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于无声处听惊雷

2015-08-27何维

艺海 2015年3期
关键词:谭嗣同

何维

[摘要]湘剧《谭嗣同》整部戏将谭嗣同的爱国情、赤子心、君臣情、臣臣之战、夫疌情写得步步惊心,于无声处听惊雷,节奏出奇得好,是近年来湖南戏曲舞台上又一个好的戏曲剧本!

[关键词]谭嗣同 象征意味 变化维新

一、惊雷滚滚天象异

编剧很巧妙地运用了电闪雷鸣这种大自然的物理“天象”的气势来展开全剧。这里对“天象”的运用是有“象征”意味的。在本剧第一场,连续用了四次。

第一次运用这种象征意味的“天象”是随着“维新派”在与“顽固派”的斗争中,取得的频传捷报时使用的。随着层层递进的“维新派”胜利捷报,电闪频频的“天象”催动着两派日渐尖锐的政治斗争往“上层建筑”上涌去,揭示着“维新派”与“顽固派”暗地里刀光剑影的政治斗争。一道道无声闪电,似一次次白刃战的拼杀;一声声宣旨,讲述着“维新变法派”一次次艰难的胜利。闪电与宣旨声的此起彼落,象征着力量极致的交锋。中国春秋时代思想家老子之《道德经》言:“大象无形,大音希声”。我以为,在本剧开场时,编剧就已经运用“象征”手法先声夺人地预示了本剧的故事发展前景了。

现当代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

这次维新变法分早期维新派和维新派,“早期维新”以郑观应、王韬为代表,他们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在政治上进行革新,在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和外国进行商战,但他们的理想未形成理论体系,也未付诸实施。后者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并兴民权、设议院,发展资本主义以救亡图存,并依靠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地主和爱国知识分子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维新变法运动,他们主要的目的是要对中国进行改良,学习西方和日本对政治和其它方面进行改革。这主张具有一定的现实借鉴基础与模范,这是早期维新派所无法相比的。

谭家护宅的“老梧桐树”在雷霆中被霹雳劈断,是“象征”手法在本剧中的第二次运用。这一次的运用既显现出一种不详之兆——引起观众对谭嗣同未来命运的关注,又预示与彰显了腐朽的晚清王朝即将面临垮塌的命运。此次“象征”手法的运用可谓一举二得。

“老梧桐树”被劈断,随后要被谭嗣同制为“新琴”,这是同一场景中第三次使用“象征”手法。这“老梧桐树”被劈梧桐枝节一死一生的生命演化,这一陈一新的形态变化,这一死一生的生命更替,暗合着“维新变法”能让陈腐的晚清王朝在“维新变法”的变法运动中焕发出新生的预示;或许编剧也在向观众讲,同在旧派的谭氏家族中,要出一位与众不同的“人物”了,要发出不同的“声音”了。

唱词中“劈开了天眼人心”,这是将被西方列强阻挠、垄断科技技术,又被顽固派破坏的晚清人民的心声,它表达出来的是一种呐喊,一种呼唤。人民对“新生”的美好祈愿和呐喊充斥着整个天空,老天爷听到了我们的呐喊,总算要开眼了。我以为,这是“象征性”在本剧中的第四次运用。

一个前奏,多番“象征”手法的层层叠加的运用,非常凝炼地、震撼地将昏暗朝政、动荡局势、西方列强的阻挠、腐朽没落、派系斗争态势、公私人心,一代朝朝志士与顽固保守派较量的激宕,无声地展现出来,这种开场地气势、节奏——简洁、极速、震撼,好!

