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江盈科古体诗用韵看明代桃源方音的特点

2015-08-15

绥化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盈科韵尾古体诗

邓 冲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湖南长沙 410081)

江盈科(1553-1605),字进之,号禄萝,明湖广行省常德府桃源县(今属湖南)人,万历二十年(1592)与袁宏道同榜进士及第,授长洲令,历任大理寺正,户部员外郎,著有《雪涛阁集》《雪涛阁四小书》《皇明十六种小传》等,为公安派创始人和代表作家之一。

本文研究的诗歌韵文以黄仁生主编的《江盈科集》为文本依据,其中61首古体诗可分为329个韵段,共有韵脚字3597个,归纳出江盈科古体诗的韵部为十九部:灰咍部、歌戈部、麻部、虞模部、宵豪部、尤侯部、之微部、齐祭部、庚清部、寒桓部、仙先部、魂元部、东钟部、真谆部、文部、阳唐部、质昔部、药铎部、屋烛部,从中可以发现若干特殊用韵现象。

一、阳声韵尾的混并

(一)真谆部与庚清部相押。七古《将游君山阻风》(103)“秦皇枉号英雄人,伐树赭山留恶名。李白但言划却好,一语便足垂千春。呜呼,文章富贵谁屈伸?”叶“人真、名清、春谆、伸真”;七古《迎春感赋》(101)“所以张季鹰,不愿身后名,但愿及时一杯酒,免被桃花笑杀人。”叶“鹰蒸、名清、人真”;七古《蚕妇吟》(106)“结成茧壳如卵形,黄者似金白似银。抽丝织帛光绫绫,染就五彩相鲜新。买钱轮租官不嗔,尺寸何曾勾上身?”叶“形青、银真、绫蒸、新真、嗔真、身真”;七古《熊中丞公三异册》(119)“熊中丞,楚异人,平生三异真有神。”叶“丞蒸、人真、神真”。

(二)仙先部与盐衔部相押。七古《椿庭寿九十七徐翁上虞人》(95)“闲情相共沙鸥泛,溪月江风等闲赚。时眺东山访谢安,或向镜湖邀贺监。”叶“泛凡、赚仙、安寒、监衔”。

以上各韵脚字在今桃源话中的读音分别是:人[誽坠n13]、名[min24]、鹰[in35]、形[謂in24]、绫[lin24]、伸[s謂n35]、春[t謂hyn35]、银[in24]、新[謂in35]、嗔[tsh謂n35]、身[s謂n35]、泛[fan33]、赚[t謂yan33]、安[誽an35]、监[t謂ian35],中古的曾梗摄舒声与深臻摄舒声韵母相混,咸摄[-m]尾并入[-n]尾,均读舌尖前鼻音[-n],今桃源话中,除鼻化韵外,只有一个阳声韵尾[-n]。这种[-m]、[-n]、[-E誽]尾韵混并的现象,在今常德其他方言区也大量存在,如汉寿方言“真成政身”韵母的韵尾读[-n]。除常德地区外,整个湖南地区阳声韵尾混并现象比较常见,今衡阳话中,[an]与[a誽]不分:“刚”读为[kan45],“逛”读为[kuan24],“匡”读为[khan45],“杭”读为[xan11],“浪”读为[lan24]。

从历史文献的记载来看,北宋江西人刘攽《贡父诗话》云“荆楚以南为难,荆为斤”,同为江西人的孙奕《示儿编》卷二十三记载“荆南士人云吟雪诗,用先韵,其末句云‘十二峰前渐渐添’,读添为天”。在江西诗人刘攽、孙奕看来,南读难,荆读斤,添读天,是荆南地区的方音特征。“南”[-m]尾韵字,“荆”[-誽]尾韵字,“添”[-m]尾韵字,分别读为“难”“斤”“天”[-n]尾韵字,可以说明三者混并。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十六记载,晚唐湖南人胡曾《戏妻族语不正诗》云:“呼十却为石,唤针将作真,忽然云雨至,总道是天因。”诗中嘲笑将“针”读作“真”,即口语中[-m]韵尾读作[-n]韵尾;将“十”读作“石”,即口语中[-p]韵尾读作[-k]韵尾。

