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论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民族地区的社会现代化问题

2015-08-15张宵萌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现代化民族文化

张宵萌

(西南民族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41)

社会现代化是指人们利用近、现代的科学技术,全面改造生存地区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过程。 是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两次转变。我国民族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部、西南部和东北部。 除了东北部因其便利的交通优势发展较快以外。 其他民族地区发展都较为缓慢。 社会现代化的实现仍处在由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但许多发达地区已经步入了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变。就决定了民族地区的的社会现代化必须是一条即有创新又要求稳健的社会现代化道路。在进行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中既要完成第一次社会现代化的目标, 又要利用第二次社会现代化的优势,少走弯路,并能尽快缩小民族地区与发达城市之间的差距。 于是,这就形成了民族地区在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等方面要符合现代化总进程中的具体要求,通过对这四个现代化的简要论述,对民族地区的社会现代化领域有一个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指导。同时,也通过对民族地区的社会现代化中一些问题剖析,来促进社会现代化的和谐推进。

1.社会现代化的涵义

广义社会现代化指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两次转变。 虽然从现阶段来看,我国很多发达地区已完成了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变,并正在经历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和知识社会的转变, 但在内蒙古、 西藏等大多数民族地区仍然处在第一次社会现代化阶段,即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发展的阶段。 所以,我们考察社会现代化的内容主要从第一次社会现代化着手,由于较多地区在完成工业化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如高能源消耗、环境污染、贫富两极分化等问题,那么我们在研究社会现代化时又不得不吸取经验教训,走出一条集合经济、政治、文化和人协调发展的综合、生态、民主、科学、自由全面发展的现代化的道路,为民族地区及其他发展一般性地区在现代化道路上指明方向, 以便我们尽量缩小甚至是赶上发达地区发展的步伐。

社会现代化全方位演变的过程的各个方面——经济现代化(工业化、市场化)、政治现代化(民主化)、文化现代化(科学化)、人的现代化等等是相互联系制约着的。 其中,工业化无疑是经济现代化以及整个社会现代化的根本环节,是全部过程赖以展开的根本动因。 工业化过程的展开必然要求市场化过程与之相伴,它以自身的客观逻辑促使市场化过程的展开;而反过来,市场化过程的进展状况,又作为直接必要条件制约着工业化的过程。以工业化和市场化的统一为内容的经济现代化呼唤着政治现代化和文化现代——民主化和科学化,并为二者提供了技术基础和条件;反过来,民主化和科学化又制约着工业化和市场化的进程,政治现代化和文化现代化是经济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而人的现代化则是社会现代化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也是社会现代化的最终要求和目的,所以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和文化现代化为人的现代化提供了好的条件, 同时人的现代化又是促进前三者的发展。总之,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之间是相互制约的,必须把它们协调起来,才能共同推进民族地区的社会现代化实现。

2.民族现代化发展现状

2.1 民族地区的经济现代化

谈及民族地区现代化的根本是经济的现代化。了解民族地区的经济现代化现状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层面去着手。

民族地区生产力发展的工业化。在民族地区,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方式落后。发展经济多依靠传统的手段。对于新兴的微电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工程等新技术带来的有利时机因本身条件的限制也未能完全把握。

生产关系市场化,即也就是企业面向市场,自主地开展生产经营活动,通过市场实现联系。市场化是我们选择的正确道路,而信息化和网络化又是我们市场化必须借助的平台。民族地区本身地域因素的影响,区域与区域之间多为无人区。 想要发展市场化有障碍。

2.2 民族地区的政治现代化

民族地区目前经济文化较落后的状况不能为其民主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物质条件和较理想的环境,造成了民族地区政治民主实施的困难。 在民族地区,社区组织建设薄弱,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缺乏强有力的激励机制和制度。

2.3 民族地区的文化现代化

民族地区现阶段都在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鼓励和弘扬科学精神。但是从总体上看, 民族地区的科学文化水平的目前的发展还不平衡,至今还有不少地区还有相当数量的文盲和半文盲的存在。

