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口语能力途径探析
2015-08-19顾小红
根据语文学科特点,语文课堂中的任何一篇课文、一节阅读都可以让教师与学生产生无限的共鸣,语文课堂中的任何一个时刻都可以激发学生对口语交际的兴趣,发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闪光点,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一点一滴地得到提高。
首先,口语交际活动中,教师是组织者、服务者。
在组织任何一项口语交际活动中,无论是以课本为依托的口语训练,还是利用专门的口语交际训练教材,教师都应该做好多方面的组织与服务工作。最重要的是组织学生收集与活动有关的资料,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以便在课堂上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例如:我在教授《我要的是葫芦》一课中,利用我校的地理优势,组织学生当一回“小小调查员”,专门调查农家小院里一些植物生病时的病症,如何去预防、治疗等一些简单的问题。通过孩子们访问家长、兴趣小组老师、农业技术指导员,及孩子们自己的观察,对葫芦生病有了初步的认识,对种葫芦的人也有了一定的感知。其次,发动学生找来一些小葫芦、装饰叶片、线绳等一些东西,准备创设情境。课前,我和学生一起用几条长板凳作为葫芦架,将叶片、葫芦挂在“架”上,营造了一个课本剧的氛围,充分地激发了学生想说、想演的欲望。为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做了铺垫,真正起到了服务者的作用。
做好情境创设,营造出说话氛围,使每个学生都有说话和表现的欲望,才能真正达到口语交际的目的。由此可见,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的成败,就要看教师组织是否到位,服务是否到家。
其次,口语交际活动中,教师是倾听者、指导者。
《新课标》中指出:“应该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这就要求教师首先为学生做出表率,在对话中认真听取学生的每一句话。只有认真听懂了学生的表达,才能挖掘出学生内心的思想火花,才能指导学生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根据新课标对口语交际的要求“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每个班都有几十个孩子,面对同一事物,可能众口一词,也可能声音不一。
好的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学会倾听,因为吉春亚说细心聆听可以捕获生成的细节。
例如:学完《坐井观天》一文后,再一次让学生想象青蛙要是跳出井口了,将会怎样呢?同学们的口语表达的兴趣又一下被激发起来,大家议论纷纷,都在赞美井外的美丽和奇幻。正在孩子们一一发表自己的感叹时,一个学生说:“青蛙从井里跳出来,到外面看了看,觉得还是井里好,又跳回井里。”话音刚落,同学们便捧腹大笑。按照一般的理解,井底之蛙以前孤陋寡闻,一旦出得井来,就可以见多识广,当然不会再回去了。这也是课文的应有之义。这个学生为什么会这样说?他到底是怎么认识井底之蛙的?一再追问之下,孩子们才明白他是这样想的:青蛙来到小河边,小河里的水臭臭的;青蛙来到公路上,被车轮压扁的小伙伴的尸体随处可见。它觉得还是井里安全,就又回到了井里。当他表达完自己的看法后,我带头给他最热烈的掌声。因为,他能在伙伴的哄笑中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敢于坚持自己的想法,能在众多的从众思维中,能敢于表达自己的求异思维。这种异向思维正是孩子们结合对社会现象观察的独特感受。口语交际的目的不正是让孩子们在众人面前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吗?
如果没有认真倾听,就挖掘不到这一闪光点,也不能真正理解他的这种有悖常理的想法。有人说,教育就是不断消除误解的过程,这句话在这一节课中得到了证实。
最后强调教师在口语训练中要掌握一定的指导技巧。在指导中,一定要慢字当先,以教师示范为媒介,以相互欣赏为手段,学生才能有效模仿,他们才会逐步养成倾听、表达的习惯。在教学的倾听中,教师不要过分苛求学生,不要过细,过多地纠正他们的错误,要让孩子们尽情的表达出自己想说的话。我们说,口语交际中的倾听是一种等待,是给孩子展示自己思维的机会,不要随便打断孩子,不要轻易作出评价,让他们把话说完,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真正做到在倾听中交流,在倾听中沟通。
要想让学生在任何一项口语交际活动中思维活跃,感情奔放,交流通畅,那教师就必须成为活动的组织者、服务者、倾听者、指导者。只有扮演好了这些角色,处理好自己的位置,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才会更有成效,才会出更多的成果。
顾小红,教师,现居新疆乌鲁木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