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有效课堂的案例
2015-08-18刘兵兵
刘兵兵
摘 要:通过对教材分析,结合新课程理念,进行了有效的教学实践,并进行了深刻的教学反思,希望使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从而促使教师专业化快速成长。
关键词:教学实践;反思;抛体运动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5)6-0079-2
新课程改革中强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对于教师来说,课后的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是一种不断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深入的再认识,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从而进一步丰富自我素养,逐步完善教育教学艺术,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更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本文以《飞机投弹与平抛运动》为例,通过分析、实践,并进行反思。
1 教材分析和设计思想
本节内容选自高中物理“沪科版”必修二第一章《怎样研究抛体运动》第2节《飞机投弹与平抛运动》,是研究抛体运动规律的基础,也是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理论基础,更为研究曲线运动提供了方法基础。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和掌握至关重要,本节重点学习平抛运动的分解方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理论建立过程。学生已经掌握了直线运动及力和运动的关系,但学生初涉二维曲线运动,平抛运动怎样分解为水平和竖直方向,两方向的运动有怎样的关系则是本节的难点。本节课笔者采用媒体动画辅助,平抛演示仪实验探究,创设问题情景,模拟平抛运动,构建模型,使生活与物理密切结合,从而教会学生处理曲线运动的方法,理解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达到课堂效果最优化。
2 授课过程
2.1 创设情景、构建模型、引入课题
用多媒体动画模拟飞机投弹,让学生当飞行员炸掉海上的敌舰。通过学生分析、体验在何处投弹才能炸掉目标这一问题情景,然后再选择用粉笔头再次模拟炸弹在空中的运动,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总结出平抛运动的特征(看初态,分析力,看轨迹等),顺利引入课题。突出只受重力(忽略空气阻力)这一主要因素,用斜抛运动来对比、区分平抛运动,使学生形成抽象概念,并深化条件。
2.2 逐步设问、建立假设
想要知道飞机在一定高度上飞行,炸弹要击中目标,必须距目标多远开始投弹,就必须对平抛运动规律作出研究。那怎样研究呢?引导学生得出:炸弹在空中做曲线运动,向前方运动的同时且向下,即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同时运动。必须想办法将二维运动转化为一维运动来研究,分析后得出:水平方向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所以水平方向为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只受重力作用,而且竖直运动的初速度为零,所以竖直方向为自由落体运动。
这是将一个平抛运动分解在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研究的,这两个方向的运动有什么关系呢?与平抛运动的实际情况又有什么关系呢?
在学生猜想的基础上引出伽利略的假设:“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同时参与这两种运动: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的作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只受到重力作用而做自由落体运动。这两个方向上的运动‘既不彼此影响干扰,也不相互妨碍’,物体的实际运动是两个运动的合运动”。
可见,学生的分析和伽利略的假设基本吻合,可是该分析结果和伽利略的假设是否正确?
2.3 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抓住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互不影响这一思路逐步验证。出示平抛运动演示仪,介绍原理,进行演示,观察结果,得出结论: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水平方向是匀速直线运动,且这两个方向上的运动是相互独立的。同时借助课本上的频闪照片来分析,得出相同时间内水平位移都相同,即水平方向是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等时间隔的位移大小比为1:3﹕5﹕7,再次验证了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为自由落体运动。该实验为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奠定了基础,说明了合运动和分运动的关系。
2.4 拓展思维、典型引路
关于平抛运动的轨迹,介绍伽利略用几何方法作出的轨迹是一条抛物线,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可从实验得到轨迹为抛物线,并通过理论推导得出抛物线轨迹方程。然后指出伽利略对平抛运动的过程和轨迹给了完整的描述,是伽利略对抛体运动研究的重大收获,揭示了二维或三维运动的基本研究方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2.5 知识深化、交流评价
设置生活中简单的平抛运动,让学生进行分析,最后再次优化飞机投弹问题。一架飞机在高空中水平匀速飞行,从飞机上每隔1 s释放一个铁球,若不计空气阻力。分别选择飞机上的人和地面的人为参考系,观察每个铁球在空中的运动情况?所有铁球在空中的排列情况?落地的情况?学生分析讨论,用平抛运动规律和轨迹分析来解决问题,并能以物理图像直观清晰地表达物理过程,并交流评价,最后教师通过动画演示过程,使情景直观,加深理解。
3 对该教学过程的几点思考
3.1 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指出“高中教师有必要对物理课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观察和体验后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教学中,以飞机投弹为情境,让学生当飞行员,使学生在分析、思考、实践后能够得出结论,提高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学习的动力。在探究平抛运动条件时,将粉笔头、炸弹等物体在空中运行过程忽略空气阻力,作为理想的模型来研究,深化了对平抛运动条件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设疑,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3.2 能够体现知识的自主构建
本课教学通过创设情境,以问题为载体,对平抛运动进行研究,在探究和实验的过程中,又以问题的方式逐步深化,使学生在问题思考、解决后又萌发新的问题,体现出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使学生体验到获取知识的乐趣和欲望。对平抛运动的研究过程突出科学方法:建立模型—科学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深化应用,让学生在学习中领悟科学方法,培养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3.3 能够转变学习方式
将发现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相结合,融入课堂。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能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问题的解决者;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进行交流与讨论,提高学生素质;让学生经历问题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使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享受获取知识的愉悦。
4 结 语
有效教学的实施过程不在于以最快、最有效的方式得到正确答案,而是一个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相互讨论、交流评价,使学生学会探索,并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得以全面的发展的过程。这就使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搬运工,而是良好氛围的创造者,科学问题的开发者,学生思维的训练者,因此新型教师不仅要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探索新的科研成果,更要有所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是否符合学生的发展、反思教学行为是否恰当、教学评价是否多元化,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关系是否符合新课程等。
参考文献:
[1]刘诚杰.物理教师专业技能培训[M].西安:西安科技出版社,2005.
[2]姚承权.浅谈如何写课后教学反思[J].物理教学探讨,2013,(10):46.
[3]束炳茹,何润伟.普通高中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2[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1.
(栏目编辑 邓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