二、于无声处听惊雷

在军机处,谭嗣同要松一松那旧势力的老树根。中南海·西花厅里,康有为面对荣禄等一品大臣的诘问与责难时说:“能!杀几个一品大员,法就变了”。慈禧与皇帝宫廷借蟋蟀行派系“斗法”之实。双方竟用袁世凯这棋“冒险一击”。这几处刀光剑影纵横,在含蓄的对话与“玩耍”中,虽没有大开大阖地真刀真枪地厮杀,但没有一处是闲笔,处处紧扣事件与人物,话语机锋含蓄又狰狞,这些戏剧性场面与段落读起来使人心气激湧,热血沸腾,心跳加快,荡气回肠。这些咬在骨子里的戏剧张力让我血脉喷张,紧张兴奋。我觉得,编剧对戏剧性、人物、情境与观众阅读心理的把控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可以说编剧在对戏剧张力的把控能力是轻笔重落,,颇有“举轻若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效果。大家可从这几段戏的对话中读出许多意思出来:

第一场“雷劈梧桐”段落——

李闰 复生,护宅古树遭雷击乃是大大的不吉,为何还叫好呢?

谭嗣同 夫人,你没有听到梧桐在说话么?

李闰 梧桐在说话?

谭嗣同 是啊,它说得好,说得好啊!

李 闰 它说什么?

谭嗣同 它说,天要变了!

李 闰 是要变了。天昏黑了那么久,这场暴雨下得透,该是会亮起来了。

谭嗣同 (摇头)不,我们头顶这片天,是要人伸手撕开个口子才能透出光亮的。

李闰 (担忧地)复生!

梧桐树的说话声真被谭嗣同听到了?显然不是。谭嗣同不过是借树说自己的话,什么话?是要说:“天要变了”,“天昏黑了那么久”,“是要人伸手撕开个口子才能透出光亮的”。这是谭嗣同的自白也是决心——我要在这纷扰世界中为民请命!我要说话!我要敢为人先!做别人不敢做之事。

第二场“天天来请安”段落——

舞台高处。宫殿一角。那里有昏暗的灯光亮起。

慈禧端坐闭目养神。身后李莲英在为她梳着长发。

慈禧身前,光绪跪着请安。

一点声响也没有,静得让人压抑,只有自呜钟的钟摆声“滴答滴答”,许久。

慈禧 (睁开眼睛)哟,皇帝还跪着哪?快起来吧。

光绪 (站起身)谢亲爸爸。

慈禧 这变法了,朝上的事儿多,明儿皇帝不用来请安了。

光绪 (赶紧复跪下)事再多,儿臣也得天天来向亲爸爸请安。

慈禧倾下身子,把光绪扶起。

慈禧 你记着,无论是祖宗家法,还是维新变法,都是要让国家富强,这才是我们娘儿俩能坐在这里

的根本,明白么?

光绪 儿臣明白。

慈禧 初一、十五要拜祖宗,辫子不能剪,不能穿洋人的衣服,剩下的,皇帝放开手脚去做吧。

光绪 (激动地)谢亲爸爸慈恩。

光绪兴奋地下。

慈禧 小李子,你这给我梳的是什么头?

李莲英 回老佛爷,这是如意髻。

慈禧 这都梳了多少年了,看都看腻了,今儿换个新式样。

从这段看,变法初期,慈禧太后并不是很反感、反对“维新变法”。不然,也不会说:“你记着,无论是祖宗家法,还是维新变法,都是要让国家富强”。这是慈禧太后的真心话,她是惟愿变法成功的,因为,一旦变法成功,让国富民强了,她的江山才能坐得稳,才有与洋人谈价的资本,一如她利用“义和团”时一样。若是手上“卒子”不行,不能制约别的势力,过河拆桥就是她落井下石丢车保帅的手段,也是她一贯的政治用人手段,这是她的心机。

从上面的对话中:“这都梳了多少年了,看都看腻了,今儿换个新式样”。这话,明显可以看出,慈禧太后在维新变法的一开始是赞成的,也想看看有没有能人真真地弄出个什么局面来,这要弄得好,她也想“改头换面”,弄点不弱于武则天的政绩来的……其心,起初是等待,静观局势的。

