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在《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的运用
2015-08-15雷艳平
雷艳平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 湖南 衡阳 421005)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重任,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理论性。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该课程教学一直以教师讲授、理论灌输为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被抑制,存在不愿学、不想学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课程的教学效果。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校的许多教师纷纷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就是其中的一种。
1.案例教学法的优点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再是一个传道者和授业者, 而是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达到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 20 世纪九十年代,我国教育界开始探究案例教学法,逐步运用到许多课程的教学之中。[1]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有以下几大优点:
1.1 教学理念比较先进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开放型、启发式教学方法,相对于传统的封闭型、灌输式教学,案例教学法在理念上有三大创新:一是教师角色发生了变化。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成为了学生学习的设计者、引导者和促进者,这是一个被赋予时代特征的新教师形象。 二是教学目标发生了变化。案例教学注重的是提升能力,通过分析案例,将知识的理解掌握与灵活运用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三是教学内容发生了变化。在案例教学中,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是基础,教师采用精心挑选的案例及多媒体资料作为学生的讨论内容,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多彩。
1.2 教学方式生动新颖
传统教学的方式是单向的、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大水漫灌、强迫学生学习,学生在被动接受过程中容易产生抵触心理,学到的都是些“死知识”、“呆知识”,学习的过程了无生趣。而案例教学则一方面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每位学生都可以对案例及别人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无形中增强学习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案例教学法注重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通过双向交流碰撞出思想火花,使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1.3 教学效果相对较好
一是可以实现教学相长。 教师在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的同时,不仅可以学到新的知识,也可以发现自身知识的缺陷,从而不断完善自我,更新知识。 二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既有生动的案例,也有思想的交流碰撞,同时方式方法比较独特,可以促使学生大脑处于一个兴奋状态,增添学习的兴趣,既有利于提升学生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三是可以集思广益。 案例教学再不是老师唱“独角戏”,而是师生之间的“大合唱”,集体的智慧与力量是无穷的,大家共同来讨论和思考,往往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2]
2.案例教学在课程中运用存在的困难和障碍
2.1 案例数量不多、质量不高
总体而言, 案例教学在国内教育中的运用还只是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对于这门课程,更是处于一个尝试阶段。 因此,绝大部分高校还没有建立案例库,案例不足成为教师面临的最现实难题,由于搜集、整理、编写案例需要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致使许多教师不愿意采用案例教学。 同时,案例质量不高也影响着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有的案例直接来自报纸、杂志和理论文献,案例价值不大;有的案例涉及的问题浮在表面,讨论分析的意义不大;有的案例涉及的理论过于深奥,学生难以深入探讨、容易冷场;有的案例与实际联系不够紧密,学生讨论的兴趣不大,等等,都直接影响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效果。
2.2 教师缺乏经验、有顾虑
案例教学对老师的要求不是低了,而是高了,加上案例教学的理论研究跟不上教学的实际需要, 致使部分教师只是了解一些皮毛,把握不住案例教学的精髓。 具体表现为:一是思想有顾虑。 有的教师认为,实施案例教学会使学生疏于理论学习,出现理论表面化现象;有的则认为,课堂纯粹让学生讨论,会一放就乱,难以驾驭局面。 二是方法上欠妥。 有的教师选择的案例过于陈旧,针对性、时效性不强,没有新鲜感,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有的教师对案例教学的设计与安排不够科学,特别是不能够将理论学习与案例教学有机融合,有时出现“两张皮”。三是驾驭不了课堂局面。一般来说,讨论案例的过程具有不可预见性,许多教师对这一过程控制不好,有的时候讨论跑题,教师不能及时拉回来;有的时候学生的讨论陷入无休止的争论中,教师不能及时引导;有的时候学生理不出讨论的头绪,教师不能及时予以启发,等等。
2.3 案例教学并不适用于所有学生
案例教学除了对教师这一实施主体提出较高要求外,对实施对象学生也提出较高要求。 只有那些已经掌握了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具备一定学习的能力的学生才能适应种教学方法。 因此,在实施案例教学时,不能不看对象盲目地应用,最好是选择大学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来运用。
3.案例教学在课程中运用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3.1 案例选择问题
同其他教学方法相比, 案例教学法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大量使用案例,可以说,案例选择得当,实施案例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因此,选择案例十分重要。具体来说,要坚持以下几条原则:一是坚持关联性原则。所谓关联性原则,就是要求教师所选择的案例能够与所传授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理论知识与案例反映的实际高度契合, 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所学知识。 二是坚持典型性原则。 所谓典型性原则,就是要求教师所选择的案例必须主题鲜明、最具代表性、最能反映事物本质、最符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 三是坚持趣味性原则。 所谓趣味性原则,就是要求教师所举的案例应通俗易懂、生动有趣,易于被学生接受。 四是坚持正面性原则。 所谓正面性原则,就是要求教师教学中尽量选取正面的、积极的、客观的案例。 五是坚持时效性原则。 所谓时效性原则,就是要求教师所选择的案例紧跟形势、与时俱进,思想新、内容新,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
3.2 案例教学过程掌控问题
过程掌控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这一环节如果教师引导到位、掌控到位,课堂教学就会饱满紧凑、生动活泼,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就是松松散散、索然无味、事倍功半。过程掌控重点是要把握好两点:一点是引导学生阅读案例。学生在阅读案例的时候,教师要学会巧妙设问,问题应难度适中、深浅适宜,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能引发学生思考;既要考虑学生的理论基础,也要考虑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潜力,使学生阅读案例钻得进、出得来。另一点是要驾驭好案例讨论的过程。 案例讨论过程具有不可预见性,这对教师的掌控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教师掌控讨论过程,要做好调、纠、引、追四字文章。“调”,就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让学生克服怯场心理,大胆发言;纠,就是要纠偏,在学生讨论跑题,陷入无休止的争论的时候,能够巧妙地拉回来;引,就是要加强正面引导,随时注意把学生引到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道路上来;追,就是要善于追问,不局限于书本的知识和结论,引导学生刨根问底,把问题引向深入,做到格物致知、追求真理。
3.3 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问题
教无定法,任何一种教学方法不是全能的、全过程适用的,案例教学法也是如此。 因此,要正确处理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要应时应地,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更加适合的教学方法,包括讨论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有时甚至是教师讲授法等。 总之,哪种方法最管用、最实用,就用哪种办法。 同时,案例教学法中,也不是案例越多越好,而是精选案例、活用案例,用最精的案例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为宜。
[1]李义新.如何提高德育课案例教学法的功效[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8,1.
[2]秦抗抗.案例教学法在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