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道德失范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5-08-18张文文
张文文
【摘 要】当前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念的困惑与迷失,特别是道德行为上的失范已引起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学习行为道德失范、网络行为道德失范、恋爱道德失范、社会公德失范等已成为亟须解决的大学生道德失范的突出问题。本文从分析大学生道德失范的表现入手,从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自身四个方面揭示大学生道德失范问题的原因,着重探索解决大学生道德失范问题的对策,从而有力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大学生 道德失范 对策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生活中最为活跃、敏感的群体,社会生活中的每一变化都会通过各种渠道影响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大学生受整个社会对主体的追寻的影响,主体意识逐渐萌发,他们越来越多地意识到“自我”与“个人利益”,但是由于其思想上的不成熟,尚缺乏价值判断和选择能力,从而导致出现一系列的道德失范问题。面对大学生道德失范问题,深度分析大学生道德失范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有效对策是目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
一、当代大学生道德失范的主要表现
在当今大学校园里,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考试作弊屡禁不止、学术论文造假;上网成瘾、浏览色情网站、散播虚假消息;恋爱关系畸形、过于开放、非正常性关系;不讲文明礼貌、不爱护公物等等。这些不道德现象不禁令教育工作者感叹,今天的大学校园着实充满着危险的“道德危机”。
(一)学习行为道德失范
经历过高考重压之后,不少大学生在学习上降低了要求和标准。经调查显示,很多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自觉性较差、理想缺失,这导致他们学习行为失范现象日趋严重。有的学生为了获得国家助学金,就虚构贫困证明;为了获得辅导员的批假,就编造各种谎言欺骗老师;为了顺利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就买答案作弊或者找人代替考试。大学生群体中暴露出的学习行为道德失范问题举不胜举,但是很多学生并不认为这有什么过错甚至是不妥,他们认为学习只是个人的事情,就算违反了纪律也上升不到道德层面。
(二)网络行为道德失范
在大数据新媒体充斥着人们生活的新时代,几乎每位大学生都拥有一台电脑和一部智能手机,随处可发现“低头族”、“手机控”,网络已成为当今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媒介。对于这样一个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而又缺乏判断力和自制力的青年群体,他们在网络虚拟世界的表现却差强人意。在公众平台上随意发表不满言论、散布虚假信息或不健康内容,偷窥他人隐私、制造和传播电脑病毒、甚至充当电脑黑客进行违法活动等网络行为道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
(三)恋爱道德失范
大学生恋爱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他们生理心理普遍早熟,思想开放,但是他们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却常常体现出随性、盲从、动机复杂、受挫能力较弱等特征。在恋爱中,有的学生举止不文明,在公众场合做出过分亲密的动作;有的学生失恋后视对方为仇人,肆意诽谤或做出极端行为造成人身伤害;有的学生整日沉迷于恋爱之中,不能平衡好恋爱与学习之间的关系,逐渐荒废了学业。
(四)社会公德失范
部分大学生在社会公德方面表现令人担忧,随手扔垃圾、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乱涂乱画、随地吐痰、损害公共财物等行为,说明他们缺乏道德的约束,道德行为已失范。
二、当代大学生道德失范的原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出现道德失范问题的原因比较复杂,本文主要从社会、家庭、学习和学生自身四个方面来分析。
(一)社会因素
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刻变化,整个社会面临着不少新的道德问题,特别是既有的道德观念与规范遭遇到严重挑战。大学生面对社会上存在的极端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及其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尚缺乏抗诱能力,形成了不同层次的单纯追求物质性和感官快感性的及时行乐倾向。在社会转型之时,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念与精神面貌也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伴随着自我意识的萌发与生长,部分学生似乎在偏离既有的道德轨道上走得越来越远。
(二)家庭因素
家庭是社会结构中的基本单位,各种社会关系通过家庭得到反映,进而影响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研究表明,家长的职业、文化水平、家庭气氛以及家庭期望对学生的道德发展影响显著,家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子女道德价值观的养成,甚至关系着养成结果的好坏。
(三)学校因素
学校是大学生接受道德教育最重要的地方。但目前高校在实施道德教育的过程中仍存在大量问题急需解决:道德教育不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忽视大学生的内心感受和对大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培养;道德教育内容陈旧、保守,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得不到解决,激不起学生的学习热情;道德教育方法单一,主要采用讲授法,注重道德认知教育而轻视道德行为的培养。
(四)学生自身因素
造成大学生道德失范的根本原因还是大学生自身。现在的大学生普遍缺乏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对政治理论学习和团组织生活缺乏兴趣,道德学习的主动性较差,认为学校教育缺乏现实意义,加上自身的自制力较差,导致他们面对道德观取舍时,容易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和行为。
三、解决当代大学生道德失范的对策
针对当代大学生出现的道德失范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以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
(一)加强理论教育,提高大学生道德认识
道德认知即对现实道德关系和道德规范的认识,包括道德印象的获得、道德概念的形成和道德思维能力的发展等。对于大学生而言,要想提高道德认识,必须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从思想上武装头脑,从而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划清善恶、美丑、荣辱的界限,知道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做一名有理想、有道德、有目标的高素质大学生。大学生提高自身的道德认识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是通过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认识;二是通过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认识。endprint
(二)参加社团活动,培养大学生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对现实的道德关系和自己或他人的道德行为等所产生的爱憎好恶等心里体验。学生社团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是推动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和高校主体性德育实践的重要载体,也是培养大学生道德情感的重要途径。通过参加社团活动,大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锻炼了才能,更重要的是在参加与人交往、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潜移默化地培养了道德情感,陶冶了情操,提高了觉悟。
(三)树典型立榜样,锻炼大学生道德意志
道德意志是人们在履行道德义务和道德责任时表现出来的一种自我控制和约束能力,自觉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做出抉择的顽强毅力和坚持精神。一个典型一根标杆,一个楷模一种导向。榜样示范是德育过程中,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影响学生,促使其形成优良品德的教育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把抽象的道德规范和高深的政治思想原理具体化、人格化,以生动具体的典型形象影响学生心理,使教育有很强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大学生先进典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既是大学校园先进文化的有力体现,又是在大学生中间有血有肉的典型人物,其先进事迹更容易在大学生心中产生共鸣,使广大学生从中汲取榜样的力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参加社会实践,塑造大学生道德行为
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志。评价一个人的品德,主要不是看他认识了什么,而是看他做到了什么,更多的是依据这个人的道德行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检验和提高品性的重要途径。只有参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学生才会体会到道德对于社交、工作、学习甚至是家庭的重要性,才会去反省、发现和自我革新。因此,大学生想要塑造良好的道德行为,必须要勤于社会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把自己的“行”变为一种道德习惯,才会真正形成一个人良好的道德品格。
【参考文献】
[1]易连云.重建学校精神家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柴素芳.大学生幸福观教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3]戚万学.道德学习与道德教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