从上面对话我们还可以看出,光绪皇帝是没有太大权利的。一是久跪不起;这不是“孝道”的表现,而是慈禧太后故意给光绪皇帝的威压,要他时时记住,我——慈禧,才是这大清国的主人。二是从中并没有“母慈”的爱:“慈禧端坐闭目养神。身后李莲英在为她梳着长发。”“慈禧(睁开眼睛):哟,皇帝还跪着哪?快起来吧。”一个“还”字,道出了光绪皇帝的卑微,也道出了慈禧太后的跋扈。明明知道“儿子”跪在门口多时了,却装着不知道,这是慈母的态度吗?这种母子关系,让我想起了“倒履迎儿”与“摔跤问儿”的故事:一个是闻听外出求佛的儿子回家门,喜得倒穿鞋子去给儿子开门。另一个是儿子割出母亲的心去“孝敬”自己的妻子,手捧母亲的心疾走时摔了一跤,母亲的心忽然开口问儿子“摔痛了吗?”这两位慈母与慈禧太后对“儿子”的表现是何等的对立。

编剧用高度凝练的文字,将许许多多的里里外外的话都浓缩在这寥寥数百字上,人物心理与形态、关系、权势、人性都一一刻化得淋漓尽致,我为编剧深厚的文字功底与文学修养所折服。

第四场“会不会有雨”段落——

中南海。西花厅。

天气闷热,不时有聒躁的蝉呜响起。

荣禄、刚毅、徐桐正在等待。

刚毅 (焦躁地走来走去)未时早就到了,他们怎么还不来?

荣禄和徐桐都端坐不语。

刚毅 (转来转去,终究忍不住)这么闷热是不是会育雨?

荣禄、徐桐依旧不语。

第五场“神汇交心”——

莽苍苍斋。

谭嗣同端坐抚琴。他的神色凝重,似在深思熟虑。

舞台另一角灯光微微亮起。那是一盏火苗如豆的桐油灯。

桐油灯旁,一架老旧纺车,李闰静静地坐在纺车边,纺着纱。白色的线条旋转着,在幽暗中划

出一个朦胧的圆。

谭嗣同的琴声铿锵,纺车嗡嗡,似在应和。琴声越来越急促,纺车的圆也转得越来越快。

“嘣”,弦断。纺锤落地,线也乱了。

沉默。

李 闰 夜深了。

谭嗣同 夜深了。

李 闰 你睡了么?

谭嗣同 你睡了么?

李 闰 我睡不着。

谭嗣同 我睡不着。

李 闰 复生。

谭嗣同 夫人。

“会不会有雨”与“心神交汇”这两段戏,看似无戏有杂乱,其实,我们多多品味其中人物前面的经历与所激发的情境就明白了,这里面人物内心的内涵与戏的戏剧张力是何等的微妙。情境——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所营造的综合体。戏剧上的大部分“动作”,均是由情境的尖锐而激发、发展。看似一般的问话,实际上,在人物心里是波涛汹涌不得平静,不得已以看似平和的语气说出来。这些话,在我心里却是“惊雷”前的暴烈闪电。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可以多发问几个为什么:“未时早就到了,他们怎么还不来”;“弦断。纺锤落地”、“谭嗣同:你睡了么?李闰:我睡不着。谭嗣同:我睡不着。”读懂了人物为什么会这样说,编剧这样写的内涵,你便知道了“惊雷”在哪里。编剧所写的简约对话,却是在话里给足了观众想象,给足了内核欲爆的张力。

第六场“斗蟋蟀”——

颐和园。

一长案上摆着许多盆子,盆内蟋蟀乱叫。

李莲英和刚毅各自手捧一个蟋蟀盆上,他们身后还跟着几个大臣。

李莲英 (探头揭开刚毅的盆看)哟,刚大人,您的虫子不错啊。

刚 毅 咳,这玩虫子我不是行家,这不,应了太后老佛爷的旨,满世界寻来的。唉,您说这都什么时候

了,老佛爷还有心思斗蛐蛐玩儿……

李莲英 什么时候?未时啊。

刚 毅 公公您是真不明白还是装糊涂?这些天康党他们……

李莲英 (打断)出水才看两腿泥,我看哪,还没到时候呢。

慈禧被簇拥上。

慈 禧 说什么呢?

