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生态民歌在河北省城市印象文化旅游发展的作用

2015-08-27黄春玲安义宋文静

艺海 2015年3期
关键词:传承旅游

黄春玲+++安义++++宋文静

[摘要]通过对河北原生态民歌现状的分析,提出利用旅游业传承原生态民歌所带来的利与弊,归纳了原生态民歌的传承途径。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模式,旅游与原生态民歌保护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但在原生态民歌与旅游结合的同时,要注意适当结合,不宜过于商业化。

[关键词]河北原生态民歌 旅游 传承

中国幅员辽阔,由于自然环境、社会历史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以行政区划为基本单位的传统经济区域模式。在经济全球化大格局下,各地把发展区域经济作为“定位”选择,并积极采取“开放地区主义”的态度,寻求扩张,扩大势力范围,努力接近全球化。原生态民歌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其内容贯穿人生的各个阶段,覆盖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许多原生态民歌都记录了某个民族、某个地区人民的变迁,在文化、历史、社会、审美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当前,河北区域民间艺术的传承过程中,在其产业化方面已经有具体体现,但是仍然存在无规律、无制度以及比较随意的现象。针对河北经济发展的现状,对于民歌的传承与产业化的发展应该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同时满足我省民歌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双重目的。

一、河北省原生态民歌传承中的现状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过程中,可见其多渠道、多方式、多人群等等的现状。对于原生态民歌来说,在传承过程中也势必存在多途径的现象。

针对我省的原生态民歌的传承中存在理论上和实践中的问题。现急需有关业内人士,对其加以关注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l)、生存土壤缺失因素。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现代生产、生活方式在为当地经济、生活带来质的改变同时,传统的劳动方式、风俗娱乐都在逐步退出人们日常的生活,逐渐动摇了原生态民歌的生存环境和生存土壤。物质的发展与快节奏的生活使民歌失去了原有的生存土壤。生活环境的改变也使民歌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们娱乐生活的不断丰富,使得很多人对民歌失去了原有的兴趣。

(2)、传承人危机因素。由于外界发展经济吸附作用和现代文化的冲击,使原生态民歌对青年人缺乏吸引力,使得从事和学习原生态民歌,导致原生态民歌普遍存在承载者老化,发展缺乏后继,也难以扣谴代表性符号人物的现状。

(3)、更新融合能力缺乏。原生态民歌传承者大多是民间艺人,文化程度不高,缺乏音乐理论知识及歌唱技巧等相关专业学习,大多只能演唱传统词调,传统的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存在很多弊端,不能对原生态文化进行更新改良、添加新内容,使其内容、思想和词调上都与时代脱节,很难以活态的、完整的、视听相结合的综合性舞台形式呈现,听众难以产生共鸣,原生态民歌的推广被制约。

(4)、自我造血发展能力缺失。目前对于河北省原生态民歌的保护,多采用录制录音、录像等方式进行静态保存,部分学者提出要采取“博物馆式”的保护方法,对原生态民歌及其存在环境不加任何十预,这种单纯的怀旧复古,既忽视了原生态艺术本身就是动态发展的载体,又忽视了原生态艺术发展需要经济基础支撑,使得原生态艺术缺乏同旅游等产业化开发的联系,封闭了原生态艺术实现自我造血、白主传承之路。