在明代桃源诗人江盈科古体诗用韵中,我们也可以窥探这种合并的轨迹,由此可知,明代桃源方言阳声韵尾混并的趋势已经存在,且一直沿用至今。

二、入声韵的消失

(一)入声韵混押。曾摄的德、职韵与山摄的 、麦韵可以相押,如五古《得谢九紫书却寄》(8)“西江双鲤鱼,忽来投震泽。八行何飞动?云霞烂楮墨。云是灵运君,远寄姑苏客。”叶“泽陌、墨德、客陌”。臻摄的质韵、曾摄的职韵、深摄的缉韵相押,如七古《迎春感赋》(101)“弓如腰,砥如膝,未鸡先裹头,见烛不得息。耳里时时听敲朴,眼中刻刻算九十。”叶“膝质、息职、十缉”。

入声混押的情况还出现在其他诗作中,如明代桃源籍诗人阙士琦的五古《沉香舡》“落落在人间,好奇不可得。常怪千古人,作事任胸臆。一叶石壁悬,俯视澄潭逼。不知何代物,风雨不敢蚀。岂其疲津梁,于此六月息。或恐沧海干,桑田化为淢。吾疑有长年,狂笑江之侧。”叶“得德、臆职、逼职、蚀职、息职、淢职、侧职”。明代桃源诗人阙闻的七古《山雨图》:“纤雨洗山山露骨,苍凉日见鬚眉兀。山云泼墨古刹昏,晚钟低飞轻如髪。譬之静姝淡扫时,脂粉脱尽颜秀发。寒萤愁死草无光,帷燈暗淡焰欲没。蝼蛄湿蜃冻不歌,泉声瀑声共汩汩。戴笠扶藜何所之,拨云乱石访残碣。”叶“骨没、兀没、髪月、发月、没没、汩術、碣月”。七古《赠子规》“是物嗁春何恻恻,到处空林洒嗁血。蒿目高飞一何悲,不傍众鸟学啾唧。五更枝头泪欲枯,山花惨淡山月黑。万事焦劳徒尔为,燕呢莺舌甘嘿嘿。秦庭哭泣得毋同,贾谊于斯长叹息。羽毛憔悴莫相笑,君不见,楚楚衣裳尽鬼蜮。”叶“恻职、血屑、唧质、黑德、嘿德、息职、蜮职”。

(二)阴声韵与入声韵相押。

1.深摄的缉韵与止摄的之支脂韵相押。五古《忆昔》(15)句句入韵“昔在长洲时,报迁吏主事。改属大理寺。变态胡尔亟?贺者杂沓至。吊者履相次。吊者怜欲泣。聊复狥人意。素位宁择地?眼中可睹记。掷骰相赌戏,得四多者利。只销几个四。收图里骰子,谁轩复谁轾?得失亦偶值。方寸萦似织。三旌等羊肆。”叶“时之、事之、寺之、亟之、至脂、次脂、泣缉、意之、地脂、记之、戏支、利脂、四脂、子之、轾脂、值之、织之、肆脂”。

2.曾摄的职韵与止摄的之支脂韵相押。七古《蔡怀峰刺史晋秩南驾部》(98)“姑苏台上春风亟,姑苏台下波如织。君今挂席下金陵,江干把酒怜行色。”叶“亟之、织之、色职”。

以上入声字在今桃源方言中读成阴声韵,如泽[tshe55]、墨[me55]、客[khe55]、筴[tshe55]、国[kue55],今桃源方言,古入声韵归入相应的阴声韵中,但保留了一个独立而稳固的调类,其入声调值为55。