众 人 老佛爷吉祥。

慈 禧 刚毅,我看你一脸的官司,怎么啦?

刚 毅 奴才正说这些天康党他们……

慈 禧 刚毅,(唱)……(略)

帮腔:

(唱)大将军丢了一条腿!

众 人 刚大人哪,这大将军徒有虚名,败啦。

刚毅尴尬赔笑。

慈 禧 这打败大将军的蛐蛐个头虽小,却这样蛮勇斗狠,是哪里产的?有名儿吗?

李莲英 禀老佛爷,还没有起名儿,只知道是从南边浏阳进贡来的。

慈 禧 还没起名儿?……皇上赐它个名字吧。

光 绪 (老半天才醒过神来)这个……既然是南边来的,就叫它“南客子”吧。

慈 禧 “南客子”?这名儿文诌诌的,不好。你看它多厉害,哪像个做客的样子?哦,有了,它是从浏阳

进贡来的,我看就叫“谭嗣同”吧!

光绪一惊!

众人皆愕然,表情各异。

众 人 “护法金刚”咬住了“谭嗣同”……咬,咬死它!

刚 毅 (手舞足蹈)“谭嗣同”你厉害岈?怎么不厉害了?……

光 绪 (忍无可忍)行了!

静场,只闻蟋蟀断续的呜叫。

光 绪 (哽咽地)儿臣宁肯破坏祖宗的法度,也不忍抛弃祖宗的臣民,丢失祖宗的土地,留下千古恨

事!一片肺腑,请亲爸爸谅鉴。(泣不成声)

谭嗣同 (在另一时空匍匐在地):皇上!

死寂无声。只听蟋蟀突然叫起来。

慈 禧 (端详光绪良久)既然这样,我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回头没事似的)还有谁的蛐蛐儿厉害,拿

来斗哇……

蟋蟀声大作。灯暗。

这场戏,我现在几乎是全部抄录,为什么?因为,我不忍丢下任何一句话,任何一段戏。这场戏太精彩了!这场戏它不仅仅是整部戏中“节奏”的需要——以暗斗来隐晦描写正面冲突。这是编剧高明的创作,如果一味地写刚性的正面冲突,戏会显得很硬,会失去一张一弛的“文武之道”。编剧恰恰运用了“不经意”的暗写来调剂这部戏的节奏,所以,编剧是一位讲故事的高手。

编剧通过这场戏将“维新变法”与“顽固派”的命运,光绪皇帝、谭嗣同等数个人物未来的命运一目了然地表现在大家面前。慈禧太后的“凶狠”;顽固派群狼战术之“撕咬”;光绪皇帝无奈的“弱势”;维新派的“寡不敌众”,无一不历历在目。

第九场“狱中问讯”段落——

狱中。阴暗,压抑。

谭嗣同披发,长衫,端坐。

谭老庚提着饭菜佝偻着腰上。

谭老庚 (哽咽)老爷。

谭嗣同 庚叔。你如何进得狱来?

谭老庚 使了那些银子,只让我一个进来,为您送一餐。

谭老庚抹着眼泪,颤抖双手递上饭菜。

谭嗣同却把饭菜放在一边,急切地把谭老庚拉近身旁。

谭嗣同 庚叔,你来,这些天有浏阳的消息么?

谭老庚点点头。

谭嗣同 快,快把形势说与我听听。

谭老庚 形势,什么形势?

谭嗣同 就是发生的大事。

谭老庚 哦,上月中连下了十几日大雨,浏阳河都淹了——

谭嗣同 我问的是关乎民生的政事。

谭老庚 民生?对了,月初有山贼攻进了县衙,最后还是乡绅和民兵把他们打退咯。

谭嗣同 (急切地)那新政呢?有没有新修学堂?有没有开办报纸,有没有造船制械建工厂?