2.4 民族地区人的现代化

人的现代化是现代化历程中最核心的目标,是社会现代化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 民族地区要实现社会现代化,最终要取决于“人”的现代化。 提高民族地区民众素质,实现民族地区人的现代化是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中之重。民族地区人口众多、但知识水平、素质较发达地区有差距。 民族地区的现代化突破口在于人的现代化,尤其是在于民族地区民众的知识水平、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现代化。

3.民族地区社会现代化建设中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1 落后的经济发展方式与转变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主要是依靠民族地区地广物博,通过对资源大量的开采以及初级加工来实现经济发展。 但由于民族地区自身原本的经济发展水平低下。 随着资源的消耗,劳动力成本的增加,想要通过粗放的方式发展经济变得越来越难。 如何实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由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和资金密集型转变,成为民族地区经济现代化实现的关键。

从“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力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①;首先,依靠科技进步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就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②;其次,依靠劳动力素质提高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就要民族地区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同时,企业也要创造条件,对劳动力进行在岗培训,促进劳动力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能力的提高。 最后,依靠管理创新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就需要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强化管理;同时,也要大力培养现代化的管理人才,促进管理结构的优化。

3.2 政治法治化的不完善与解决途径

民族地区政治现代化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如何让政治系统在阳光下运行,使民众能成为监督腐败滋生的主体。那么落到实处,一方面是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 另一方面就是考虑要通过方式使政治法律、规范真正得到尊重和严格执行,因此方式方法的探索也成为民族地区政治现代化过程的一个重要的话题。

现在我们社会正在倡导和逐步实施的政务公开,官员公布财产状况,发挥大众媒体的监督作用,网络政治化等等途径和方法都有利于政治现代化,有利于民主政体的发展。 民族地区在此大环境的影响下实现政治现代化也必然是指日可待的。

3.3 多元价值观对核心价值体系的冲击与协调办法

民族地区的民众较多都是有自身民族信仰的。 在信息化时代,多元价值观充斥着民众的大脑。 我们在倡导多元文化发展和尊重民族信仰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树立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如何在民族地区的民众意识中树立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 使其成为主导价值观,又能鼓励多元价值文化的存在和尊重民族信仰,具体建议如下。一方面要 “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 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③;另一方面要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同时,民族地区的文化发展也必然需要了解民族地区的文化工作者发挥其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积极响应号召,发挥自我的能动性。 推动民族地区实现民族文化的兴旺繁荣对于实现民族地区现代化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3.4 人的价值评价陷入误区和解决方法

我们通过对民族地区价值观调查:在民族地区,评价一个人成功的标准,与知识、能力相联系的判断较少。对一个人价值的评价人们主要是看他的经济地位或是物质条件。 在民族地区日常生活中,由于本身教育水平落后,在判断或评价孩子是否优秀往往也只以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成绩来“一刀切”。对一个人价值的评判只从一个点就可以做出全面的判断吗? 在所有的评判问题上,这种价值判断标准简单化的现象让我们深思。因此,在民族地区,价值评价标准多元化和综合化能否实现呢。

实现人的价值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和综合化, 我们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提高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 民族地区政府可通过优惠政策的实行等吸引教育资源在民族地区的驻扎,在民族地区加强教育体系内对人的价值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和综合化,也就是在学校或是教育机构内对受教育者进行评价的多元化和综合化,打破过去以智为主体而忽视德、体、美、劳方面的评价模式;另一方面,民族地区应加强社会主流价值体系的建设。能否使社会主流价值体系深入人心是实现人的价值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和综合化的关键。 通过传媒的弘扬、民众的口耳相传以及英雄事件的树立与传播。 有助于民族地区更好的实现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 以更好的推动民族地区社会现代化的发展。

[1]孙景珊.中国农村现代化实现的途径与思考[J].理论界,2013(2).

[2]傅如良.转型时期农民公平问题研究[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现代化民族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我们的民族
边疆治理现代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谁远谁近?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