阴入通押的现象在明代其他桃源诗人的诗作中也有出现,如阙闻的七古《读史柬黄无方》“卧龙观书只大略,渔猎古人心眼廓。不求甚解陶渊明,有酒得趣自斟酌。丈夫虽贫舌未死,案头高拥千年史。夜半披衣动古愁,手把残编开牛耳。龙蛇虎鼠谁先卜,草庐人具英雄目。乱臣贼子无代无,笔削之中闻痛哭。山空无人夜鬥虎,我长啸兮子起舞。抱膝而谈古人惊,一字不平须眉怒。”叶“廓铎、酌药、史之、耳之、目屋、哭屋、舞虞、怒模”。阙士琦的五古《无字碑》“六经虽涣散,文字志秦炽。不韦与李斯,其人皆创制。一时君臣间,相视反阁笔。无者天之始,圣人不能易。若能增一字,已是羲皇帝。此意将无同,偶被祖龙拾。”叶“炽之、制祭、笔质、易支、帝齐、拾缉”。

阴入通押早在《诗经》中就有大量出现。宋代南方,“宋代四川诗人笔下入声韵与阴声韵的偶然‘出韵’,不仅反映了通语音变的主流,也包含了方音及其它的因素。”[1]明代湖南郴州人袁子让曾说:“指南四声歌曰:‘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论四声者皆宗之,予谓刘士明关中人,各就其方音而品之尔。自予意断之,平固平也,上实未尝猛也,去亦未尝哀也,入亦未尝短也。”[2]说明在当时袁子让的乡音郴州方言中入声已经不念短促调,已经舒化了。

由此可知明代诗人江盈科古体诗用韵中的入声混押不是偶然,而是受到乡音桃源方音的影响,阴、入相押说明入声韵已经舒化。

三、尤侯部与虞模部相押

五古《寿李碧山逸人》(7)“碧山有幽人,尘芥视簪组。寤寐高阳生,肝胆相与剖。诛茅北山下,结屋桃溪口。艺蔬三四畦,种秫百余亩。秋风木叶落,刈稻酿名酒。客来辄呼觞,腰镰剪青韮。一醉枕书卧,羲皇即吾友。行年六十春,颜童髪未叟。延龄讵有涯?瞿黄共悠久。”叶“组模、剖侯、口侯、亩侯、酒尤、韮尤、友尤、叟侯、久尤”;五古《阳山白龙庙》(13)“阳山何崔嵬?峭壁插天陡。居然一口嵝,狮山大如鼠,虎丘大如狗。有龙产于母,埋骨山之后。省母每东走,父老拜稽首。隐隐黑云际,白练挂高柳。吴人泣旱魃,甘澍恣所取。我来为民祈,应若左右手。山下一小池,方广如瓮口。周遭蔽藻荇,游戏聚蝌蚪。或云此龙井,一滴润万亩。异哉龙之灵!玄妙安可剖?巨或荡昆溟,细乃藏指拇。人心亦若兹,方寸包九有。虚明鼓变化,龙亦安足数?”叶“陡侯、狗侯、后侯、首尤、柳尤、取虞、手尤、口侯、蚪侯、亩侯、剖侯、拇侯、有尤、数虞”。

明代桃源诗人刘希儒的五古《墨湾山居詠怀》“我有四方志,户庭域奔走。又有千载心,人世易今古。鸿鹄摩天飞,下遭斥鷃侮。老农吾不知,呻吟徒自苦。策杖恣游览,郊原日逾午。牧监横牛背,觱築学韶舞。乘兴欲相和,毋乃畔邹鲁。生人各有心,春蚕各有绪。我亦服儒服,俯仰穷寰宇。”叶“走侯、古模、侮虞、苦模、午模、舞虞、鲁模、绪鱼、宇虞”。

