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书法教育的当代价值
2015-08-15武蕾王磊
武 蕾 王 磊
(合肥师范学院艺术传媒学院 安徽 合肥 230601)
2009 年10 月,中国书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书法申遗”的成功,使极具中国传统特色的中国书法再次受到世界的关注,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如何保护和传承书法艺术的热烈讨论。 如何推广汉字书写,扩大书法文化在青少年中的影响力已成为传承书法文化的关键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学校书法教育工作, 构建完整的学校书法教育体系。重视并开展规范的学校书法教育,在当下文化战略的视角下,又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1.学校书法教育是提高国民汉字书写能力的主要途径
邱振中指出:“20 世纪50 年代以来,从小学生到文化界的代表人物,书写水平全线低落”。[1](P32)汉字书写水平的严重下降是不争的事实,这与书法教育在我国学校教育中的缺位密切相关。
从书法教育的传统看,我国古代的书法教育起步时间很早,不论是官学还是私学,童蒙时期,伴随着幼童的识字教育,书法教育中便已经同步开展。 在这一阶段中,古人特别重视书法教育的实用性,习书者通过临摹法度严谨的字帖,掌握汉字书写的基本笔法和结构规律,从而建立对书法的基本认识,而书写的艺术性则居于次要的地位。
从书法教育规律来看,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少年儿童阶段,即基础教育阶段。书法教育从中小学阶段抓起,既有可以同语文课的识字教育相结合的便利,也有儿童模仿能力强、可塑性大的优越条件,因而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早期的规范化教育,要比后期的‘矫正型教育’省力得多,合算得多。因此,只有抓早才有可能抓好”[2](P36)。
从汉文化圈各国和地区的教育现状来看, 学校书法教育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且都注重基础教育阶段书写能力的培养。 日本的书法教育已经建立起一套完整规范的书法教育体系。 小学阶段的书法教育是国语课的组成部分,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假名和汉字的规范书写技能及相关常识。 我国台湾地区也将“具有正确的写字方法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并能欣赏字帖”[3](P62)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书法教育总目标。
从我国学校书法教育的现实条件来看, 教育部于2013 年颁布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进一步规范了基础教育阶段的书法教育。 《指导纲要》明确提出:“中小学书法教育要让每一个学生达到规范书写汉字的基本要求。 ”[4]《指导纲要》在对各阶段书法教育的内容规定上,也将汉字的书写技能训练置于首要的位置。
因此,从古今书法教育实践、书法教育规律、学校书法教育的现状等各个角度来看,学校书法教育都是国民汉字书写水平普遍提高的最主要途径。换言之,学校书法教育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们书写能力的高低。
2.学校书法教育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有力抓手
近年来,传统文化安全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文化安全是深层次的国家和民族安全,文化安全的丧失,国家的根基就会丧失。 ”[5](P41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保护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注重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可以说,在全球化的趋势下,传统文化是形成民族归属感的重要因素,也是展示本民族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面。
中国书法无疑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并且将文字的书写作为艺术创作的形式,在全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 “至于日本、韩国、朝鲜和东南亚等周边国家的书法,皆从中国引进过去,它们本民族的文字,书写仍然无法上升到‘艺术’高度,更不用说与中国‘书法’相提并论了。 ”[6](P11中国书法体现出的鲜明汉民族特色,成为本国和本民族文化的代表。 同时,“书法申遗” 的成功意味着中国书法的传统文化价值也得到了世界的承认。
可见, 中国书法的传承是传统文化保护命题下的一个重要课题。准此,开展全民书法教育则显得十分必要。与社会书法教育相比,学校书法教育具有受众面广的特点,能够在全体受教育国民中开展。 再加上书法与汉字书写形影不离的关系,学校书法教育与其他传统文化教育相比又有着可操作性强的先天优势。 因此,在各级各类学校中推行书法教育,是继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的有力抓手。
在学校书法教育活动中,除了要重视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的提高之外,我们还应当关注中国书法所蕴藏的丰富中国哲学思想和传统文化精髓。如《指导纲要》要求在书法教学活动中“适当进行书法文化教育,使学生对汉字和书法的丰富内涵及文化价值有所了解,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4]高等教育阶段中的书法公共课,更加注重书法鉴赏能力的培养,其中,中国书法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重要时期的大学生来说,书法教育能够从公共艺术教育的角度引导其对中国传统文化抱有温情与敬意。
3.学校书法教育是培养国民艺术素养的“捷径”
毛万宝先生在总结上世纪80 年代以来“书法热”产生与迅速升温的原因时,将书法艺术的低门槛作为其中的重要因素。 他分析:如文学、音乐、美术、戏曲、舞蹈、电影等艺术门类,都有较高的门槛,必须经过长时期的专业训练,普通人介入有相当的困难,“而相比之下,书法就容易得多,只要认识汉字,拿支毛笔过来写写便得了”[6](P82)。他进而指出了这种群众书法运动背后潜藏的危机,即由于书法活动参与者文化素养的整体偏低, 造成了对书法这门传统文化艺术过于简单的理解,进而表现出种种不良现象。
毛先生对“书法热”现象的分析无疑是具有启示意义的。结合学校书法教育,这一启示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中国书法的“低门槛”能方便更多的人参与这项传统文化艺术活动, 进行审美接受与艺术创造;其二,由于中国书法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又要求参与者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和对书法艺术的正确认识,以确保中国书法在当代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
在学校教育中,书法可以伴随学生学业的始终。 其在不同层次的教育阶段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 众所周知,书法与汉字书写存在着共生的关系。如果说把书法家艺术地书写汉字的活动看作是艺术创作的话,每一位中国人在实用性的汉字书写时,“实际上都不知不觉融入了中国书法形成、发展的历程,参与了书法文化的建设。”[1](P32)从这个意义上讲,“书法成为中华民族培养审美情趣、 接受艺术训练的重要领域——考虑到使用文字人群的广泛,可以说,它是所有文化、艺术部门中最重要的领域”[1](P32)。
具体来讲,在基础教育阶段,从语文课的识字、写字教学及日常书写中,学生就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文字审美活动。 高等教育阶段是学校书法教育的最后时期,在前期书法教育的基础上,教学的重点自然逐渐向真正意义上的书法艺术审美教育倾斜,当然,书写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也不容忽视。大学生有条件将汉字规范书写向“艺术地”书写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审美能力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受力也水到渠成般地得到增强。 鉴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正在向普及化的阶段演进,通过学校书法教育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将能够凭对中国书法的学习而更加容易地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并形成自己的审美趣味,从而最终达到国民文化艺术素养的全面提高。
中国书法与汉字形影不离,古代书法教育也长盛不衰。 尽管现当代的学校书法教育因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而历经沉浮,但无数学人重构学校书法教育的努力也常常让人欣慰。 窃以为,书法教育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恢复与发展,离不开全体国民的重视,其中的重要价值有必要首先为大家所了解。
[1]邱振中.培养有文化感受力的中国人[J].人民教育,2012,(18).
[2]胡俊生.书法教育必须正规化[J].书法艺术,1994,(5).
[3]刘春成.台湾地区与大陆现阶段小学书法课程比较[J].书法赏评,2011,(6).
[4]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EB/OL].(2011-08-02)[2014-11-18].http://www.gov.cn/zwgk/2011-08/26/content_1933295.htm.
[5]徐稳,曹宏.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安全[J].观察与思考,2014,(10).
[6]毛万宝.20 世纪书法史绎[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