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手部慢性湿疹40例疗效观察
2015-08-20冯晓刚
冯晓刚
关键词:慢性湿疹;皮肤科;中西医结合中图分类号:R275.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5) 03-0027-02
2013年3月-2014年3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手部慢性湿疹患者40例,取得明显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80例患者均来自本院皮肤科门诊,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本院皮肤科诊治的手部慢性湿疹患者80例。人选标准:①临床症状符合手部慢性湿疹的诊断[1-2]。皮损主要表现为皮肤浸润肥厚、棕红红或带灰色,色素沉着,表而粗糙,覆以少许糠秕样鳞屑,或因抓破而结痂,个别有不同程度的苔藓样变,外围亦可有丘疹、丘疱疹散在等,自觉症状亦有明显的瘙痒。②年龄18周岁以上,性别不限;③无药物过敏史,近2周内未服过糖皮质类固醇激素或者抗组胺类药物或外用过皮质类固醇制剂;④心、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者;⑤口头知情同意,能积极配合治疗,完成临床观察者;⑥治疗期间停用其他内服及外用药物。
将以上病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男8例,女32例;年龄18~ 65岁,平均(43.5±12.6)岁。对照组40例,男5例,女35例;年龄18~ 66岁,平均(42.9±12.2)岁。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标准:①年龄18周岁以下;②皮损处糜烂、渗液及伴感染者;③妊娠或哺乳期患者;④伴有严重的心、肝、肾、造血系统疾病及精神病患者。1.2治疗方法治疗组口服氯雷他定片(北大国际医院集团西南合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784),每次10 mg,1次/d;口服中药:党参10g,炒白术10g,茯苓15g,白鲜皮30g,刺蒺藜10g,羌活10g,川芎10g,赤芍15g,当归15g,丹参10g,鸡血藤30g,夜交藤30g。痒甚加苦参参10g,鸟蛇10g;夜间痒甚伴失眠多梦加珍珠母30g;腰膝腿软者加仙灵脾10g;皮肤干燥粗糙甚者加桃仁10 g。每日1剂,水煎3次,均分3份,早晚各服1份,温湿敷患处,早晚各1次,每次20~30 min.并外用氟芬那酸丁酯软膏(商品名布特,同联集团沈阳抗生素厂,国药准字H20030188)。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片,外用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期间进清淡饮食,忌食辛辣刺激及海鲜等发物,局部避免接触洗衣粉、洗手液及肥皂等强碱性及刺激性物。每周复诊1次,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停药随访2个月。1.3疗效判定标准[3]痊愈:皮损消失,瘙痒消退;显效:皮损消退> 70%,瘙痒明显减轻;有效:皮损消退30%~70%,,瘙痒减轻;无效:皮损消退<30%,瘙痒未减轻。痊愈加显效例数的百比合计为有效率[3]。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汁学分析。2组临床疗效比较采用X2检验。2结果
治疗组40例中痊愈19例,显效18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92.5%;对照组40例中痊愈12例,显效15例,有效l3例,总有效率67.5%。2组中均无药物不良反应出现,随访2个月未见复发。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13,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讨论
西医的湿疹中医又称湿疮,发于手部者称为瘑疮,认为总由禀贼不耐,饮食失节,嗜酒或过食辛辣刺激荤腥动风之品,伤及脾胃,脾失健运,湿热内生,又兼外受风邪,内外两邪相搏,风湿热邪浸淫肌肤所致。慢性者则多病久耗伤阴血,血虚生风生燥,乃致肌肤甲错。发于手部者皮肤肥厚粗糙,因手指经常活动而皲裂,病程较长,顽固难愈。西医治疗多采用抗组胺类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等,但临床治疗效果慢,且愈后易复发,尤其手部湿疹因两手经常接触外界物质,故不论其病因为何,常受继发因素的影响,而使病情反复发作、病程较长、顽同难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采用口服中药及抗组胺药氯雷他定片,并外用5%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手部慢性湿疹,取得较好的疗效。基本方中党参、炒白术甘温补中,和脾胃促健运,健脾燥湿,益气生血;茯苓甘淡渗利,健睥补中,利水渗湿,其中白术以健脾燥湿为主,茯苓以利水渗湿为要,二药伍用,一健一渗,水湿则有出路,脾可健,湿可除;白鲜皮、羌活祛风除湿止痒,且羌活可引药直达病所;刺蒺藜辛散苦泻,轻扬疏散,可升可降,祛风平肝,镇静止痒;川芎、当归、鸡血藤养血润肤,补血活血,寓意“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丹参凉血消痈,镇静安神,赤芍苦寒,人肝经、清热凉血,夜交藤甘平,养心安神,通络止痛,祛风止痒;诸药合用,全方共奏养血润肤,祛风止痒之功。而5%氟芬那酸丁酯软膏外用有较强的抗炎活性.其抗炎机制主要是在机体细胞内阻断花生四烯酸生成前列腺素及白三烯等炎性递质,从而达到抗炎、止痒、镇痛的作用[4]。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手部慢性湿疹,可以明显提高治愈率和总有效率,较单纯西医治疗优势明显,值得在临床推广。参考文献:[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第3版,南京: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05.[2]陆德铭.中医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礼,2000:138-141[3]金春玉,金哲虎,王鹏,等,咪唑斯汀治疗手部湿疹80例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5,34( 11):780.[4]何志新,王家壁,冯永山,等.氟芬那酸丁酯软膏在中国8年临床研究回顾[J].临床皮肤科志杂志,2004,33(1):52-53.
(收稿日期:2014-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