谭老庚 (想了又想):好似有一处关帝庙,把道士们赶出去要办新学堂,后来收不到学生,道士们又搬

回去了。

谭嗣同 还有呢?

谭老庚 没有了。

谭嗣同 真的什么都没有了?

谭老庚茫然地摇摇头。

谭嗣同 (颓然)维新前阵湖南尚且如此,其他各地可想而知。上扼于西后,下扼于顽臣,变法之难竞至

如此啊。

谭老庚 老爷,别再想那些个大事咯,你就吃一口吧。

谭嗣同 家里一切还好么?

谭老庚:好,都好。就是天在下雨,人在流泪。

身在囹圄的谭嗣同对光绪皇帝的“维新”思想与决策还是抱有幻想的,甚至通过这场戏的对白,谭嗣同对慈禧太后也抱有一定的幻想,幻想他们能明白、懂得他们“维新派”一心为大清国的心。可惜,通过谭老庚:“好似有一处关帝庙,把道士们赶出去要办新学堂,后来收不到学生,道士们又搬回去了”,“没有了”,“别再想那些个大事咯”的几个回答,让谭嗣同:“维新前阵湖南尚且如此,其他各地可想而知。上扼于西后,下扼于顽臣,变法之难竟至如此啊”,发出彻底失望的:“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哀叹!

在编剧设计的这几段戏中,编剧有意地进行着侧写、暗写人与人、心与心、自我与白我、你我他之间的“顾左右而言其他”的艺术写作处理,这些艺术写作处理很有平地起风雷的意味,在这意味深处,更有一种于笑声处听惊雷的震撼!这些有意味的台词对白,可谓是不对等的力量逼迫,也可以是不对等的力量较量。这些精彩的台词可以——丰富人物之间的戏剧性、丰富戏剧性场面的戏剧张力,也是权力角逐中“聪明人之间的对话”。

导演若是将这些台词背后的潜意识中的戏挖出来,再赋予“动作”,能让戏更好看、更有意味。这种话里有话,话里“潜台词”骨头狰狞又丰富的写作,是我们这个剧本的另一个特色,也是编剧写作成熟的一种艺术表现。

三、雷奔云谲显冰清

在本剧中,编剧对人物性格的描写可谓铿锵有力,棱角分明,个个个性突出,无一不鲜活,尤其是对深受“湖湘文化”熏染的谭嗣同的性格描写是入木三分。通过人物的台词,我们可在其间见到人物的品格与性格。

谭嗣同——侠之大者也

谭嗣同是有“大同”理想追求的。在他所著《仁学》中,(引用他人研究):“鉴于国家民族陷于危亡的境地,西方列强虎视眈眈,想找出一条挽救国家民族陷入危亡的道路来。因为他学的是融贯儒、释、基督和先秦诸子、宋明理学以及王夫之、黄宗羲兼及算学理化等书,所以,只有从这些书中去吸取材料。他把儒家的仁、墨家的兼爱、和基督教、佛教的教义结合起来,再同当时科学家的以太说混合,来宣扬他的仁学。但从他自身深受封建伦常的苦难,以及从旧垒中来,对于封建统治的顽固黑暗腐朽感触极深,从而认识到要救国家民族的危亡,一定要反对清朝顽固黑暗腐朽的封建统治,冲破封建伦常的束缚,打破民族压迫。”他的《仁学》,他的变法是想中国变法为强盛的中国,民主的中国,这是很具天下大同思想的。儒家大同的理想是没有私有制,人人为社会劳动而不是“为己”;老弱病残能受到政府与社会的照顾,儿童亦由政府与社会教养,一切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机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没有特权和世袭制,一切担任公职的人员都由群众推选;社会秩序安定,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对外“讲信修睦”(《礼记?礼运》),邻国友好往来,没有战争和国与国的阴谋。

