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设计 打造素质课堂
2015-08-19刘晓超
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学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一定要重视教学研究,深刻把握课改要求,认真汲取各种先进经验,使自身教学工作得到补充完善和提升,从而有效打造素质化课堂。笔者在这一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本文将做简要论述。
一、教学设计突出立体性,发挥课前课后环节作用
语文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不能仅仅盯着课堂这一狭隘的空间,要拓宽眼界构建课内外融为一体的综合体系,体现“大语文”的设计原则。将课前预习、课后的复习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体现立体性。课前预习着重抓两个方面,一方面抓住预习的目标任务,要将预习目标准确体现在预习要求上,要与课堂教学设计一脉相承,要为即将开始的新授教学奠定良好基础。对学生预习技巧的指点也应该摆上重要位置,提高学生在单位时间内预习的效果,以及提高学生自行学习的效率。教师还要强调对学生课后复习时间与轮次的科学安排,尤其是要结合心理学研究成果,将学生课后学习的效率全面提升起来。在课后复习内容上,教师要总结提炼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避免学生机械重复和低层次雷同。在复习时间安排上也要结合人脑记忆规律,帮助学生更加科学地安排语文复习时间,从而打造课内外相结合的高效课堂。
二、教学设计突出主体性,给予学生自主学习平台
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是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要求,教师应当与时俱进设置科学的平台,组织开展语文教学,尤其是要在课堂环节进行改进,更多地设计师生互动的环节,将教师讲解的过程转变为引导学生探究的过程,要对整个教学流程进行优化,不再是教师讲为主,而是学生学为主。教师要从教学载体、教学线索两个方面同步推进,要求学生和前后左右组成合作小组,不再是自己一个人的学习,而是将自己融入到小集体之中开展讨论研究,这样的方式可以更好地集聚学生思维与智慧,让语文学习更加轻松。例如在《往事依依》教学中,笔者专门设置了引导题: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情?线索是什么?几件事情都与读书(画)有关,从中寻找作者成长的源泉,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寻找描述最为精彩的片段进行简要分析。笔者要求学生对照提示进行小组研究,还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充分体现学生的参与性和主体性,让学生自己去获得知识,相互研究加深理解,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为了更好地组织学生开展学习研究活动,笔者对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进行了充分研究,注重结合课时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这些方面的研究之中,以便于学生更加准确地开展学习。
三、教学设计突出差异性,兼顾学生实际发展差异
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中有着明显的差异性,这样的差异成因复杂,和学生智力水平、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基础等诸多因素相关,教师难以短时期内迅速改变这一状况。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差异性进行深入分析,教学设计更加贴近学生实际状况。一方面,在教学目标确定方面,教师一定要注意因人而异,避免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只有设置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学生的语文学习才能更加顺畅,才能够缓解学习畏难情绪,否则以优秀生的要求对学困生进行考核,显然无法完成,而且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在教学全流程中应当体现分层差异,从课堂思考题的深度、作业布置的难度,以及分类分层考核过关的要求等方面,都要兼顾到学生的发展差异,以这样的差异性为基础,为学生量身打造因材施教的语文课堂,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缓解消极情感,提高学习积极性,这也是语文教学成效得以快速提升的重要基础。
四、教学设计突出即时性,当堂检测获取反馈信息
语文教学工作需要不断进行反思、优化与改进,而推进这一工作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学反馈信息的及时获得。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准确评价,对存在的问题具有清楚的认识。教学反馈信息既能够帮助教师把握学生实际情况,也能够让学生了解学习薄弱环节。在课堂教学流程中安排检测环节,是对语文教学进行全面优化的重要方面,也是帮助教师及时获取教学反馈信息的重要抓手,笔者将当堂检测作为教学的必经流程,同时也帮助学生及时反思自身语文学习成效。实践证明,采取当堂检测的方式,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得第一手真实反馈信息,同时也能够为下一步的教学调整提供详实依据,
教学创新是初中语文教学得以不断前进的重要抓手,广大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综合着力推动教学改革深入进行。
刘晓超,教师,现居江苏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