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自制教具的创新与应用

2015-08-20范延宵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年13期
关键词:自制教具小学语文

范延宵

摘 要 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阐述自制教具在教学中的创新与应用。

关键词 小学语文;自制教具;传统教具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3-0108-02

1 前言

恰当、合适的教具可以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自制教具更能贴近教学的实际,融入学生的灵感,使学生获得身心愉悦,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自制教具是师生在对课文进行学习的基础上,融入自己对课文的认识和理解,对传统教具进行创新或者另辟蹊径建立一个全新的教具,不仅直观明了地再现课文中的情境,还有效实现了学生个性的张扬,使学生爱上制作、爱上学习。

2 自制教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分析

协调手脑,激发思维 著名的心理学习家皮亚杰就曾指出:“学生的思维从动作开始,如果切断了工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发展也就无从谈起。”这句话恰恰点出了“自制教具”的优势,学生在动手中亲身体验知识的存在和形成,在动手的同时激发了灵感,积极对教具进行改进、创新,达到锻炼思维的良好效果。

灵活便利,贴近生活 教师针对课文内容,结合地域特色,因地制宜地进行选材,灵活地将学生熟悉的材料变为课堂教具,拉近学生与课文之间的距离,从而积极主动地对课文进行学习,使学生的理解更真实、更准确。

形象直观,使用方便 自制教具直观形象地展示了学生要学的知识,每一个自制教具都结合了学生的需要,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对字、词、句的掌握,也可以促进学生对短语、课文的理解。自制教具一般都比较简单,学生很快就能掌握教具的操作和功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学习中来,提高学习效率。

3 自制教具在语文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独立创作,体验过程,激发兴趣 语文中文章的阅读,不同的人阅读会有不同的感受。学生的个性、认知、情感和生活经验不同,对课文的理解也就不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理解,来引导学生自己创设教具,在制作中融入自己的理解、想象和灵感,从而让教具来帮助学生表达情感、思想和见解,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体验,以增强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比如在学习《放风筝》这篇课文时,根据学生对课文的学习,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认真观察课文中的那幅画,观察风筝的外貌、特点和制作方法,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来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风筝。再上课的时候,教师便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制作的风筝进行展示,有老鹰、蜈蚣等传统的风筝式样,也有喜羊羊、光头强等创新的风筝式样。学生都积极地介绍自己的制作,在相互比较、相互观察中,深刻地理解了课文中“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等重点词语。这么多的风筝,学生迫不及待地想要出去放风筝,当在操场上将自己的风筝放逐在空中的时候,画面与课文中的画面出现雷同,更进一步地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整体理解,达到良好的效果。这样的教具自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课堂增添了无限生机。

分组创作,齐心协力,共享精彩 教具的制备需要开动脑筋,单靠教师或学生的力量是不够的。合作学习不仅节省了制作时间,还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合作中对每一个环节进行交流讨论,对不同的方案进行一一的评价辨析,从而整合出更合理、科学、高效的方案,在学生的不断修改、纠正和完善中完成教具的制作,使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在齐心协力中共享精彩[1]。

比如在学习《一个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让大家想一想自己到过的村庄,他们自然就想到了自己的爷爷家或者姥爷家,兴奋地对自己的所见、所感、所想进行表达。教师可以顺势让学生绘制成一幅图画,剪纸、拼图也可以。每个学生心中都有一座美丽的村庄,嫩绿的小草、漂亮的小花、茁壮的大树、慈祥的奶奶、和蔼的爷爷……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在一一展示中,懂得“风景优美、民风朴实”。然而有一个学生却画了一棵被砍伐的树木,原来这个学生的爷爷居住的那片村庄被改成工业区了,所有的树木被砍伐了,将要成为一座造纸厂。这幅作品感染到其他的学生,使学生感到心痛,内心产生担忧。这样的变化使学生意识到要保护树木,像熊大、熊二一样“人人有责”,从而顺利传达了课文的思想,提升了学生爱护树木的情感。

灵活生成,灵感迸发,绽放美丽 学生的生成是动态的,任何的预设都无法完全满足学生的课堂生成。自制教具也可以是动态的,根据学生的生成来进行灵活切入,以满足学生的要求,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充分融入自己的创作中,利用学生的灵感将课文内容生动地展示出来,在学生享受自己作品的美丽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升感性思维[2]。

比如在学习《画杨桃》这篇文章时,有的学生没有见过“杨桃”,书上的图画又过于简单,学生不能对杨桃生动地想象,使得讲解有些枯燥。有个学生见过杨桃,他提出利用橡皮泥捏一个杨桃给大家看,这个提议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教师如果单方面进行制止的话,学生一定会有抵触心理,影响讲课的效果。教师可以顺势而导,将班里见过杨桃的人选出来,确保每个小组都有一个见过杨桃的学生,分组后学生马上投入到“捏杨桃”的活动中,认真从课本中找出描述杨桃的句子:杨桃有五个角,形状是椭圆形的。根据这些特点,结合学生的想象进行制作,在见过杨桃的学生的带领下,一个个鲜活的杨桃展示在学生面前,每一个都凝聚着学生的汗水和智慧。学生发现同样的事物,观察的角度不同其看到的结果也会不同。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对课文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研究,对杨桃的每一个描述都非常的熟悉,整个课堂进行得自然、真实、高效[3]。

4 自制教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反思

自制教具在小学语文中的运用,往往容易喧宾夺主、脱离主题。面对这个问题,教师一定要做好引导工作,使教具的使用围绕教学的重难点进行展开,向有利于语文教学的方向发展。在教具的制作过程中,首先,自制教具的成本要尽量低廉,结合学生生活中熟悉的材料进行制作,以解决语文教学中仪器缺乏和经费不足的问题,逐步充实教学教具的建设;其次,自制教具要操作简单、易于操作,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灵活切入,马上就能用,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的效率;最后,尽量确保自制教具的结实耐用,能够长时间保存,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补充资源扩大内需。自制教具是为学生服务的,脱离了学生也就失去了价值。

5 结束语

自制教具不是单纯的教具展示,而是融入了学生的情感、想法和智慧,贴近学生的心灵。自制教具使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富有生机,让每个学生都倾注了极大的学习热情;自制教具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做到心灵手巧;自制教具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在交互交流中认识到事物的多面性,更为全面、准确地认识知识、学习知识。总之,自制教具的运用,满足了新课程教学的需求,提升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性认识,全面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张良.自制教具在新课程中的功能及作用[J].宿州学院学报,2007(2).

[2]郭忠芹.浅谈自制教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功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7).

[3]周艳.自制教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3(5).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制教具小学语文
巧用自制教具激活英语课堂
论自制教具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自制教具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