他的大同理想使他成为坚定的“维新变法派”。他运用湖湘文化之经世治世的实用精神,与康有为、梁启超一起,希望努力通过变法,为多灾多难、苦难的中国尽一份心。这是谭嗣同的“爱”!是大爱!是为民族强盛之爱!他的“牺牲”是以牺牲自我、小我来警醒、拯救世人日渐麻木的良心、良知之仁爱!谭嗣同——侠之大者也。

谭嗣同自小喜侠风,总有一股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伴随着他的成长。从第一场谭嗣同唱“奏一曲撼天动地的变法维新”开始,谭嗣同喜欢侠者的心跃然于眼前。什么是侠?《辞源》里说:“旧时指打抱不平、见义勇为的人”;“侠士——仗义的人。”《词海》里也有类似的解释。但从古至今,对“侠”之解,是多种多样的。我曾见有人总结“侠”的意义:孔子:以直报怨——侠也。孟子:虽千万人吾往矣——侠也。墨子:任(侠),士损己而益所为也;任,为身之所恶,以成人之所急——侠也。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侠也。李白:宁知草间人,腰下有龙泉,浮云在一决,誓欲清幽燕——侠也。李白: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侠也。李白: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誓欲斩鲸鲵,澄清洛阳水——侠也。贾岛: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侠也。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侠也。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侠也。龚白珍: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侠也。谭嗣同:我白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侠也。

说“侠”者众多,我仍认为金庸先生对“侠”之解释最地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谭嗣同从小就喜侠者,该剧编剧很善于抓人物胸怀与气节细节,将他雄浑之气、爱国情怀,喜侠并以侠者、仁者自居的义肝忠胆心性无一不是表露得清清楚楚。在描写谭嗣同这个人物时,还将湖湘文化中,湖南人“经世致用”的实用精神之“师夷长技以制夷”等方略与湖南人品性中的“耐的烦、霸得蛮、认得真、敢担当、实事求是,先忧后乐、敢为人先、敢于牺牲、不畏权贵、乐于奉献”的高贵品格相结合,还加入古人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湖南人认死理的“牛脾气”等性格,在本剧的谭嗣同身上彰显得淋漓尽致。

从全剧的字里行间中,我能深深体会谭嗣同的品格与性格,这里,每一句话,都能反映出谭嗣同的品格与性格:

“我们头顶这片天,是要人伸手撕开个口子才能透出光亮的。”

“这琴不鸣则已,一鸣心惊”

“奏一曲撼天动地的变法维新”

“但看到的却是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列强虎视眈眈,朝廷昏庸不堪,我辈读书人徒有报国之心却束手无策,真真是痛彻心扉啊”

“哦?我倒没听说过,军机处的位子是可以独占的。”

“坐上这把椅,要为民请命要为国效力”

“新政变法,奏折成堆为何拖延压积”

“既然大人要我来办,那卑职从命了”

“亏大人们找了个好由头。倘若是发生了战争,你们也能以此推脱吗”

“谁要阳奉阴违、顽固守旧,反对新政,谁就是敌人”

“不畏你权大势大逞凶狠”

“拼将一腔头颅血,也要抽你筋敲你骨”

“一个杀字广树敌,变法前路更艰难”

“多少心事无处吐”

“不成功便成仁,就在这招险棋”

“你忘了皇上的信任恩义重,你忘了康先生的举荐情谊长”

“你的性命在我枪下,我的命亦交你手中”

“我今日选择死,正是为了他日”

“不有死者,无以唤后人”

“请自嗣同始,生命换法成”

