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清音的演唱技巧对四川民歌发声训练之借鉴研究

2015-08-26李雪玲四川音乐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戏剧之家 2015年6期
关键词:清音滑音谱例

李雪玲,杨 媛(四川音乐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四川清音的演唱技巧对四川民歌发声训练之借鉴研究

李雪玲,杨媛
(四川音乐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四川清音原名“唱琵琶”或“唱月琴”,渊源于明、清时的俗曲,流行于以成都为中心的城市与农村,以及长江沿岸的水陆码头。四川清音有其独特的风格和流派,曾经在巴蜀大地广为流行和传唱,但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四川清音和川剧等地方性戏种正逐渐消失。本文尝试将四川清音的演唱技巧和四川民歌的发声训练进行了融合,希望能有助于四川清音的传承与发展。

四川清音;四川民歌;演唱技巧;发声训练

四川清音有其自己的风格和流派,曾经在巴蜀大地广为流行和传唱,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四川清音和川剧等地方性戏种正逐渐消失。作为艺术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必须保护、传承和发扬四川清音这一地方性曲艺,融入时代特色,让其作为艺术遗产代代传承并逐步发展。为此,通过这几年的教学理论积累和实践探索,我将四川清音的演唱技巧和四川民歌的发声训练进行了试探性的融合,得出以下几点浅薄的见解,希望得到众多前辈和同行的指导。

一、四川清音的由来及现状

四川清音,原名“唱琵琶”或“唱月琴”。渊源于明、清时的俗曲。流行于以成都为中心的城市与农村,以及长江沿岸的水陆码头。据史料记载:四川清音最初并非四川的特有曲种,而是来自“艺员协会”时正式下设的“清音会”,自此以后“四川清音”才得以正式定名。

四川清音是经过无数艺人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优秀地方曲种,它有别于其他曲种的语言、唱腔、润腔手法、音乐结构、演唱方式、伴奏乐器和伴奏方法,也曾创作出流行全国各地的优秀曲目,比如《孟姜女》等。解放后,四川各地陆续成立曲艺团、曲艺队等文艺宣传机构,四川清音是必不可少的演唱曲种,各地清音发展势头强烈,新曲目层出不穷,成为清音发展史上最隆重的靓丽色彩,著名清音大师李月秋先生在1957年的莫斯科举行的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演唱了清音的经典曲目《小放风筝》、《忆娥郎》,引得满堂喝彩并取得金质奖章,更为四川清音赢得了国际声誉;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改革带来的人民生活变化,茶楼、酒舍、书场的经营模式转换,造成四川清音的传统演出场所逐渐萎缩。清音演员人才流失与断层的出现,让四川清音陷入生存之根逐渐丧失的危险境地。2008年,四川清音入选“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各艺术院校及艺术团体踊跃地投入清音的传承与发展中,四川清音进入了清音发展史上又一个里程碑式的繁荣发展阶段。

二、四川清音代表作品演唱技巧的具体分析

四川清音能抒情、能叙事,也能演唱历史故事。因此,积累了丰富的经典曲目,如《昭君出塞》、《断桥》、《贵妃醉酒》、《川菜飘香》、《布谷鸟儿咕咕叫》、《小放风筝》等。经过无数艺人的不断探索和长期的艺术实践,也逐渐摸索和提炼出了独特的演唱技巧。其中最有特点的演唱技巧是“哈哈腔”,另外还有“倚音”、“滑音”、“弹舌音”等。

(一)哈哈腔

“哈哈腔”是四川清音独具特色的演唱技巧,因演唱时使用衬词“啊、哈、哇、呀、哪、呵”等有如“哈哈”笑声的效果而得名。是清音大师李月秋先生在已故的清音艺人蔡文芳创造的“呵呵腔”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被国外媒体誉为“东方歌剧”。

“哈哈腔”是一种快速的顿音唱法,要求演唱时连接圆滑流畅,颗粒感十足,讲究“珠圆玉润,颗粒有声”。但又有别于西方歌剧的“连续顿音”或“连续跳音”,关键在于舌根弹动;即在气息的冲击下,配合较高较前的声音(共鸣)位置,使声音(哈哈)形成“一颗颗的珠子”,均匀而成串地“滚”出口腔,然后调整气息冲击的力量,取得歌者需要的强弱不同的“哈哈”唱腔力量。同时,调整气息和舌根弹动的频率,满足不同演唱曲目的速度要求;调整气息与声音(共鸣)的位置,获得相应的唱腔音色。只有综合运用好气息、声音(共鸣)位置、舌根弹动的优秀歌者,才能最大程度的表现出四川清音的无穷魅力。

