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浪子野唱 曲尽人散——读陈煜《读曲通识》

2015-08-15

绥化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元曲散曲功名

姜 和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辽宁大连 116081)

“诗庄”“词媚”“曲俚”,一句话既指明了诗、词、曲的显著差别,又道出了元曲是可以与唐诗、宋词竞相媲美、并肩而立的崇高地位。如果说唐人钟情于仗剑天涯、醉月飞殇的豪迈中抒情言志,宋人偏爱于明月梅花、清茶淡雅的隽永中言愁写悲,那么元人则青睐于嬉笑怒骂、活泼俏皮的诙谐中挥洒真情。读惯了唐诗的庄重典雅、品久了宋词的采藻思致,再赏元曲的率性而为,自是别有一番风味。元曲有它自己独特的味道:接着地气,想唱就唱。它并非阳春白雪、雅到无尘无土,相反,它是泼辣的、冲动的、孟浪的,甚至是无赖的;而它的魅力也并不在比兴含蓄、辞微旨远,而是那可以纵情演绎撒泼逞能、死缠烂打、好勇斗狠,甚至泼皮无赖的酣畅淋漓与痛快无比。元曲无疑是自由洒脱、落拓不羁、字字本色的,它既真实地反映了元朝人普遍的社会风貌,也展示了元朝读书人在异族统治的乱世中开辟了一条怎样柳暗花明的道路,他们会因现世的混沌与污浊与世俗极力地抗争,亦能于繁杂与纷扰的深渊中觅得一湾清溪,逍遥一叶扁舟。

但毕竟元代距离现代已经700年,历史的遥远与价值观的变化,使得我们与“曲”文学之间产生了很大的隔膜。但最近读到傅道彬先生主编“古典文学通识系列”中的陈煜《读曲通识》一书,却使我顿生亲切之感。全书不仅介绍了曲的起源,分析了曲的特点,进行了散曲鉴赏、戏曲鉴赏,而且指导读者如何填曲写曲。笔者在认真阅读、用心感悟的过程中,将此书最为值得称道的地方,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结构的贯通与完整性。

首先,作者对元曲的产生、发展及其演变过程进行了沿波讨源、由本及末的历史叙述,进而指明了元曲在元代文学中具有无上尊荣的显赫地位。作者认为,中国的戏曲以先秦“九歌”舞、成相辞为源头活水,至汉魏百戏(角底戏为主)初露尖角,到南北朝“清商乐”大展“铁马冰河入梦来”之神势,盛唐“参军戏”如一夜春风悄然天降,宋金院本于“嬉笑怒骂皆文章”中浑然天成,表演要素在日益推新中臻于完善。元曲包括散曲和戏曲,散曲有小令和套曲两种,戏曲有杂剧和南戏两种。而无论散曲还是戏曲,都具有“衬字”“俚俗”“鼎足对”三个明显的特点。

其次,择取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高明《琵琶记》、马致远《折桂令·叹世》、张可久《普天乐·秋怀》等戏曲与散曲中的经典篇章进行赏析、品鉴。

最后,秉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向广大读者普及如何填曲写曲。作者从押韵、立意、结构等方面讲述了写曲的要点,予以示范,提出学习写作戏曲写作莫过于先模仿后练笔并且在反复磨练中领悟、推敲、寻求突破,进而树立起自己的一家风格。全书就是这样,介绍曲的起源,分析曲的特点,品鉴曲的艺术,讲解曲的写作,全书意脉贯通,结构有条不紊。

二、论证的详实与深刻性

元曲的兴盛,有着深刻的历史与社会根源,究其根本、探其缘由,不仅有益于了解当时的时代风貌,且能更加清晰地理解作家的创作主旨及深刻用意,而这也正是本书探析的重点所在。在第三章在,作者不落窠臼地以“元代作家为什么是没有梦想的一代”着力发问,随之论道,在元朝繁荣盛世的表象之下埋藏着深重的社会隐患与危机: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儒生不幸,难效孤忠;科举考试在元代的时行时辍,使得大量的儒生失去了仕进的机会,社会地位一落千丈,甚至在人的等级划分中沦落在“九儒”“十丐”的凄惨境地;此种情况之下,即便文人还能被推荐进而获取机会,也再难攀登到庙堂之高的位置,对于他们而言,值得羡慕的是隐居于首阳山上得伯夷、叔齐,令人哀叹的是死于未央的韩信、彭越,“功名”两字宛如酒中蛇、镜中花、水中月。所以在元代,广大的文人是被剥夺了梦想与希望的一代,他们无奈于功名,只好选择了纵情于文字,“夫士惟不得用于世,则多致力于文字之间,以为不朽”(《青阳先生文集·贡泰父文集序》)。于是看透人生、梦想破灭、隐逸林泉、流连市井的抒写比比皆是,这种社会现状也正是促进元杂剧发展的重要因素。字里行间,不难看出作者深入而周密的思考。

三、鉴赏的典型与独特性

本书第三章、第四章为名篇鉴赏,作品具有典型性,方法具有独特性。第三章散曲鉴赏,作者按照思想内容把散曲分为三个主题:戏说功名,以梦述志;隐逸林泉,逍遥天地;铮铮傲骨,不媚恶世。邓玉宾子的《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闲适》、汪元亨的《朝天子·归隐》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之时,指明荣华富贵终不过是梦一场,功名也只不过是废纸半张。卢挚的《蟾宫曲·箕山感怀》、曹德的《三棒鼓声频·题陶渊明醉归图》等作品,写出仕寻梦、成为英雄才使人生蹉跎,空留余恨。既然终不能折曲一身的铮铮傲骨、屈从世俗,莫不如早早遁去一纸辞官状,梦中再说人间梦!马致远《清江引·野兴》等表现抛却了功名的束缚,众多读书人游戏山水间、散发弄扁舟,于清高风度中美哉乐哉的感受!第四章戏曲鉴赏则为专篇评析,作者在众多的戏曲中,轻重缓急拿捏精准,选取元曲中最为浓墨重彩的的《窦娥冤》、最为哀婉悲叹的《梧桐雨》与《汉宫秋》、最感轻松明快的《西厢记》、最富开山之力的《琵琶记》进行品鉴,从典型的角度探讨元曲特有的文学价值、艺术魅力与社会效用。

通览全书,我们不仅可以对元人于自由轻松、嬉笑怒骂中蕴育的元曲有所领悟、学有所获,更可以于全书论从史出、言必有据、力图在简约明快的笔法中,着实体会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重视文学的国度,这不仅是因为中国文学史上有《诗经》、《楚辞》的辉煌开端,有汉晋辞赋的飘逸风雅,有唐诗宋词的绚烂篇章,有明清小说的宏达叙事,更有整个民族对文学的热爱与教养”(《读曲通识》)。

猜你喜欢

元曲散曲功名
明在“知不足”
学习民歌 拓展散曲创作之路
品读元曲
品读元曲
品读元曲
品读元曲
新时代呼唤新散曲
散曲创作刍议
剪纸大师齐秀芳
吟诗误功名的孟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