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野火春风斗古城》的音乐元素特征

2015-08-26赵雪城连云港市文化馆江苏连云港222000

戏剧之家 2015年6期
关键词:野火唱段谱例

赵雪城(连云港市文化馆 江苏 连云港 222000)

浅析《野火春风斗古城》的音乐元素特征

赵雪城
(连云港市文化馆江苏 连云港 222000)

本文通过对反映抗日战争的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的研究,总结出其音乐特征,并分析其歌剧创作在实践中的创新意义。

《野火春风斗古城》;音乐特征;音乐元素

一、《野火春风斗古城》的剧情

《野火春风斗古城》是一部具有鲜明特点的民族歌剧,填补了抗日战争题材歌剧的空白。全剧共分14场次,分别是城铁车站、古城下、地下室、百乐园戏院、杨母家、芦苇荡、街头、刑讯室、日军茶室、关敬陶家、牢房、天主教堂、日军司令部、古城下。在音乐部分,全剧共有44首分曲,其中有11首配乐及管弦乐序曲和33首唱段。唱段主要有《胜利时再闻花儿香》、《不能尽孝愧对娘》、《生命的光彩》、《思儿》等。歌剧中的人物如下:男高音有冀中某地区地下党负责人杨晓冬、前地下党员及后叛变投敌的高自萍、敌伪城防司令关敬陶;男中音有日军顾问多田;女高音有杨晓冬之母杨母、地下党员金环、地下党员银环;女中音有当代大学生陈瑶。

歌剧故事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与21世纪,地点为华北冀中古城和当代北京。以杨晓冬等中共共产党人深入敌人内部,对敌伪城防司令关敬陶进行策反并且取得策反起义的成功为主要线索。第二条线索为高自萍追求银环和最后的叛变投敌和金环不屈服于日军的淫威而英勇就义。

《野火春风斗古城》运用民族化的歌剧艺术形式以及现代意识表现及展示了抗战题材,并通过丰富的民族化旋律,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与现代创新意识相结合,符合了当今社会对于音乐审美的需求。人物形象鲜明逼真、歌剧剧情感人肺腑、跌宕起伏,共同构成了这部歌剧的民族精神。本文主要分析其歌剧中音乐元素的特征。

二、《野火春风斗古城》的音乐特征

(一)借用地方音乐元素

1.运用地方曲艺音调:《野火春风斗古城》运用了河北地区的曲艺为音乐素材,并融合了豫、鲁、冀、晋等地区的曲艺音乐。将曲艺音乐艺术中的歌谣体和板腔体的唱段相结合,同时加入了写意手法,使旋律调性明确,具有极强的歌唱性。如谱例1,该段落是杨晓冬与关敬陶的对唱,融合了北方曲艺的音乐元素。在唱腔中运用下滑音,使得每个乐句的结尾形成一个拖腔,并且在每一句的开始处都运用了眼起式的手法。在唱词上也非常得有讲究,对唱双方用中药名称来交流政治问题同时运用非常多的近义词来造成排比,使这段对唱形成了浓郁的民族风味和特色。

谱例1:

2.运用地方民歌曲调:深深地根植于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土壤是这部歌剧的一大特色。在歌剧音乐的创作过程中,在符合剧情和人物情感表现的基础上突出了民族特点和风格,大量地采用了地方民歌曲调作为其创作的音乐素材。如歌剧中的《乡愁》(谱例2),运用了我国北方地区民歌的曲调。以六声E徵调式体现了河北民歌的特点,即以商、徵为骨架音,旋律多以sol——re或re——sol为主的纯四度音程。旋律上句结束到re,下句则结束到sol。这首《乡愁》旋律明亮,听起来让人觉得非常亲切。在整部歌剧中共出现了4次,体现了浓浓的乡土情。

谱例2:

3.将本土音调与日本音乐相结合:歌剧中的唱段《生命的光辉》(谱例3)是一首金环、关敬陶和多田三人的对唱歌曲。作曲家运用了戏曲中常用的“打背躬”的手法,它是指在舞台表演中,面对观众而背对同台演员讲述内心独白或是评价其他演员的一种舞台表演手法。这种手法把三个不同旋律非常巧妙地融合在一个舞台之上而并不显得突兀与不适。金环代表的是民族风格,她的唱段中采用的多是河北梆子的音调;关敬陶代表的是现代风格的音调,而多田则代表的是日本音乐风格。三个人的声部音色非常协调,声部也非常融合,生动地表现出人物各自的内心活动,并且形象地刻画出三个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

谱例3:

(二)借用传统音乐的发展手法

1.鱼咬尾:中国传统音乐中常用的一种音乐发展手法,即是后一乐句的第一个音和前一乐句的最后一个音是同一个音,使音乐形成了连续不断的承递关系。

2.紧拉慢唱:紧拉慢唱大多被安排在这部歌剧中几位重要人物的唱段中,如金环、关敬陶和多田的《生命的光辉》和银环独唱的《心追风雨》等。这些唱段从一开始就保持了紧拉慢唱的节奏特色,松散的唱腔与乐队“紧拉”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3.拖腔:在这部歌剧中有多处唱段使用了拖腔,并通过强调声腔的曲折婉转和一字拖腔增强了音乐的情感分量与旋律的华彩性。

三、《野火春风斗古城》的现实意义

《野火春风斗古城》脱胎于传统优秀的民族歌剧,具有新时期的时代精神,所以,它是一部现代民族歌剧。融合当代音乐语言以及艺术的多样化风格,形成了一种有别去过去传统的歌剧艺术。整部歌剧充满现代意义,焕发出时代的光芒。这部歌剧的作曲家很好地把握住了“继承”、“融合”与“创新”的尺度。

音乐创作和创新发展的基础是“继承”,是使音乐作品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在“继承”基础之上的拓展即是“融合”,同时,“融合”又是以“创新”为最终目的的,就是在创作中,吸收古今中外优秀的音乐元素,将其整合成一个新的音乐元素,再植入到创作的作品中。

《野火春风斗古城》填补了抗战题材歌剧的空白并且极具现代意识;打破了男女角色不平衡的关系结构;突出了人物的情感描写。《野火春风斗古城》的成功提示人们,在音乐创作上要继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在此基础之上的创新,才是成功的。

[1]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6.

[2]居其宏.歌剧美学论纲[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3.3.

[3]少仁.透视传统音符看中国歌剧——从秧歌剧到新歌剧[J].歌剧,2007(4).

[4]胡士平.赞歌剧新作《野火春风斗古城》[J].人民音乐,2005(12).

[5]杨鹤城、李振森、王兔元.野火春风斗古城[J].中华魂,2007(10).

[6]陈大鹏.当代民族歌剧的重大收获[J].中国戏剧,1992(6).

[7]姜秀生.一曲民族精神的颂歌——评现代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J].军营文化天地,2006(4).

J617.2

A

1007-0125(2015)03-0092-02

猜你喜欢

野火唱段谱例
论豫剧唱腔中调式及调式运用分类与设计逻辑
绵绵古道连天上
一弯新月挂半天
基于多特征融合的早期野火烟雾检测
读范乃信《曲式精要》所感
武侠意境交响化:阿镗《神雕侠侣交响乐》本体论
火呀火呀
传递正能量
烟草野火病发生与防治的研究进展
综合性院校西方音乐史教材中的谱例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