“生死抉择为实现强国梦,以死向生成就我谭嗣同”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每一句话,都能体现出湖湘儿女谭嗣同的品格与性格。也许,像谭嗣同、陈天华他们的所作所为已不为现当代的人们所理解了,也许会被现当代的人们骂成“傻子”、“哈宝”、“憨包”。但是,我能理解他们,至少,我们这奔五的这辈人还能理解这种——为灾难深重的祖国而哭泣、为自己无力报效祖国而哀叹、以自我牺牲来唤醒麻木的国人那微弱一眸的心!我能听见谭嗣同心里悲凉的那声哭泣!那道冷视!那种恨!我也是“愤青”。虽无法与谭嗣同这等人物相媲美,但藏在我心底里,为许多务实的现当代人所不齿的“爱国情结”却时时刻刻荡漾在心田。看钱珏所编剧的湘剧《谭嗣同》剧本,我似乎与商鞅、谭嗣同、陈天华等古人,与钱珏这样有爱的愤青们同呼吸了。我犹自骄傲,我!也是冰清一族。

李闰:

谭嗣同的夫人李闰,是长沙市望城县李篁仙之女。李篁仙为咸丰六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工于乐府诗词。李闰生长于诗书家庭,知书达礼。嫁与谭嗣同后,俩人恩爱,谭嗣同被戕害后,李闰白号“臾生”,表示自己含悲忍辱暂且苟活之意。

湖南女人一直以来以“湘女多情”为注。湖南女人骨头里却永远透着不服输的劲,虽说是吃着辣椒长大的,但我们湘女辣而不泼,勤劳朴实,做工作很“霸得蛮”。君不见从田头村妇到公司白领,从叱诧jxL云的军界、政界女英豪到商界女强人,湖南女人得到的尊重都是靠自己一点点打拼出来。天性坚韧而不失柔情,柔情又弥散多情。“湘女多情”的“多情”,并非指湖南女人是滥情,而是指湖南潇湘这里的女人似水般柔美,她们以柔美为己荣,以温良恭俭让的传统为己责,以“爱心”为己任。湘女们大到爱民族、爱党、爱国家,小到对待自己的家人、家庭、亲人,无不以柔顺来彰显她们骨头里的刚毅,又以刚毅来表达她们应承受的责任。当然,俗话也有说“多情即无情”。这个“无情”是可以阐释多种意义的。但在本剧的女主人公李闰身上,阐释的这种“无情”是忘却个人儿女私情,慷慨国家,支持谭嗣同以国家大事为己任,不给谭嗣同变法活动拖累的坚毅“无情”;宁可白伤,宁可家庭不完整,也不影响谭嗣同变法主张的忍耐“无情”;独守家园,独居空房,身心支持外出的谭嗣同,却不予半点私情影响谭嗣同的柔顺“无情”;是高贵的“无情”,是“无情”的“多情”。湘女多情,不但是温良恭俭让传统美德的写照,更是一代奇女子李闰心性志向的写照。

“无”即没有,没有即有。又可无中生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这种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的阴阳辩证里,这个多情湘女李闰的“无情”,岂是一个“无”字能慨括的。我们从下面李闰的台词中,感受李闰与谭嗣同对话中的“无情女”的多情吧:

“复生,护宅古树遭雷击乃是大大的不吉,为何还叫好呢”

“是要变了。天昏黑了那么久,这场暴雨下得透,该是会亮起来了”

“我懂”

“懂你的人会牵挂你,不会牵绊你”

“切莫事事承担自己扛”

“若有难处,无需彷徨,脱下蟒袍,收拾行装”

“官场险恶知深浅,性高气傲你却不求全”

“多少担忧从不问,不问是恐再给你加重担”

“不离不弃情义坚”

其它的剧中人物亦是个性鲜明,若是我们对下面几个人物有了解,包括对他们所存在的历史时间、环境、人物身份、事件有所了解,我们可以通过编剧精炼的只言片语,“管中窥豹”简约地读到他们人生中的基本本质个性,这里,我就不一一分析了:

康有为:

“能!杀几个一品大员,法就变了”

梁启超:

“看谁学贯中西谁有才”

光绪:

“事再多,儿臣也得天天来向亲爸爸请安”

“多关切,偷偷来看新旧斗”

