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新形势下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变革的研究
2015-08-15柯轶凡
柯轶凡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 福州 350108)
在当前“海西”新形势下,闽台两岸的经贸合作不断深入,而两者的教育合作也由初期探索进入了深度融合的阶段。 台湾从上个世纪60 年代开始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起步早、经验丰富,办学模式和管理理念都比较先进。 已经逐步形成了完善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教育资源丰富,这些都对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带来了有力的冲击。 把台湾的高等职业教育优势资源引进到福建来,能够提升福建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实现福建高等职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同时也可以为台资企业培养大量管理和技术人员,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既解决了企业各种技术型和管理型人才匮乏窘境,又为广大高职毕业生开辟了职场新天地。
1.以就业为导向,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发布,福建台资企业持续强劲发展。 据资料显示: 截至2014 年6 月30 日, 福建省实有台资企业3849 户,占全省外商投资企业总户数的21.4%,累计投资总额达93.94亿美元。 台资成为福建省利用境外资金的第二大来源,台资企业是福建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提供就业机会发挥了积极作用。 福建省教育厅在2009 年4 月9 日下发了《关于实施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的通知》,将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等12 所福建省主要高等职业院校列为首批申报项目名单。因此,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期内,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应该要以闽台合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加强对台合作办学, 引进台湾的先进办学理念,提高办学质量,培养出大量的与闽台经济贸易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率①。
因此,福建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目标要根据海西经济建设和闽台合作的需求,以培养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确定培养目标、课程结构、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实践环节、课程评估标准等,以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提高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竞争力。 在办学定位方面,要注重对学生的多种能力培养,特别是在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要结合新型产业和台资企业的特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团队意识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在实践教学环节上,要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借助企业资源,联合开展实训基地建设,达到提高实践教学比例的目的。
2.专业设置社会化,大力推动闽台专业共建
目前福建省高等教育中专业的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以及整个社会需求都存在一定的错位。 这就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在设置专业时,要从市场需求出发,主动对接闽台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在新形势下,闽台高等职业院校可考虑联办共建专业。福建高等职业院校应根据闽台双方的优势和条件确定专业共建的内涵,根据合作办学“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围绕当前福建区域经济发展发展急需的、紧缺的人才领域,选择闽台双方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经验丰富和办学条件较好的主要专业,或着各自具有特色的专业进行联办共建。
另外,由于我国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要求较为严格,增设专业需要报送教育部审批、备案,手续比较繁琐。 因此,针对一些新兴产业所急需的新专业,难以及时进行两岸对接,造成当前闽台职业教育合作基本只能围绕现有部分专业进行,只能进行适当的课程补充,未能实现较好的合作效果。 因此,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要提供相关的政策支撑,积极支持地方高等职业院校向教育部争取扩大闽台职业教育合作项目专业设置的自主权,并给予合作条件成熟的高等职业院校单列追加招生计划的支持。
3.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师结构
为了针对性解决福建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足的问题,可以采取“内培外引,专兼结合”的方式,建设一支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教学需要的专业教师队伍。首先可以安排学校实践教学能力不足的教师定期到生产一线岗位上进行实践能力培养或者把企业的技术专家请到学校来培训教师,提高学校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技术发展能力。
另外, 可以通过闽台高职教育合作, 引进人才并学习先进的经验。 台湾技职院校的师资力量非常雄厚,教师的学历层次高,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达90%以上,还拥有很强的科研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 由于具有地缘和人缘的优势,福建与台湾的各种交流均很频繁,如果能够进行两岸高职院校师资的交流,不但可以引进急需的双师型教师人才,还可以派员到台湾技职院校学习先进经验和教学理念, 使福建省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教师能够开拓思路和更新观念, 突破现有教学行为模式的思维定势,不断增强教学中的改革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教学和技术研发的水平②。
4.完善考核标准、全面推广闽台高校学历互认
在一定意义上,考核标准直接引导着学生素质的培养方向。 高等职业院校应该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建立起多元评价机制,逐步改变单一的纸笔考核标准,要加大对学生专业技能水平、职业能力和其它综合素质的考核评价。高等职业院校要和劳动保障部门及相关培训机构应开展广泛合作,在考核评价过程中结合技能等级、职业资格、通行证书等考核认证工作,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切实建立起全方位和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在闽台高职教育合作的新形势下, 对学生的考核标准进行改革。其中比较特殊的一点就是,要推行闽台高职院校的学生学历互认。 根据闽台教育合作的相关要求,鼓励两岸学生到对岸求学。 因此,要深化闽台职业院校联合培养人才的工作,首先要突破两岸教育交流合作的政策障碍和技术壁垒,加强闽台校际合作的政策保障。在这方面,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争取台湾方面进一步开放对大陆的文教政策,承认大陆学分学历。
5.创新校企合作模式,积极引导多样发展
近年来, 校企合作的探索无论从广度上和深度上都得到了极大的推进,合作模式也从单一模式逐步发展到学校主导企业支持合作教育模式、企业和高等职业院校合股办学模式、企业与学校研发项目或者人才培养项目合作模式、企业投资办学等多种形式。 根据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可以积极引导职教集团发展和加强闽台合作办学。
5.1 积极引导职教集团发展
近几年,随着国家和福建省一些政策的出台,由各行业、企业和高等职业院校组成的职教集团相继成立,并且发展迅速。 职教集团的成立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办学效益和办学活力,实现资源的优化组合,提升高等职业教育适应市场的能力,并增强办学风险的抵御能力③。 福建省教育厅与相关部门组建成立的福建省旅游职业教育集团,对于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合作和校企结合起到了相当大的表率作用。 为了进一步引导职教集团的发展,福建省在《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要求积极组建一批职教集团,推进校产结合、校企一体化办学,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企业对职业教育的引领作用,落实学生学习、教师实践、实训基地共建和企业员工培训、技术改造升级等合作项目”。 目前,福建省已经相继成立了汽车、软件、商贸、机械、通信、烹饪、化工、现代林业、现代服务业、医药护理等一大批高等和中等职教集团。 在政策有力支撑的背景下,福建省高等职业院校应该充分利用办学实践、专业特点以及教学设备等方面的优势, 成立一批具有海西特色的职教集团。
5.2 加强闽台合作办学
随着一些大的台资企业落户福建, 业者们在兴办企业的同时也在积极的寻求闽台职业教育合作。 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要充分利用闽台校际和校企间的合作优势, 通过企业把台湾的高级技术人员或者技术骨干引入福建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把台湾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技术引入福建。 在福建漳州,台资企业灿坤集团创办了“灿坤技术学院”,“茶叶大王”台胞李瑞河创办了“茶叶学院”,台资企业创办的职业院校在教学方式和课程设置方面都是按照企业需求和台湾高等职业教育的形式安排, 不仅有利于对大陆人才的培养,也有利于培养的人才顺利的进入企业对接。 政府还应设立合作办学的专项基金,资助试点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建设实训基地、聘请台湾教师以及资助优秀学生赴台学习等项目,以此扩大互动交流的积极性。
[1]钞秋玲,李秀岭.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关系理论综述[J].开放教育研究,2007,03:18-21.
[2]彭勃.高等教育资源及其特征与分类[J].高等农业教育,2009,03:11-14.
[3]王长旺.深化闽台职业教育交流合作的若干思考[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2:16-20.
[4]林承超,林若红.组建具有海西特色高等职业教育集团的探索[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0,05:3-6.
[5]黄雅宁.闽台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合作思考[J].台湾农业探索,2010,06: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