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5-08-26魏瑭
魏瑭
摘要:信息技术成为培养学生在信息化社会获取信息等素养的一门重要学科,所以信息技术课程越来越得到重视。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路途漫长而又艰辛,而我们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的幸福就在于心中常有希望、脚下勇于探索。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1-0098
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展望新世纪,信息技术是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由于信息技术发展很快,信息技术教育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在新一轮教材改革及新课程理论的研究中,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显得迫不及待。但现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笔者就实际教学过程中得出《信息技术》课程在农村初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学内容过分强调“实用”;教材像“软件使用说明书”;课堂像“短期电脑培训班”
我们的这门课程自它诞生那一天起,其教学内容就一直在变,因此其“课程标准”也很难像其他一些基础学科那样相对固定。这是由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的。我们不应该把它看作是课程建设的一个巨大障碍。再看几年来这门课程内容的变化:计算机基础知识、电子表格与文字处理等应用软件的使用、电子表格Excel;字处理WPS、Word……随着计算机网络及软硬件技术的发展,最近的课本中又增加了因特网基础与网页制作、多媒体制作等相关知识和各种时髦小软件的应用。多年来,我们的课本就像是各种计算机软件简易使用说明书的大汇编,我们的课堂就像是各个软件公司举办的一连串培训班。我们的课程安排告诉学生,信息技术课就是计算机课,是训练学生学习计算机常用软件使用技巧的一门课。
2. 缺乏考核机制,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非中考课程,在初中普遍缺乏足够的重视,一些学校虽然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但缺乏行之有效的考核标准和较为健全的考核制度。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学起来次要,考起来不要。”有的教师虽然自定标准给了学生一个成绩,但与中考关系不大,与学生成绩的名次关系不大,客观上对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3. 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教学枯燥无味
由于信息技术课教师大部分是中途转岗的,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仍以“权威”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学方法完全照搬其他学科的模式,甚至一支粉笔就可以打发一节课;有些教师也能带学生去机房上课,也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但仍然是以讲授为主。这些与信息技术课程的先进性、开放性很不相称。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针对当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笔者的思考及对策如下:
1. 教学内容应系列化,各学习阶段应衔接,教学内容应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初中信息技术课首先要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证,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研究分析,产生兴趣,认识到信息处理技术是自己走向现代信息社会必须掌握的工具。在教学内容上,第一步,要让学生学会根据具体研究问题寻找信息源;第二步,要学会如何综合处理大量数据,剔除“假”信息;第三步,要给学生讲解常见的信息模型及其参数的实际意义,利用模型参数正确认识信息;最后,还要让学生掌握传递、发布信息的方法与技巧,参与到信息社会的活动中。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方式,但应特别注意的是,本课程的任务是传授信息处理技术,而不是讲解某一个软件的使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必然要使用计算机收集信息,编制文稿、图表,但这不是教学的目的,而是学会使用计算机这种智能工具来解决一些智能问题,使学生手脑并用,心智相长。这样,就实现了从计算机教育到信息技术教育,使信息技术必修课变成“小学→初中→高中”系列化的课程。
2. 引入竞争机制,完善考核制度
《信息技术》课程应当作为基础学科,列入中考的内容中。即使是目前,《信息技术》课程也应当列入学校的正式考试科目,实行“等级制”,并逐步过度到“一票否决制”,即:将《信息技术》课程的等级合格,作为学生参加中考的“通行证”,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考核标准和较为健全的考核制度,以“考”促“学”,以“考”带“学”,还可以定期举办一些电脑制作比赛,为学生们的学习搭建舞台,营造环境,对学生中的优秀作品应及时反馈、讲评、展示,使学生们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形成一种你追我赶、互相竞争的学习气氛。合理的考试评价将是改变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尴尬局面的最重要的举措。
3. 加强教学研究,创新教学模式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较,有着鲜明的特点,即有较强的实践性、综合性、应用性和极富创造性,明显的时代发展性。这就要求信息技术课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认知理论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器和知识灌输的对象;教师则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主宰。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灌输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教学媒体不再是充当灌输的工具,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讨论交流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的工具。笔者认为我们信息技术课教师只要切实转换自己的角色,从“领导者”“传授者”这种权威的角色中走出来,正确认识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充当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评价者、学习者,那么我们既能上好信息技术课,也能完善自己。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马街初级中学 74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