“辩得好,把老朽们统统击败”

“谭嗣同是我大清的臣子。儿臣以为,像这样让草虫冠以其名而泄私愤的做法,是对臣子的轻贱,也是对大清朝廷的轻贱”

“儿臣宁肯破坏祖宗的法度,也不忍抛弃祖宗的臣民,丢失祖宗的土地,留下千古恨事!一片肺腑,请亲爸爸谅鉴”

慈禧:

“无论是祖宗家法,还是维新变法,都是要让国家富强,这才是我们娘儿俩能坐在这里的根本,明白么”

“初一、十五要拜祖宗,辫子不能剪,不能穿洋人的衣服,剩下的,皇帝放开手脚去做吧”

“这都梳了多少年了,看都看腻了,今儿换个新式样”

“实操心,悄悄要听隔墙音”

“你丧着个脸和我赌气是不是”

“有了,它是从浏阳进贡来的,我看就叫“谭嗣同”吧”

“小李子,把咱们的“护法金刚”拿过来,和“谭嗣同”斗斗”

“探一探小皇帝有无他意”

“皇帝说得很好,对臣子的轻贱,就是对大清朝廷的轻贱。那么我要问皇帝,同样做为臣子,难道那些老臣们就可以轻贱吗?是不是要杀一两个,腾出点地方啊”

“我今天是想好好劝你。你是皇帝,听不听我的劝不要紧。但是,九列重臣,没有大的错误,不可以抛弃他们。今天你以外人疏远亲人,以新人疏远旧人,乱了祖宗家法,祖宗将怎么说我们”

“既然这样,我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回头没事似的)还有谁的蛐蛐儿厉害,拿来斗哇……”

“袁世凯,你好大的胆”

“撞钟传谕,我要临朝训政”

袁世凯:

“我这里避之不及要躲藏”

“我只能开门迎客听端详”

“我岂能无凭无据信雌黄,他掏出一封密旨将我降”

“却为何黑墨未十字迹狂”

“袁世凯常以忠义训部下”

“我用计稳住谭嗣同,推说本军粮械子弹都在天津军火仓库内”

“跪求太后灭康党正朝纲”

通过以上简单的台词,我们能了解剧中几个关键人物的个性与心机,所以我说,编剧写人物性格是一位高手。

四、两点小建议

“旧有,父母在,不得留须,不得称老爷”之说。能不能将谭老庚在第一场、第九场中,称呼谭嗣同“老爷”的称呼,改为“五少爷”、“少爷”或是“复生少爷”。

狱中回顾的核心唱段,能不能再选择换个地方演唱,感觉在锁闭的牢狱空间里淡淡地唱完了不过瘾。

感慨:

本剧九场加一个尾声,无一处闲笔,整部戏将谭嗣同的爱国情、赤子心、君臣情、臣臣之战、夫妻情写得步步惊心,招招夺命,于无声处听惊雷,平波之下暗涌滚,节奏出奇得好,环环相扣,无水词,处处有惊雷、暗涌。看得我心惊胆颤,浮想联翩。

人物性格铿锵有力,棱角分明,个性突出,无一不是鲜活人物。

编剧善用“象征”手段凝结情境。

善用“意象物”来组织矛盾,贯穿全剧。

台上留给导演的空间不多,但也为导演提供了好的空间与情境,剧本需要导演好好把握导演技术来呈现。

剧本留给演员表演的空间极大,希望演员善加利用。

该剧本必定是近年湖南戏曲舞台上又一个好的戏曲剧本!

猜你喜欢

谭嗣同
船山与变法
谭嗣同致刘淞芙书札编年辩证
论谭嗣同无我说的意趣、宗旨和特色
论谭嗣同仁学的五个显著特征
论谭嗣同的无我说
论谭嗣同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谭嗣同殉难百年祭
谭嗣同“仁本体论”的建构、解构与儒学还原——纪念谭嗣同诞辰150周年
谭嗣同男女平等思想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