谱例1.选自《布谷鸟儿咕咕叫》

谱例2.选自《布谷鸟儿咕咕叫》

在《布谷鸟儿咕咕叫》起始唱段中,如:

谱例中的句中、句尾以及段落结尾处的“哈哈腔”的加入,让音乐更显巧妙而诙谐,更完美地展示了四川清音的音乐韵味。又如:

谱例中不但运用了“哈哈腔”的演唱技巧,更是巧妙运用抑扬顿挫、快慢徐疾的节奏对比,生动描绘出春色无边的田间地头欢乐繁忙、宁静祥和的美好画面。正是圆润灵活、细腻生动的“哈哈腔”演唱技巧的运用,将四川清音浓郁的地方风格与音乐气氛展露无遗,并让人切身感受到四川清音的无敌魅力。

(二)弹舌音

弹舌音,俗称“打得儿”,指在较高较前的声音位置的配合下,通过对横膈膜的控制使气息冲出舌尖与上颚的间隙,使舌尖连续弹跳并形成滚动而发出声音的一种演唱技巧。常用于模拟某种声音效果或表现人物喜悦欢快的情绪。

谱例3.选自《峨嵋茶》

谱例4 选自《数蛤蟆》

四川清音中的“弹舌音”演唱技巧,其艺术特色在于它的俏皮、欢快,能够细致入微地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而且旋律优美,非常具有感染力。如《峨眉茶》 结尾处的一长串的“弹舌音”技巧的使用,不但丰富了演唱技巧,而且更好地诠释出峨眉人对峨眉茶的骄傲与喜爱之情,也更好地体现出当地人热爱家乡的深厚感情;又如《数蛤蟆》谱例中的唱段:

该唱段合理插入“弹舌音”的演唱技巧,不但使音乐更加欢快活泼、幽默风趣, 更在表达作者对蛤蟆的喜爱之情时,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也跃然而出。正是俏皮、欢快的“弹舌音”演唱技巧的运用,恰如其分刻画作曲者内心世界的同时,也反映出四川人积极、乐观、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

(三)滑音

滑音是指在演唱前突然聚集肺部的气压并控制其迅速减弱,从而使声音产生音高快速递增或递减的音色效果的一种演唱技巧,有装饰唱腔、加强语气和调整力度等作用。

谱例5.选自《布谷鸟儿咕咕叫》

谱例6.选自《小放风筝》

四川清音中的“滑音”几乎都是下滑音,而且几乎都应用在句尾,正是四川方言音调的特色所在,川剧中“逢去必滑”也是这个原因所在,因为在四川方言(含疑问句)中,多数句末都以降调结束,所以把句末处理成“滑音”,更能体现四川本地音乐风格和特色,也使音乐更加娓娓动听。

(四)倚音

倚音是指在正音符的前面或后面附加的装饰性小音符,是演唱中的装饰性润音。在四川清音唱腔中,它常用来突出字头或字尾。当唱词声调与旋律不一致时,为了使吐字正确而清晰,并达到“口语化“的效果,最常见的办法是采用倚音。倚音的使用不但丰富了四川清音的唱腔,还让四川清音的地方韵味更加浓厚,更利于作品的表达。

谱例7.选自《布谷鸟儿咕咕叫》

谱例8.选自《小放风筝》

三、四川清音的演唱技巧如何运用于四川民歌的发声训练

四川被誉为“天府之国”,常年山清水秀,气候温和,

因此,四川民歌不像秦腔那样悲壮、苍凉,也不像“花儿”

那样跌宕起伏、荡气回肠。它具有自己悠远绵长、慷慨阳刚、简洁直接的诸多特点。和其他民歌演唱的教学一样,在四川民歌演唱的教学中,最开始并没有专门的发声训练体系,而只是沿用了现行艺术院校的通用民族唱法发声训练体系,并没有最大限度地迎合四川本地的地方特色和语言特点,造成自身演唱特点的部分流失。为了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四川民歌,结合四川特有的“四川清音”的演唱技巧,对四川民歌的发声训练做以下一些探索:

(一)四川清音演唱技巧“哈哈腔”在四川民歌中的运用练习(以《采花》片段为例)

