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15-08-22田建霞

南方农业·下旬 2015年7期
关键词:课程教学实践

田建霞

摘 要 农业院校微生物学核心课程,主要是面向植物生产类和资源环境类专业。本文结合该课程特点和教学实践,从优化教学内容到调整该课程考核机制,以及引入现代化手段开展教学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性探讨,以期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农业科技人才为目的。

关键词 农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S182-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1--02

农业微生物学是农科学生必修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被引入了农业院校农学专业,以及土壤学和草业科学专业基础教学当中,该课程方向,是以研究农业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及应用主。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微生物学基础知识、以及微生物学实验技能,以满足现代农业科技的需要。本文通过探讨如何对该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切实提高学生实际实验技能,提升该学科在农业上的应用率。

1 优化教学方式

1.1 应用多种方式教学

在该课程的教学中,让学生成为教学中主体,教师在整个教学中起引导作用,应用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模式,将该教学内容分为理论部分和应用研究部分。理论部分主要研究真核和原核微生物、以及非细胞型微生物的特性;而应用部位是研究微生物营养、以及微生物代谢和遗传等的应用[1]。在理论部分教学中,教师通过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不再引用教师传授、学生听讲的说教方式,而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教师通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索学习微生物学理论;应用部分的教学,教师应用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分组探讨,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与同学交流、探讨所查阅的资料,达到互补有无的作用。

1.2 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

微生物学教学中,引进国内外先进教学方法,将多媒体技术引入教学实践,在课件应用上,利用网络资源优势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展示多媒体教学图片,以讲解霉菌和细菌的形态结构、以及病毒的形态特征等,通过该类图片的展示,学生对各类微生物的活动规律有比较直观了解。课堂上教师讲解微生物应用的同时,也可应用视频播放方式,让学生感性的了解微生物农药和肥料的应用,以及微生物饲料实际应用途径[2]。

2 优化教学内容

2.1 合理设计课件结构

该课程其实与实践联系较紧密,在课件结构设计时,教师应充分考虑理论和实践之间互相影响的关系,将理论知识透过实例来讲解,让学生认识到微生物的影响,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其中病害的负面影响会造成全球大量农作物减产,若合理利用微生物农药,能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收益。教师在教学中,应用现实生活中实例,将微生物理论知识延伸到课外,让学生试验酿造葡萄酒和自制酸奶等,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

2.2 强调课件应用价值

随着微生物技术研究技术日益成熟,农业院校该课程教学当中,应引入最先进的微生物研究成果,以提高该课程教学课件应用价值,教师可在微生物基础知识讲授后,把当前最先进的该领域研究成果,引入讲课内容中,向学生讲解该成果的研究方法,以丰富学生的学术视野。在课件设计时,教师把学科前沿安排进课时设计中,向学生普及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知识,以及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等方面知识,并且适当将宏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等,安排进微生物课程课件设计中。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对课外查阅的文献资料,应用分组形式交叉讨论,教师也参加到学生的讨论中,引导学生对学科前沿知识进行探索、思考。

3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改变传统微生物实验的验证性特点,增强实验的实用性和应用性,强调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将各个孤立实验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系统较强的实验[3]。例如,让学生做实验,研究如何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对植物枯萎病菌具有强拮抗作用的生防菌,学生实验前通过查阅资料,制定实验方案,并和教师探讨所制定的方案,在教师引导下,采集土壤样品和分离纯化微生物、以及筛选拮抗菌等,学生通过自主完成实验,充分了解了实验方法和程序,对微生物实验中多种基本操作技能,都能较好的掌握应用。

4 调整课程考核机制

调整课程考核机制的目标,一方面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对面临的问题,分析、解决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调整课程考核机制,改造以往考核内容以教材为主的现象,对课程考核内容给予调整,以适应素质教育和学生发展需求,增加学生应用微生物学知识的考核比例,以避免部分学生考前突击,依靠机械背诵书本知识而拿高分的现象,调整考核内容的比例,增加阶段性考核及全程性考核力度,使课程考核能客观评价学生成绩,切实提高该学科的教学质量。在实践教学中,应用调整考核指标,适当增加综合性考核比重,不仅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考核学生应用学科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经过调整课程考核机制,学生从原来机械式记忆备考,过渡到注重各环节的学习,例如,考核中增加了考核小组讨论和实验设计成绩。通过上述综合考核,学生综合素质获得较大提升。

5 结论

农业微生物学既要求培养学生专业水平,也需要培养学生实验技能,以适应高校素质教学的要求,也是顺应现代农业对高校农业微生物学教学的要求,通过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引进先进技术进行教学,以及切实提高学生应用研究的水平。同时,借鉴国内外成熟教学方法,探索在该课程教学中,融入新教学方法与模式。此外,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实际教学中,从多层次、多角度,切实提高微生物学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人才。

参考文献

[1]施寵,黄炜,黄常福,等.《农业微生物学》教学改革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4,6(22):223-224.

[2]冯桂芳,许俊杰.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临沂大学学报,2014,3(6):17-20.

[3]郑丽雪,王立梅,朱益波.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8(17):162-163.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课程教学实践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浅谈微课在PHOTOSHOP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