性评价一般是在课程结束后统一进行的标准化考试,多采用精确评分法,成绩易于量化,为划分等级、做出结论提供可靠依据。在教学成绩中的比重一般为60%。形成性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是综合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一部分,由于评价结果不易量化,所以多根据评分量表,采用整体印象评分法进行模糊评价,以期达到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学习过程的目的,在教学成绩中的比重一般为40%。

3 形成性评价在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评价学生商务英语语篇的翻译能力关键是把“能力”分解成可以评估的因素。根据PACTE的多元素翻译能力模式,笔者尝试把商务英语翻译能力分为若干次能力,以便于有效评价。

具体说,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l)语言知识次能力,即英、汉两种语言的词汇、语法知识,语篇、语用知识。

(2)商务知识次能力,商务英语所涉及的专业范围很广,除了基本的商务理论和贸易实务知识外,译者还应对众多的国际业务有所了解。

(3)双语转换次能力,即翻译技巧和方法的掌握,要掌握商务英汉双语的各自表达习惯,及不同商务文本的语言特点、语篇功能和翻译标准。

(4)翻译策略次能力,翻译策略是指翻译过程中的思路、途径、方式和程序。包括语用策略、认知策略、交际策略、工具策略和修改策略。

(5)心理生理要素,包括认知因素和态度因素。

以上几方面能力可以分配到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两个阶段完成。笔者认为,前三项能力可以在标准化统一考试中进行评价,在此不做讨论。而后两项能力应该成为形成性评价阶段的主要评价内容,而且评价主体可以增加学生自评、同伴互评、职业译者评价。

明确了评价的内容和主体之后,就来具体讨论一下评价的方法。通过资料搜集、调查问卷和师生访谈,笔者设计了商务英语翻译形成性评价实施方案。操作如下:

(1)自我训练。课程开始时让学生明确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和目标以及训练方法。开课前对学生进行训前测试,并给出成绩反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现有水平和能力,制订详细的训练计划,明确细节内容,与教师协商后逐步落实。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训练内容可能包括基础阶段的语言知识训练,商务知识积累和翻译技巧训练等。学生应定期向教师反馈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课程结束后与教师面对面沟通,由教师作出成绩评定。其中计划完成情况是主要评定依据,学生需上交佐证材料。翻译能力的提高需参照平时的阶段性测试,主要目的是督促学生完成训练计划。该项占平时成绩的1/4。

(2)翻译作业。根据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分级要求,并结合同类教材的内容设置,教师应明确本门课程可能涉及到商务文本类型,作为平时作业的训练内容。翻译作业的目的一方面是提高翻译能力,另一方面是发现翻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涉及到学生的翻译策略及心理生理因素两个方面。翻译策略自评量表的内容包括:语用策略评价,即是否分析了商务文本的语篇类型和功能,了解了翻译目的后做出了整体的翻译策略,如归化、异化等。认知策略评价,即翻译中理解的单位是否是句群或语篇,而不应是词语或单句;是否意识到了商务术语或固定表达方式在语篇中的含义及译人语中的表达方式;是否斟酌的不同译文并从中选优。交际策略,即在翻译过程中遇到巨大语言文化差异等难译现象时,是否能突破句法结构和思维方式,对译文进行灵活处理,重构意义,以实现交际目的。工具策略,即是否能够有效利用字典、网络等辅助工具。修改策略,即是否细致认真地检查译文并修改。心理因素量表主要是对学生翻译过程中的心理素质进行评价,主要包括心态是否积极向上,无厌烦情绪,翻译过程是否细致严谨,认真查阅资料,无敷衍了事的行为,是否发挥创造力和思辨能力,勤奋思考,是否了解自己的翻译性格特点,并努力克服自己的弱点。以上项目由学生完成作业后根据评分量表进行自评,从而反思自己的翻译过程,以期达到调控翻译学习过程的目的。该两项分别占平时成绩的1/4。

(3)同学互评。互评过程中学生可以从同伴身上获得更多的灵感和启发,可以在相互交流中分享经验。教师在课程开始时应该明确各类商务文本的翻译评价标准,以便学生互评时尽量做到客观公正。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完成互评任务,不显示被评者的个人信息,只对作品进行评价并给出修改意见。评分标准可以直接采用终结性评价中语篇翻译的评价标准。该项可占平时成绩的1/4。结语

形成性评价应用于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可以关注学生的翻译过程,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起到激励和督促学习的作用。教师应充分发挥形成性评价的优势作用,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状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及进度,努力培养出素质、能力兼备的商务英语人才。但在操作中也要注意评价主体的不良心理效应对评价结果造成的负面影响。

猜你喜欢

商务英语翻译形成性评价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商务英语翻译与文化信息等值研究
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中药分析综合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思路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