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作业》(低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
2015-08-18周红霞
周红霞
【摘 要】文章针对职业教育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独立的状况,在分析职业需求的基础上,为加快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拓展教学空间和缩短培养周期,利用在建设的低压电工智能考核实训室,有效地完成了实训教学与职业素质训练、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的任务,建立了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在电工作业课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 模块化教学
一、研究背景
2014年新疆钢铁学校对低压电工技能实训进行了课程改革和配套的实训室建设,逐步创建了一个实训课程体系科学合理、实训保障体系行之有效、实训设备先进适用、教学模式先进高效,集教学、培训、职业鉴定考核于一体的现代电工技术实训基地。教学实践证明,通过课程改革与实训室建设,低压电工技能培训课程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 能很好地实现 “培养适应企业现代技术要求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二、一体化教学模块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一)课程理念的建立
我校一直致力于探索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为了培养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应用型职业人才,我们根据专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强化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强化解决工程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构建以维修电工岗位技能要求为核心,遵循认知规律,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以职业能力建设为本位、以新技术为引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学习情境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的一体化专业课程能力递进式课程体系。本课程设计紧紧围绕电工技术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坚持以“五对接”为指导思想,“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新技术为引领,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实用性为特征,在体系设计上追求大胆创新, 在课程设置上将理论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体现了以实训内容为中心、以任务驱动为依据、以模块教学为导向、以课堂设计为目的、加强实训后总结提高环节的设计思想。
(二)课程学习情景的设计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项目设计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来进行。教学过程中,采取理實一体化教学,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按照情境学习理论的观点,只有在实际情境中学生才可能获得真正的职业能力,并实现理论认知水平的发展。因此,本课程要求打破纯粹讲述理论知识的教学方式,实施项目教学,以改变学与教的行为。
根据电工职业岗位(群)和技术领域的任职要求,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毕业生需要具备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根据以上要求,教师根据各模块的要求综合教学内容,重新组织课程,将教学的切入点始终定位在全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上。各模块内容细化后的教学内容、 对应课时和培养如下:
学习情景一:触电急救与消防
工作任务及学时:
1.触电的抢救方法。(8学时)
2.识别各种灭火器的性能及使用。(8学时)
3.电气设备导致火灾的原因。(8学时)
学习情景二:供电与照明
工作任务及学时:
1.居民供电与日光灯照明电路。(8学时)
2.居民供电与两控一灯一插座电路。(8学时)
3.三相四线电能表的接线。(8学时)
学习情景三:电工仪表与测量
工作任务及学时:
1.万用表、兆欧表的使用。(8学时)
2.钳形电流表与接地电阻测试仪的使用。(8学时)
3.三相异步电动机首尾端的测试。(8学时)
4.变压器极性与变比的测定。(8学时)
学习情景四:三相电动机的控制线路操作
工作任务及学时:
1.三相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8学时)
2.星三角降压启动控制电路。(8学时)
3.线绕电动机串电阻启动控制电路。(8学时)
4.自耦变压器降压控制电路。(8学时)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方法,结合较先进的智能实训考核装置,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是现场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和学生分组讨论、训练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完成各个教学单元。讲解中教师以实训内容为主线提出问题,在解决每个问题时,首先让学生跟随教师一同操作,然后再对该问题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身临其境,最后再让学生自己完成课上实训的任务单元。这样的教学组织体现了“做中学”的指导思想,使得教、学、做能够紧密结合,达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效果。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利用智能实训装置提高过程监控的措施,以强化安全作业与规范作业的职业技能和素养的培养目标。
三、小结
本课程将改革思路充分体现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中,体现了“教、学、做”的指导思想。教学依据行业对员工的作业规范,培训力求强化安全与规范作业的力度。采用职业技能实训与职业素养实训相结合的方式, 融入课堂中,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 能很好地实现 “培养适应企业现代技术要求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