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管理模式
2015-08-27刘钰李淑娟
刘钰+李淑娟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时代的发展,职业院校中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为了提高职业院校的教学和管理效率,促进职业院校学生全面发展,广大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提出了创新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呼吁。研究和探讨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希望能够为职业院校教学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创新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4-0069-02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时代的发展,职业院校中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很多拥有强大社会责任意识的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为了促进职业院校教学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提出了创新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要求。此外,当今形势下,职业教育也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形势。随着时代和社会理念的转变,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高,中等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也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除此之外,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和“三农”问题的解决也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
1 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1.1师资队伍素质不高
(l)目前很多职业院校的教师学历层次偏低。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在教育水平比较发达的江苏省,本科及以上学历的高职教师才占总教师人数的68%,更不用说我国其他欠发达地区的职业学校。(2)绝大部分职业院校的教师块乏实践技术和经验。很多教师自大学毕业后就直接被聘用为教师,没有从事专业领域的任何经验,实践技术也十分缺乏。而高职院校相对普通高等院校的一大特色就是其职业性和应用型,缺乏应用型的教师,高职院校学生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就可想而知了。(3)教师的专业能力不强。在很多职业院校中,很多教师收入并不高,这从根本上制约了教师深造的能力。而与此同时,很多职业院校并没有为广大高职教师提供教学技能培训的机会,导致很多高职教师,特别是刚任教的高职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的收集和搜索等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
1.2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没有满足市场需求
国内很多职业院校都缺乏职业院校本身的特色,偏向按照普通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来进行办学,过于重视理论和校内教育,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校外的联系。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没有满足市场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缺乏行业背景。如果职业学校自身缺乏行业背景,则难以准确把握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无法确定满足市场需求的教育培养目标,使培养出来的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专业素质以及工作能力不强。第二,没有进行有效的市场调研。很多职业院校在确定培养目标之前,并没有对人才市场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和调查工作,致使培养目标的确定存在很大程度的盲目性和不科学性。第三,缺乏科学合理的人才规格。职业院校为了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压缩中专规模,扩大大专规模,这是正确之举,然而,在培养目标的制定上并没有将中专培养目标和大专培养目标分别开来。
1.3职业学校缺乏足够的教育资源
国内很多职业院校存在教育资源缺乏的问题。(l)教育经费严重短缺。近年来,一大批职业院校大兴土木,引进师资和各种硬件设施,很多学校背负着沉重的经济负担。(2)实习实训资源大量不足。在职业院校中,培养实践型的专业人才必须要以充足的实习实训资源为支撑,特别是技术型、应用型、管理型以及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实习和实训阶段是职业院校学生落实理论知识的重要和必不可少的时机,缺失了这个环节,学生的实践能力、操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得到锻炼和提高。(3)教学质量不高。受到以上各因素的限制,外加很多职业学校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管理手段和教学方式,导致职业学校的教学效率低下。2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
2.1 创新学籍管理模式
在职业院校中,传统的学籍管理模式过于刚性。随着时代的发展,观念的革新和思想的解放,刚性的学籍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职业院校发展的要求。为了促进职业院校获得更长远更健康的发展,构建刚柔相济的学籍管理模式十分必要。要达到构建刚柔相济的学籍管理模式的目的,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创新学生学籍管理制度。职业学校学生的类型和层次丰富多样,为了适应学生的特点,职业学校的教育应该具有足够的弹性和灵活性,不论是教学计划,还是教学方式,都应该符合开放式的学籍管理制度。职业学校应该放宽学生休学、转学等方面的限制,给予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期限的自由,满足学生创业或者深造的需求。另一方面,降低学生转换专业的要求和标准。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国内职业学校中,有将近20%的学生认为自己不适合目前所修的专业。由于转换专业的门槛很高,也有严格的人数限制,导致很多学生被迫终日学习自己不喜欢和不适合的专业,不仅仅严重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制约了学生专业的发展,影响学生以后的长远发展。为了使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同时也促进职业学校得到快速的进步,国内职业学校要审时度势,放眼未来,创新学籍管理模式。
2.2创新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
学生就业率是各个职业院校都面临的重大问题。然而,目前的形势为我国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率并不高,职业院校的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和挑战。为了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率,首先必须从宏观上整体把握。职业院校的领导阶层和教育工作人员要加大对国家产业政策的分析和研究,把握国家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动向和趋势。目前,我国工商、交通、能源、外贸等行业的发展前景较为可观,职业学校在设置专业和专业培养目标时,可以视其实际发展情况而定,根据发展形势的变化增加或者缩小专业学习人数的规模。其次,考察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量和要求。职业院校的相关工作人员要提高调查市场人才需求的力度,积极走访工业区、开发区、工业园等,了解不同类型的企业如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等对不同专业人才的要求。然后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此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此外,根据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具体要求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这种培养方式可以称为“对口培养”。这种培养方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能够有效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2.3创新学生自主选择专业模式
采用创新学生自主选择专业模式,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不同需求选择最适合自己或者最满意的专业。在教学管理中,学校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同时要加大管理力度,使教学活动有条不紊。创新学生自主选择专业模式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首先要合理增加选修课程的比例,其次是通过不同方式为学生选课提供有效的指导。在选课方面,学校可以开设指导学生选课方法的讲座,或者为每个学生提供一份《选课指南》或者《人才信息》,或者在校园网上公布选修课程、课程的目标、教学进程安排及要求、考评标准、任课老师的学术水平以及教学评估情况等,让学生能够选择既适合自己又感兴趣的课程。
2.4创新启发式的导学模式
2.4.1 提问式启发
在提问式启发方法的运用中,教师能够在教学中针对课程的重难点进行教学,并进行针对性的提问。由于提问具有很强的灵活性、随机性和针对性,教师能够高效地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学生能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发散和思考,不仅能够复习已学知识,还能够顿悟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获得启发,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自我思考的能力。
2.4.2研讨式启发
在研讨式启发方法的运用中,教师能够通过采取共同研究和探讨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科学的教学不是教师用“填鸭式”或者“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一味地向学生传输知识,而不考虑学生的主体作用。相反,教师要做引导者,将学生的智慧、积极性都调动起来,激发他们自主研讨的热情。在这种学习氛围中,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还能更好地锻炼沟通交流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共处能力等。
2.4.3实践式启发
在实践式启发方法的运用中,教师能够将课本知识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教会学生认识、思考和研究具体案例的方向和途径。此外,教师要适当增加实践课或者实验课的比重,带领学生在实践或者实验操作中领悟和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学生还能够学到课堂教学中无法学到的知识,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结语
党的十七大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强大动力。在当今时代发展背景下,要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安定和繁荣,必须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转变教育教学的理念,大力创新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