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考同步考核方案构建

2015-08-18韩华丽杜转萍

教育界·下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

韩华丽 杜转萍

【摘 要】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模式是目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本文通过分析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特点及考核中的问题及难点,提出教考同步的考核方案构建思路。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    教考同步     考核方案

20世纪90年代,德国不莱梅大学技术与职业教育研究所的FelixRauner 教授和他的同事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内涵是以学生为中心,将“教学过程”改造成“工作过程”,将现有的学科体系转变为行动体系,使学生在“工作”中学习,培养自我习得的能力。随着高职课程建设和改革的深入推进,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课程开发理念引入我国,引起国内许多高职院校的重视,成为指导高职课程开发的重要理论。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探索实施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而作为课程改革重要组成部分的课程考核方案研究较少,因此 ,探索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考核方案的新思路,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考核体系,是高职院校和教师都很关注的问题。

一、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特点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是传统理论课和实训课的有效结合,技能要求高。传统的课程一般采用理论加实践的模式,16周理论加1周实践,或者半周理论半周实践,或者理论和实践交叉进行,但无论哪种模式都是以理论体系为主线,实训是对理论的巩固。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将理论课和实训课有效结合,要求基于“工作过程”,按照工作岗位需求,体现典型工作任务,以完成任务为目标,理论是对实训的支持和指导,同时,实训过程又将理论知识进一步深化甚至创新。这种课程模式体现培养目标的“职业性”,对完成工作任务的综合能力要求更高。

二、考核中的问题及难点

1.重期末考试,轻过程考核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在考核体系构建上有了很多改进,如提高实训环节成绩的占比,但也停留在对实训成果如实训报告的评价上;对学生实训过程仅以平时成绩反映,而对平时成绩的描述和标准往往很模糊,考核结果不能体现学生实训的全过程,不能反映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2.考核形式单一

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實训条件的改善,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教学、沙盘模拟等教学手段日趋引进课堂,但实训课程的考核评价形式却仍较为单一, 仍采用以实训报告为主,辅以答辩、现场操作评分的考核方式。

3.考核标准描述模糊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学生学习和实训的过程是岗位技能训练的过程,考核标准应反映工作岗位技能的需要,使学生能够明确自身的特长和不足,取长补短,成为一名适合职业和岗位需求的人才。而目前大多数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在考核标准的描述上比较笼统,尤其对技能方面的要求更是模糊不清,难以清晰准确描述工作任务的知识和技能标准。

4.考核方式难以执行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的构建,首先要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出课程要达到的目标,包括专业能力目标、方法能力目标、社会能力目标和个人能力目标,但是这些能力目标的考核材料并没有被充分利用,尤其是考核方案。

三、教考同步的考核方案

教考同步即考试在教学过程中同时进行,它不同于期末考试,也不同于阶段性考试。

1.考核目标明确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考核应当根据课程所要达到的能力目标进行,这就需要对能力目标进行详细描述。

2.考核形式要可执行

由于教考同步进行,考核变得常态化,就必须使考核方案有很强的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可以将每个任务或者每次课的考核对象分为作品或作业、操作过程、个人综合表现几大类。作品或作业如设计方案、估价报告文档、PPT、表格等,操作过程如实训操作步骤等,个人综合表现如自学能力、表达能力等。相应地可将考核手段分为提问、检查、观察等。

3.学生成绩由平时累计得出

学生在每次课或者每次任务后都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成绩构成情况,帮助学生自查。

猜你喜欢

工作过程系统化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行业英语教材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茶艺课程开发与设计
应用技术大学背景下课程开发初探
基于学徒制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改革与实践
浅谈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重构与课程设计
高职数字影视后期合成课程改革与创新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Photoshop平面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工作过程系统化下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体系研究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构建探究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构建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