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新课程下高中语文“教”与“学”的变化
2015-08-26裴中良
裴中良
摘要:新课程实施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引导者,学生不仅仅是课堂的听从者,更是参与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仅限于课堂,更多地是通过课外阅读、网络等方面获取。学生之间不是对立关系,而是团结合作关系。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语文;师生关系;学生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1-0114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试行)》要求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能够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因而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后,广大高中生有更多的机会提高语文素养,同时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探寻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给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
上世纪末的“语文教育误尽天下苍生”曾遭到诛伐,认为语文教育中教师只是机械地传授知识,学生变成了学习的奴隶、考试的机器。但不可否认,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较大发展,高中教育逐步普及、高校扩招等一系列措施的出台和成果的取得都给教育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也为广大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极好的机会。
因而广大高中生应清醒地认识这一点,及时改进原有的学习方式与习惯,对传统的学习方式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在学科教师的帮助下合理扬弃并科学取舍,这新形势下学习方法的改变,是一种不可回避的改变。俗话说得好:“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我们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被动性和依赖性基础之上,忽略了人的主动性和独立性。本次新课改亦在逐步改变这种以教师、课堂、书本为模式学习方式的局面,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元化的学习方式。这一方式的转变,不仅意味着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意识、学习习惯等方面的改变,而且意味着教师的思维、教学方式、师生关系等各方面的转变……
一、语文课堂中师生角色的转换
传统的语文课堂,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是讲坛的圣人,高高在上,拥有绝对的权威,学生惟教师是听,不敢有“非分之想”,只有被动地接受知识。每一节课,教师按部就班地完成课前的备课内容,一读二讲三练习模式灌输完内容后一走了之。如今,新课程的实施,教师的传统地位、一味传授知识的权威受到挑战,讲坛的“布道”受质疑。因而教师要顺应时势,摆正自己的位置,与学生建立一种新型的、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自己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协助者、倾听者、学习者,不是执行者、传授者;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学生应该在课堂中自主地而不是被动地学习,改变过去“要我学”为“我要学”的学习态度和思维。然而,教师并非成为课堂的旁听者,袖手旁观,撒手不管,教师要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给予引导、点拔,并且让学生自己的理解或观点在课堂中得到充分尊重与展示。因而每一节课前的备课需要更加详细,不仅备教材,更要备学生,教师课前准备的不是教案而是学案,要预见到学生可能会问到或遇到的问题。当然,学生在课前也要做充分的准备并及时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检查、总结、评价,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自己自主学习的能力,懂得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等等。而不是机械地等待教师的安排与布置。学生能否自主学习与教师角色能否转变有极大的关系。
其实,新课程实施的效果怎样,关键是在于教师,教师先要转变,学生才会改变。所以,教师要做一个终身学习者,时时保持自身知识的新鲜性,否则,就会被时代遗弃,被学生抛弃。这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充电,更新知识,实现知识的传递。
二、学生获取语文知识途径的变化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可是在传统的学习关系中,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唯一且单一地从课堂中得到,教师传授怎样的东西,学生就全盘接收,这就是所谓的“灌水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行为已成为为异异物,人人皆诛之。因为这样的教学方式扼杀了学生的天性,泯灭了学生的灵性。
如今的学生不再局限于课堂了,他们有了更为广阔的学习途径。网络信息时代,大众传媒如春潮涌动,社会文化层次大幅度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非常广阔,这也就要求学生要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自主积极地做一个终身学习者,要扩充自己的知识量,扩大知识面,才能做一个新时代的高中生。
这样,学生在课堂中就会懂得怎样学习,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不是被动者,敢于质疑。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尽信书不如无书”,学生要勇于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看法,有了问题就去钻研,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学习语文,问题的提出可以是语文教师提,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发现。发现问题,学生就可以通过查找工具书、阅读课外读物、实地考察、亲身实践、去图书馆查找、网上搜索、询问教师或家长等。这些是新课程中学生学习的途径,也是语文课堂的外延,只有做到这样,学生才有了更多的机会学到更多的东西,学到课本内没有的东西。这种多角度的探讨学习的途径,是过去传统教学中没有的。学生要善于利用这些现代的学习资源来促进自己的学习,提升自身的素养。
三、学生之间关系的改变
学生间的关系是学习关系之一,学生之间的关系对学生自身的影响也是较大的。一个班级体学生间的团结和谐与否,影响到整个班级的方方面面。可能是受过去“千万人挤过独木桥”高考制度的影响,激烈的高考竞争,造成很多学生之间的关系形同陌路,严重者产生嫉妒、仇视心理,影响学生自身身心健康的发展。即使有一个好的解题方法,一种好的学习方法,一本好的学习资料,如同宝贝般生怕被别的同学知道……而今实施的新课程教学,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倡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更何况新形势下“合作”已经成为世界性的话题,“学会合作”已成为现代人生存的基本素质。兴起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的合作学习,被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在许多国家被广泛运用于大中小学教学。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精神品质与学习策略已成为新世纪中国教育教学的重要课程内容之一。因而学生之间应该学会怎样与人相处、团结协作、共同学习、相互促进,培养团队精神,增强合作意识。所以,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
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家庭文化背景、性格、能力等各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依据学业成绩、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等分成若干小组(这是一个较为长远的策划),在教学过程中以小组活动为核心,要求学生互助合作,尝试探索知识,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而语文科学习小组的划分更加灵活多变,有作业或作文评改小组、作文素材收集小组、课外阅读小组、新闻报道小组、班级报刊出版小组等,也可以根据每节课学习的内容、需要解决的问题布置给各个小组讨论学习。
学习者在小组的环境里必须学会与他人互相交流合作、彼此尊重、理解和容忍,表达、倾听和说服他人等等,从根本上能改善课堂气氛,改变过去教师满堂灌的状况,让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也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修养,也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高中语文新课改的实施,怎样才能教好,怎样才能学好,是广大师生共同关注的问题,也是新课程顺利实施的关键。总之,一位成功的语文教师或一位成功的学生必定是一位积极进取、敢于尝试、不断总结的实践者。
(作者单位:河南省信阳工业学校 46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