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班化体育教学效果提升的策略分析

2016-11-01何文华

考试周刊 2016年82期
关键词:小班化教学体育教学教学效果

何文华

摘 要: 小班化教育教学是学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新课题,也是课改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只有紧扣小班化教育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才能进一步强化教学效果。本文立足于体育教学的特征从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教学比赛三方面进行分析,探究如何强化小班化体育教学效果的策略。

关键词: 小班化教学 体育教学 教学效果

小班化教学最直观的表现是学生人数的减少,对于课堂教学来说能够更多地关注到学生个体的情况。通过分层教学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能力;通过因材施教能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个性;通过教学比赛能更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

一、分层教学提能力

从体育教学实践看,学生的差异性客观存在,但面对差异并没有完全发挥体育的育人职能,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无视学生差异的存在,还在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制造“标准件”,这种方式必定会使一部分难以适应的学生的发展受到限制或阻碍;二是不公平地对待学生的差异,学生已显露的某些优势素质经常得不到关注,更得不到发展,甚至受到压抑;学生已存在的缺陷得不到补偿,甚至受到歧视;三是虽然承认差异,但在体育课上重视不够,大多单纯地把差异看做教学的消极因素,无疑是对学生发展的一种损伤,是对“差异”作为一种教育资源的浪费。

面对差异我们采用最常见的方法是分层教学,对每位学生确定层次不同的水平目标,提供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有效又合理的发展,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与提高。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小班化情况下,通过“分层教学”可以形成班级授课制条件下的个别化学习,可以满足新课程标准的三个基本要求:“面向全体”、“适应差异”和“促进发展”。学生可以得到适合于教学,这样的学习活动就能适合学生的需要,也能促进有差异的学生的发展。对于体育课的分层不能仅仅停留在“教”,还应包括练习分层、指导分层、评价分层。基于这样的认识,新课程标准下我们要上好体育课,应首先根据学生的差异和需要,努力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

二、因材施教展个性

小班化教学为教师对学生因材施教提供创新条件,因为小班化最大的特点就是学生人数的减少,那么课前备课可以按照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素养和要求,依据教学内容分别为他们制订不同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学生人数适度,教学器材齐全,教学场地充足对学生不同情况设计一系列弹性目标和练习。实践证明,以前由于学生人数众多,教师在授课中很难做到对每一个学生的技术动作进行分析并且个别指导,所谓体质好的“吃不饱”,体质中等的刚刚好,体质差的“吃不了”,而在小班里,教师完全可以从容地进行深耕细作,因材施教真正得以体现。

小班化使体育课堂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率大大提高。体育设施是影响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方面。21世纪现代化学校,教学设施配置是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有利条件的。而在以往人数众多的大班教学中,体育教师都深有感触:体育器材缺乏,场地狭小,上课班级多,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教师施展创新手段的机会,造成体育教学效果差,学生无兴趣。实施小班化教学的今日,过去一切都大为改观。由于学生人数减少,体育器材能满足每一位学生。实践中,笔者采用艺体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完美实现律动替代准备操。例如: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以往教学都是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教师在准备活动中加入了音乐元素,让每个学生跟着音乐节奏进行创编,采用轮流做领操员,轮流做体育锻炼的小组长,轮流做示范员等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适时换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满足学生的成就感,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个性。

三、教学比赛促主动

比赛是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也是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形式有:小组间的比赛,小组内部的比赛、班级间的比赛。小班化的人数减少,极大地方便了教师控制和调配课堂,有利于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状态,组织各种活动更是如鱼得水。比赛形式根据需要确定,如果是新授内容,就多采取组间或者班级间的形式,大家一起互相观摩学习,找差距,定目标,有利于学生掌握动作;如果是复习内容或者是大家都熟练掌握的项目,就可以采取组内部的比赛,教师巡回指导和参与,和学生接触、交流。由于人数少,比赛不再是少数体育“尖子生”的舞台,而是全体学生的展现平台,在教学比赛中常发现每组学生都会聚集在一起交头接耳探讨技术、战术,气氛热烈,实质是为了在比赛中获胜而努力,他们在比赛前窃窃细语的样子非常可爱,这说明比赛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进行教学比赛就必须进行评价,较好的评价方式将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实践中发现,通过组织学生在小群体中交流、学习、比较,学生能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评价他人、从而不断提高和发展鉴赏力和判断力。其次,教师客观评价教学比赛的过程,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对于优胜者肯定并表扬他们的成绩,和学生一起分析取胜的决定因素。和学生共同评价,改变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态,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充分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最后,对于没有能在比赛中取得成绩的学生给予及时诱导和帮助,和他们一起探讨学习的技巧和方法,在以后练习中互帮互助,教师要多关注这些学生,对他们取得的点滴进步都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表扬,发现他们闪光的地方。体育比赛提高了学生的技术水平,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运动舞台,激励他们展示自我,不断提高运动能力,增进和同学之间的友谊,让体育学习由有趣到乐趣,由乐趣到志趣,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

[2]朱珊.小班化教学的创新探索.现代中小学教育出版社,2005.

[3]季浏.体育社会心理学.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小班化教学体育教学教学效果
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探析
对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的思考
小班化教学背景下英语教学策略探讨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