谱例9.选自《采花》

在早期的四川民歌中,并没有出现“哈哈腔”的运用,19世纪初美声唱法中类似于“哈哈腔”的“跳音”、“顿音”演唱技巧开始逐步被引入中国新民歌的演唱中,但四川清音的“哈哈腔”与美声唱法的“跳音”、“顿音”演唱技巧在气息、音色等多个方面有明显的区别,比如“哈哈腔”的气息发声侧重于横膈膜偏上的位置,而美声基本在横膈膜位置;因此在引导学生演唱“哈哈腔”时,可以通过“跳音”、“顿音”练习的对比,来引导学生体会与总结“哈哈腔”在气息运用上比美声唱法中的“跳音”、“顿音”更为轻松和省力的优点;其次,“哈哈腔”的音色比美声中的“跳音”、“顿音”音色更轻巧明亮,更符合用于表现四川民歌的浓郁地方特色和音乐风格,也更能代表中国民歌独有的民族特征。这个练习的重点在于指导学生掌握“哈哈腔”气息发声的正确方法,更好的将“哈哈腔”传承与发展下去。

(二)四川清音演唱技巧“弹舌音”在四川民歌中的运用练习(以《绣荷包》片段为例)

谱例10.选自《绣荷包》原谱

谱例11.加入弹舌音后的《绣荷包》改编版

经过改编后,我在原谱的基础上,大量加入了“弹舌音”演唱技巧,在锻炼学生基本演唱技巧的同时,让整首歌曲的表现力更为丰富,演唱起来也更加朗朗上口;在实际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对四川清音的学习兴趣,我鼓励学生将经典民歌进行“主题编创”,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将优秀的四川清音演唱技巧也传承下去。

四川清音演唱技巧中的“滑音”和“倚音”在四川民歌中的传承与运用比较普遍,在这里不再赘述。正是因为这些演唱技巧的合理使用,才使四川清音在浩瀚的音乐海洋中显得那么独树一帜,与众不同。由于现代音乐的出现,四川清音的发展与传承出现令人不安的现象;但是,如果我们新一代的广大艺术教育工作者能齐心协力,努力发掘四川清音的历史精华与现代音乐的融合点,让四川清音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广大世人的面前,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四川清音的独特魅力必将绽放其璀璨的光彩!

四、具有四川特色的民歌在借鉴四川清音的演唱技巧后的声音表现力的变化

下面以《胡豆花开》为例,探索在借鉴四川清音的演唱技巧后的声音表现力的变化。

谱例12.选自《胡豆开花》原谱

经过两年的实践与探索,我将四川清音的演唱技巧融合于四川民歌的演唱中,并尝试改编一些经典曲目,取得了一些浅薄的经验,现以《胡豆花开》为例总结呈示如下:

第一,我在第1—8小节中重点融合了四川清音特有的“哈哈腔”演唱技巧,即将第五小节的改编成。也在其中尝试以新的方法处理原有的“倚音”及“滑音”演唱技巧,比如将第3、4小节的滑音改编成,将第7、8小节的改编成滑音。经过改编后,歌曲表现力更为丰富,演唱情绪上也更为欢快。

第二,我在第9-16小节中重点融合了四川清音独特的“弹舌音”演唱技巧,比如将第13—16小节的旋律做了大幅度的改编,即将原谱改编为:

目的是想通过将四川清音演唱技巧“倚音、滑音、弹舌音”的巧妙运用,表现人物的丰富内心情感世界。

第三,将四川清音经典曲目《摘海棠》的华彩“弹舌音”部分改编运用于《胡豆开花》高潮部分,以更淋漓尽致刻画出人物喜悦、欢快的归家之情。新增“弹舌音”部分谱例如下:

第四,为更好的表现《胡豆开花》的故事背景,我尝试将歌曲做了一个三段式的扩展改编,在第一段的基础上,延伸出第二段的“娘盼儿归”主题和第三段的“母女双双把家还”主题,在旋律上也做了一些改编上的尝试,最后将尾声主题延展为“胡豆花开分外香”。由物及人,再由人到物,完整了整个歌曲对人物及情景的描绘,尝试更好地表达歌曲情感。现将改编后的谱例呈示于后,祈望得到前辈及同行的雅正,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功效,为四川清音这个艺术瑰宝的传承与发展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J642.22

A

1007-0125(2015)03-0082-04

四川音乐学院资助科研项目。

猜你喜欢

清音滑音谱例
《山水清音》
论豫剧唱腔中调式及调式运用分类与设计逻辑
《园林清音》
声乐演唱中的“滑音”技术探讨
民族声乐演唱中“滑音”的技术与应用
二胡独奏曲《姑苏春晓》中滑音的运用研究(下)
读范乃信《曲式精要》所感
板胡演奏垫指滑音技术探微
武侠意境交响化:阿镗《神雕侠侣交响乐》本体论
基于计算听觉场景分析的改进清音分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