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数学课堂教学贵在导“思”
2015-08-26曲妮娜
曲妮娜
摘 要:数学教学给予学生的是未来发展的“必需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对于数学价值的思考以及数学教师的角色定位。学生学习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导”的艺术。小班化教学能够给予每个学生较多关注,有利于数学教学导思的有利进行。
关键词:小班化教学;数学教学;导思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于教育给予了更多的重视。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任务要切实落实到我们每位教师的肩上。小班化教学浪潮的推进更加促使我对数学教学理念、设计以及学生未来发展赋予更多思考。作为数学教师,我能够做些什么?对于该问题我做出如下思考。
一、对数学教育价值的思考
爱因斯坦说:“能力是人们领悟了知识并忘掉知识以后所剩下的那个东西。”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精确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在数学思考过程中,观察、比较、类比、归纳、合情推理等多种思维形式都在发挥作用,数学能给人以系统的逻辑思维训练。思维形式的形成能够促使学生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能力不能够通过考试测验出来,而是以一种固有的形式存在于每个不同个体身上。
新课标理念强调:“人人应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新课程标准中的要求也明确指出,数学就是为了促进每个个体的发展。这种发展不会因为停止数学学习而停止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引导。基于理论与实践的基础可以看出,数学教育价值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二、定位性思考:数学教师是导“思”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
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多地强调了知识的传授,忽视教学过程中学生思考探究的过程,造成学生思维的懒惰性和封闭性。学生不爱数学,学习数学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就更加无法完成。重视学生思考探究过程就是帮助学生思维建构的过程。
建构主义认为,对于任何事物的理解都是基于已有经验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只有在学生主动接受的情况下进行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呈现螺旋式上升,这样的特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衔接好已有知识和即将学习的新知识之间的联系。在衔接以及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建构的过程。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应该是一个引导者和辅助者。这样的角色定位不是忽视教师的地位,而是把重心转移到学生身上,课堂应该是学生的,知识的掌握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完成的内化过程。我们既不能让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也不能让学生的思维漫无目的。所以,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寻找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指导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之间的平衡,把握好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干预度”。在“导”的过程中需要把握以下问题:
1.确定课堂探究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中,教材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材打破了以往陈述性的教学内容,情境的创设和问题的提出具有悬念性和开放性,有利于教师自主创新。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过去对教材的过分依赖,而要根据学生的思维,教学过程符合认知规律。教师要对每节课进行诊断、分析、制定目标、收集信息并进行处理,在此基础上设计具有思维动力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索,为学生开展探索性活动开启大门。设置的这些教学问题需要具有一定挑战性以及发展性。
2.明确问题研究的方向
问题确定后,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需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教师须心中有数。通过学生课堂上的探求,让学生自主发展。自主发展并不等于让其自由发展,由于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思维的角度多种多样,策略不同,对同一问题有时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思维易偏离主方向,甚至钻进“死胡同”。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拨正,引导他们沿着“有效”的方向发展。
3.控制问题讨论的节奏
教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创设更多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讨论交流。但课堂气氛热烈,不一定就是思维积极。一般来说,讨论的范围越大,气氛越热烈。教师要控制好课堂的节奏,讨论时要积极热烈,而归纳小结时要沉稳冷静。
三、对小班化教学的思考:更加有利于数学教学中“导”的艺术
对于小班化教学,国内外都有相关研究,其中较为权威的研究表明:“小班化教学班级学生的纪律问题有所减少;教师对于学生给予更多关注,学生平均受到教师关注的时间变长;教师对学生个性化教学更多;个别辅导的机会也会增多。”小班化教学给学生以及教师都带来了许多教学上的便利,其中最主要一点是教师“导”的过程能够有充足的时间与学生交流。因此小班化教学与数学教学中的引导是相辅相成的过程。
小班化教学使数学教学中“导”的艺术得以实现,同时在设计数学问题时能够拥有“导”的意识,能够使小班化教学的优点得以最大限度地展现。
参考文献:
马丁·登斯库姆.怎样做好一项研究:小规模社会研究指南[M].3版.陶保平,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