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高考前静物素描写生的训练方法
2015-08-24赖昆莉
赖昆莉
【内容摘要】本文针对考生在静物素描中经常存在的问题,系统地分析、总结静物素描写生的基本规律,步骤、方法及表现技巧,有效提高考生素描静物造型能力。
【关键词】静物素描写生 明暗 塑造 调整统一
静物素描课程是参加美术院校入学考试的考生及美术爱好者必修的绘画基础课之一,也是一些美术院校近几年美术高考主要考试内容之一。高考前应遵循教学规律,由浅入深、从简到繁、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掌握素描静物写生的正确方法,通过大量的静物素描写生实例系统而完整地阐述素描的表现技巧,从而使考生在素描基础训练这一课题上步入一个新的高度。下面就从表现物体结构入手,研讨静物写生的技法,通过构图、结构与透视学相结合及写生与临摹相结合等练习手段,使课程训练丰富而又灵活,避免单调乏味,不断提高考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静物素描写生步骤如下:
一、布局轮廓、掌握构图规律
一张完整的作品,首先必须具有整体的构图,这就要求考生要理解和掌握构图原理,充分运用变化与统一、对称与均衡、对比与调和等形式。一般情况下,画面布置要均匀,防止出现头重脚轻、左右失衡或比例不协调等弊病,要注意物体的大小配制、高低变化、错落有致及点、线、面的前后穿插。这些都是深入塑造对象的前提,是为了给进一步的描绘提供一个简单又可靠的基础。也是对考生进行画面形式美感敏锐度考察和培训的一个必要阶段。起稿前最好先用铅笔或炭笔多画几个小稿比较它们的优劣,然后选出合适的构图,以充分表现出物体内在的结构关系。
构图时要求确定对象位置、比例基本形的因素突出起来,要求对被描绘物象实行最大限度的简化,用轻松的直线勾勒对象,便于把握形体的长短、线段的方向、倾斜的角度以及形体轮廓与转折相对准确的位置。
二、大体明暗、分析和理解对象
大体明暗阶段的描绘也应是从形体结构出发,是用明暗表现形体结构的大关系。因为塑造体积与明暗色调始终不能分开,所以,涂明暗调子决不是为了表现单纯的明暗,而是为了表现处于三维空间中的物体形体。在这一阶段中,概括、比较,抓准大的形体结构关系,塑造好大的明暗体面与空间基本层次,是其主要目的。要准确地抓住对象的特征,首先要理解对象。从造型艺术的特殊性来讲,无论客观物体是什么样的形态特征,其结构关系或复杂或简单,都可以归纳并体现在基本的几何形体之中,我们可以运用立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基本几何形体概念去认识和分析对象,把握对象形体结构,简化复杂的细部。但要注意仍以直线为主要表现手段,通过线的轻重、虚实变化和对比构成关系的理解与确认,去表现物体的内在形体结构。有必要强调指出的是,在分析和理解对象的过程中,充分运用我们所掌握的透视学知识是准确把握造型乃至整体画面的一项重要前提。
三、把握整体、深入细部塑造
深入刻画是素描写生的关键阶段。所谓深入并不意味着要将所有地方重来一遍,也不是意味着一切地方都要画得精细。深入刻画的目的主要是整体完善,是将素描中结构、形体、明暗等主要因素完整地联结起来,完成画面整体形象塑造。
由此可见,深入刻画首先要有整体观念,刻画的过程决不是由一个局部到另一个局部,直至全部画完,而是整体比较,逐步深入,分几次完成的。画虽然是从局部下笔的,但时时要注意整体谐调感,要留有余地以便整体比较,所谓“画上边要看下边,画左边要看右边”,也就是说要比较地看,比较地画。有的考生常有画不准确,画不深入的苦恼,实际上是缺乏深入的观察和比较,同样,画得拘谨、呆板、不谐调,也是因为缺乏比较的观察。所以说,从某种角度上说,绘画的诀窍就在于比较。
同时我们还应明确,深入刻画不是平均对待、照葫芦画瓢,而要有主次、有虚实,在刻画程度上有强弱、有深浅。在深入刻画形体结构时,必须准确地抓住形体轮廓与结构造型的关系,不要被物体的表面形态所迷惑,要抓住物体的本质形态及我们上面提到的“几何形”。
当主体物与衬托物的基本“形”确定之后,对主体物的刻画要仔细,分量要重;刻画前面物体时线条较重,后面物体较轻;物体的质感不同,采用的线条也就不能相同,一般的处理态度是对于质地粗糙的物体所采用的线条相对要“松”,对于质地柔软的物体则可使用相对光滑些的线条,而对于质地坚硬的物体其线条则可处理得重而肯定。物体大小不同刻画时也有所区别,物体大则粗重,物体小则轻细,包括处理物体的固有色也可持同样的态度。此外,也可根据物体的明暗关系,用线条对那些有利于表现形体结构的明暗交界线,做不同程度的交代和提示。
四、整理归纳,调整统一
调整也可以说是深入刻画的继续,完成了深入细致的刻画之后,必须进行整体收拾这一过程,以求造型更准确,形体更厚实,画面的整体效果更统一、更概括、更生动。
调整是跳出细节,从整体上去谐调处理画面关系。在检查画面时,对主体部分的关键之处交代得含糊不清的地方要做明确肯定,松散的地方要加强,外形轮廓要结实地连贯起来,画面繁琐的要大胆删去,同时还要细心地检查透视是否正确;比例是否协调;形体结构是否表现准确;明暗调子是否明朗、谐调;空间关系是否恰当、自然;背景衬布的处理是否整体等等,使画面尽可能达到准确、生动、完整、谐调。
【参考文献】
[1] 宫六朝 编.《素描静物教学对话》,河北美术出版社,ISBN 7-5310-1463-7.
[2] 张京红 著.《素描静物》,湖南美术出版社,ISBN 7-5310-1180-8/j.973.
(作者单位:江西省安远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