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的思考与尝试

2015-08-19李宇君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5年7期
关键词:不幸者文眼变色

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不但关系着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而且好的问题设计能使学生以问题作为学习的载体,以问题为中心,围绕问题的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来组织自己的学习活动,它将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能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因此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至关重要。那么,应该怎样设计主问题呢?

一、抛出“奇石”激波澜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有些情况下,兴趣的源泉则藏在深处,你得去攀登,去挖掘,才能发现它。教师应当努力使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

教师精心设计的巧妙的问题最好能引导学生自己去挖掘去发现兴趣的源泉,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一石激起千层浪”,将教学气氛推向高潮。在教学《变色龙》这课时,我设计的主问题是:1、变色龙变色是为了保护自己。文中的“变色龙”是怎样“变色”的?不“变色”可不可以?2、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是什么?

随着“奥楚蔑洛夫不变色可不可以”这个问题的抛出,学生的热情立时被激发了,他们讨论得非常激烈,甚至争论得面红耳赤,一方坚持像奥楚蔑洛夫那样的小警官在那种社会背景下不变色就没有他生存的空间;一方坚持说他可以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双方僵持不下。我觉得好的问题就应该是这样,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入对文章的理解,提升思想境界。

二、抓住“文眼”寻关键

戏讲“戏眼”,诗讲“诗眼”,文章也有“文眼”。何谓“文眼”。晋人陆机在《文赋》中说:“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虽众辞之有条,必待兹而效绩。”可见,文眼是指文章中最精彩、最传神、最使人动情、最耐人寻味的语句,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喷发口,是文章思想感情的焦点,有制约全文的作用。抓住了这些“文眼”和关键点,对文章的理解便能“牵一发而动全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比如八年级上册《老王》一课,文章最后一段写道“那是一个幸运者对不幸者的愧怍”,教学中我抓住这句话设计了两个问题,一是文中的幸运的人和不幸者他们的幸与不幸体现在哪?二是为什么幸运者对不幸者会有“愧怍”之情?

学生围绕这一主问题进行读书思考,便发现了作者的写作缘由。从文章来看,作者宣扬的是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在作者看来,人是生而平等的,人和人之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幸运与不幸的区别,因此作者呼吁人们对不幸者应该怀有一颗爱心,要尊重他们,爱护他们。这样学生很轻松地把握了文章的主题,更为作者高贵的精神品质而感动,从而获取了精神层面的提升。因此,“文眼”也是阅读教学“之眼”,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研读课文时抓住“文眼”,就等于抓住了理解全文的钥匙。

三、量“体”裁定细钻研

文体的多样性和独特性,赋予了我们语文教育丰富多彩而各有侧重的教育内容与形式,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教学价值,主问题设计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我们最好能量“体”裁定。

《威尼斯商人》被编排在九年级下册的戏剧单元,剧本的特点之一就是“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本文正是如此,贯穿《威尼斯商人》整篇文章的是人物的矛盾冲突,经济的矛盾冲突和宗教的矛盾冲突。在法庭上,高利贷者夏洛克与借贷人安东尼奥针对“要不要按照契约割下一磅肉”的问题展开了一场生死交锋,矛盾冲突紧张而激烈。我们就可以结合剧本这种文体的特点设计主问题。如本文的矛盾的焦点是什么?又是怎样解决这场矛盾的?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你最欣赏的人物是谁等。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针对文体特点设计主问题,使学生在情感态度,读写能力和思维方式这几方面得到培养与锻炼,为其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语言文学基础。

四、抓住“矛盾”深究探

语文课文中不乏经典的文学作品,经典的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都是异常复杂且又很有个性的。或是崇高和卑鄙,或是勇敢和懦弱、或是可怜和可恨等截然相反的因素,而正是这些矛盾因素的存在使得这些作品中的人物拥有了生命力,为人们所铭记。重视矛盾、发现矛盾和分析矛盾能使我们的阅读教学势如破竹。

比如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孔乙己》一课,来咸亨酒店的人要么是短衣帮,在柜台外站着喝酒,要么是穿长衫的踱进店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着喝。一外一内、一站一坐就是鲜明的矛盾,而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更与这两种情形格格不入。教学中抓住人物与环境的矛盾,人物自身“站着喝酒”与“穿长衫”这一矛盾设计主问题,便于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及主题的把握。

一篇文章主问题的设计,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它需要我们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实践。

李宇君,教师,现居内蒙古赤峰。endprint

猜你喜欢

不幸者文眼变色
乡村小学中段阅读教学中“文眼”统领作用发挥探究
抓住文眼,让文本解读更有效
解答“文眼”鉴赏类试题“六看”“三步”法
变色的真相
变色花
紧扣文眼有效实施探究学习
发明创新需“变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