今桃源方言中部分[ou]韵母字与[u]韵母字读为同音,如“数”=“首”[s謂u21]、“组”=“走”[ts謂u21]、“赌”=“蚪”[t謂u21]、“突”=“偷”[th謂u55]、“浴”=“右”[i謂u55]、“竹”=“宙”[ts謂u55]等。这种同声异韵现象在常德方言中也大量存在,如“土”=“敨(抖开、清洗)”[thou21]、“兔”=“透”[thou35]、“锄”=“酬”[tshou13]等。除常德地区外,整个湖南地区也存在虞模部与尤侯部相押的情况。遇摄合口一等端精组字的韵母一般读[謂u],如辰阳方言:徒[d謂u11]、路[l謂u35]、租[ts謂u44]。流摄与遇摄一等端系、三等庄组及臻入合口一等端系、通入知系相混,如新晃方言:手[s謂u24]、卒[ts謂u13]、竹[ts謂u13]。

据历史文献记载,尤侯部的唇音字大概在唐代已经开始转入虞模部。周祖谟先生指出“唐代的关中音洛阳音与宋代汴洛音,部分侯尤韵系唇音字如‘母茂阜覆亩否’已混入模鱼韵系唇音字”[3]。在湘方言历史上,能发现的最早文献在明代,明代张位《问奇集》记“三楚乡音”:“祖为走,睹为斗”,“祖”,精母姆韵字,“走”,精母厚韵字;“睹”,端母姆韵字,“斗”,端母厚韵字。

明代诗人江盈科在写诗时受到当时实际口语的影响,故而以自己的方音入韵。由此,我们知道,明代桃源方言中已存在尤侯部与虞模部相押的情况。

四、之微部与虞模部相押

七古《西征行赠梅克生侍御》(89)“古云武臣不惜死,南倭北虏皆蛇鼠。况兹文臣亦复尔,何忧长鲸与苍兕?他日山头铭御史。”叶“死脂、鼠鱼、尔支、兕脂、史之”。

今桃源方言中,有些舌面前音[x]的撮口呼念成齐齿呼,如:胥、婿、恤、絮均念成[謂i55]。除桃源县外,整个湖南地区也有之微部与虞模部相押的现象。如湘语辰溆片在低庄、岗东、两江、大渭溪等地遇摄合口三等字韵母的读音为[i]。湘南官话中,蓝山方言没有撮口呼,部分撮口呼读为齐齿呼,如:“女”[謂i55]、“絮”[謂i35]。

明代诗人江盈科诗作中的之微部与虞模部相押,很大程度上受其桃源乡音的影响,在明代桃源方言中已经出现虞模部向之微部演变的趋势。

本文对江盈科古体诗的用韵情况进行了穷尽性考察和分析,揭示了江盈科古体诗用韵的一些特点,阴声韵中尤侯韵字与虞模韵字相押、之微韵字与虞模韵字相押,阳声韵中韵尾的字大量混押,入声韵中不同的字可以相押,阴声韵与入声韵通押,还出现了个别入声字的舒化现象,与江盈科乡音桃源方言相印证,应当说这些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明代桃源方言的一些语音特点。

[1]刘晓南.宋代四川诗文用韵阴入通押所反映的通语与方音现象[J].励耕学刊(语言卷),2011(1).

[2]袁子让.字学元元一百一十二声平上去入[A].续修四库全书[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3]周祖谟.宋代汴洛语音考[A].问学集[C].北京:中华书局,1966.

猜你喜欢

盈科韵尾古体诗
天台山观景(古体诗)
相向相谋:我为盈科做代言
相守相伴:遇见再晚也不迟
相安相受:终圆父子律师梦
相因相生:我因盈科而不同
“大美罗平”全国古体诗词大赛获奖作品
现当代文学不承认古体诗词与文化失语症之关系
论汉藏语言高元音的类型与共性
古体诗词确实是无用之用有大用
仡佬语-n、-ŋ、-i韵尾的发展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