二、利用旅游业传承原生态民歌所带来的利与弊

(l)、利用旅游业传承原生态民歌所带来的有利之处。当前河北原生态民歌的传承中存在着人员老化、与经济不够紧密的情况,而利用旅游业来传承发展原生态民歌势必会给演唱原生态民歌的老百姓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这样既可以调动百姓从事原生态民歌的积极性,又能够使我省的旅游业更进一步地向着文化旅游的道路上得以发展。近年来,原生态的歌舞及原生态历史剧纷纷在旅游地域上演并受到人们的青睐。如由杨丽萍领衔并担任总编导的大型歌舞集《云南印象》,由谭盾在湘西首演的作品《地图》,还有山西的《又见平遥》等等各地的剧目。河北野三坡的百里峡旅游景点大型音乐舞蹈史诗的表演《印象野三坡》,通过演出既能够宣传河北民间艺术,同时还能够为乐手们增加经济收入,体现了民间艺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兼顾。各地的表演各具特色,表演中结合了历史、文化、艺术等等方面的内容,用这样的艺术形态展现在广大游人的眼帘,对于其民间音乐的传承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而在人们旅游的过程中有原生态民歌出现时尽量结合民歌的生活、生产环境。这样既可以让游人有一定的文化体验,了解我国传统的艺术形态,又能够使原生态民歌保持原始状态展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2)、利用旅游业传承原生态民歌所带来的弊端。原生态民歌的传承应该既是民间音乐的传承,同时又是一种文化生态的保护。原生态民歌应该在原有的原生态环境里生长,在其一定的生活生产方式的形态中、在社会习俗的环境里,才是原生态民歌传播的广阔社会空间。应该也可以结合和利用旅游的开发来传承原生态民歌,但决不能过于商业化。过于商业化的形态必将会扭曲原生态民歌的形态,必将改动原生态民歌传播中应有的生态环境,那将失去了原生态民歌的意义。

三、对原生态民歌传承途径的思考

参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著名音乐学者田青先生认为,真正的民歌是老百姓世世代代相传的,是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丰富和润色的,所以传承到今天的民歌是凝聚了人民集体智慧的艺术体现。

当今,在探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辩证关系,探索经济发展与原生态民歌保护关系的过程中,要注重原生态民歌的“活态保护”策略研究,解决现存民歌缺乏创新、典型代表同精品需求之间矛盾,解决民歌流传跨地区性和研究割裂性之间矛盾。

实践上,应推动河北省原生态民歌的科学保护、合理利用、传承发展;提升河北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发挥原生态民歌在社会文化建设中的宣传作用。现提出河北原生态民歌传承与发展对策建议如下:

(l)、从建立原生态民歌资源发展规划上,以政府为主导,借助高校等专业研究机构,对河北原生态民歌传承与发展现状进行综合性调查和采风,摸清民歌资源的保存状况、承载主体、代表人物和作品,建立相应的影音、传承人和流派渊源数据库。以调查为依据,由政府综合旅游、文化、科研等部门对原生态民歌资源开发进行统一规划。

(2)、从打造民歌精品上,筛选典型歌曲和传人,结合专业机构在保留其原生态核心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培训,对表演内容进行适当地改编,打造河北省原生态民歌精品曲目和代言人,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精品。利用精品原生态民歌发展经济,用品牌的传播效应还很得将原生态民歌传播开,不但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原生态民歌的发展。

(3)、从开发民歌产业链上,借鉴湖南、山西、陕西等地区在原生态民歌保护、开发中积累的经验和成功模式。探索民歌与民俗旅游结合之路,通过民歌与民俗表演相结合,还原民歌依存土壤;根据民歌的不同内容和背景,推出不同主题下的民俗活动,将听民歌,唱民歌作为文化旅游重要环节进行打造。在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促进河北原生态民歌的影响力提升和品牌效应的显现。同时解决原生态民歌传承保护资金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活态保护”。

河北原生态民歌保护与传承不能靠静态留存,要实现保护与现实发展相结合、制定规划、打造品牌,变被动保护为“活态保护”,促进其科学保护、合理利用、传承发展。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模式,旅游与原生态民歌保护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于旅游结合的同时,要注意适当结合。原生态民歌有其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它既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文化。对于原生态民歌来说它的流变,传承与文化生态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当前的经济背景下,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使原生态民歌所处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大跨步转变,民众文化的觉醒,使原生态民歌又重新见到了曙光。同时,对于原生态民歌的发展还要继续进行深层次的理性思考,与文化、旅游的结合中要尽量保护其“原汁原味”的历史形态。

猜你喜欢

传承旅游
我们一起“云旅游”
旅游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江西武宁打鼓歌保护和传承的路径探讨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