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因论的实用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构建——以淮阴师范学院为例
2015-08-15吴丽丽
吴丽丽
(淮阴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江苏 淮安 223300)
0.引言
我国英语写作教学经历了不同教学法的变革,其中影响力较大的三种教学法分别是结果教学法、过程教学法和体裁教学法。 这些教学法虽各有千秋,却也存在明显的不足。[1]实用英语写作是一门具有实用性、规范性的课程,不同于基础写作和文学写作,在教学模式上也就不可能照抄照搬,而是需要教师因地制宜。近年来,模因论引起了国内不少学者的研究兴趣,他们将模因论运用于英语教学的各个方面,如陈琳霞探讨了其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运用,[2]张应亮与杨爱军则从备课、教学过程以及课后评价等几方面研究模因论对英语专业写作教学的积极作用。[3]本文则尝试以淮阴师范学院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为例,将模因论运用于实用英语写作课的教学,以期从模因复制规律的宏观设计与模因传播方式的微观设计两方面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
1.模因论和英语专业一年级实用英语写作课的特点
新达尔文主义(Neo-Darwinism)倡导者Richard Dawkins 在其著作《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中首次提出模因(meme)这一术语。[4]语言本身即是一种模因,字、词、句乃至篇章层面上的模因都可以通过模仿被复制。[5]模因的成功复制则需要经过4 个阶段:同化、记忆、表达与传播。 语言模因若要自我生存,要通过自我复制和传播产生新的模因变体,就得借助各种各样的重复和类推方式,模仿出各种各样的语言现象。[6]教育和知识的传授过程是模因得以传播和复制的重要途径之一,这也为模因论应用于外语教学提供了理据。
近年来很多高校纷纷进行教育改革,根据自身特点开设了很多选修课。 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在2010 年的《淮阴师范学院外语学院人才培养计划》中,实用英语写作课程是为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选修课,而在最新的2013 年人才培养计划中,这门课程改成了为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每周2 学时。 选修对象的变化对这门课的教学模式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过去以高年级学生为对象的教学模式不一定适合目前的一年级学生。传统的过程教学法与体裁教学法虽然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一定的帮助,但忽视了低年级学生的专业知识薄弱与学习动机不强的特点。在经历忙碌紧张的高考之后,初入大学的他们认为大学里的英语专业学习不再需要背诵与模仿,然而摒弃了背诵与模仿,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无异于纸上谈兵。
2.模因论在实用英语写作过程中的应用
基于模因论的语言教学模式不仅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传统的背诵与模仿,更重视语言创新能力的培养。 模因的成功复制传播是靠模仿完成的,而实用英语写作文体的格式较为固定,启发我们可以采用模仿教学。
2.1 基于模因复制规律的宏观教学模式构建
传统的实用英语写作课都局限于微观上的课堂教学,采取围绕范文呈现—范文分析—集体仿写—独立写作这一模式,并未跳出原有教学法的局限,而对写作的宏观“过程”,即如何选取合适的输入材料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如何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缺乏深入的思考。
2.1.1 输入强势模因材料,充实写作模因库
模因如同基因一样在复制过程中也存在 “适者生存” 的淘汰现象, 只有那些生命力较强且得到广泛传播的模因才能成为强势模因。 这就意味着教师需要为学生挑选有利于学生记忆、实现教学目标的文本作为输入材料。 教师在选择学习材料的时候,应该选择难度适中、有趣、容易被理解和接受的写作范本。 这样的输入材料很容易成为强势模因并能形成特定的写作模因库。 以笔者正在使用的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实用英语写作》教材为例,教材中的第七、八两节内容为请柬。 课本上的例子虽然大都是选自生活中的真实案例,但是过于学术化。对于低年级同学来说,由于平时的接触面比较窄,可能连中文请柬都未曾看过, 如果使用课本上的这些输入材料的话,学生会缺乏动机与兴趣, 因而这些模因载体被同化记忆的可能性会降低。 国内明星很多时候在结婚请柬上印刷中英文,而有的明星虽然用的汉语,但结构则采用的是西式请柬格式。这些材料的选取符合学生年轻时尚的特点,更容易被他们接受与记忆。 通过分析,学生更能深入了解这一类型的写作特点与模式,并了解中英文在这一文体写作上的异同。
2.1.2 强化背诵,鼓励模仿与创新
模因在宿主的记忆中停留的时间越长, 模因才能在传播过程中具有保真度与长久性,它的复制能力也才能越强。 背诵输入加强了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和巩固,有利于学习者的语感形成。 在实用英语写作教学中, 可以让学生背诵各种文体的标准范文和常用句型,形成写作语感,扩大模因的存储范围。 我们既要教学生以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同一信息,又要学会以相同的语言形式套用不同的内容,也就是说要教会学生根据不同的语境以不同的表达方式来表达相同的思想。[7]模仿是创新的基础,强化模仿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背诵模仿加强语言知识的积累、扩大模因库,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境、不同的写作对象,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这就是创新能力的形成途径。
2.2 基于模因传播方式的微观教学设计
模因是模仿的产物,模仿是创新的基础。如何通过课堂教学的微观设计教会学生仿写,并能根据不同的语境类推出新的写作内容,减少语用失误,是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做到的。 模因复制传播方式主要有基因型与表现型两种,有的学者把它概括为重复与类推。
2.2.1 重复
重复是模因复制与传播的手段之一,有直接套用和同义异词两种类型。 话语中转述别人的话语,交谈中引用名言、警句等等,都是直接套用。 同义异词即信息相同但以异形传递。[5]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学会直接套用一些固定常用句型如信件结尾时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reply”。 学生不仅可以套用一些固定句型,也可以套用结构。 社会信函如证明信、 介绍信等都可以套用句式 “This is to certify/introduce that…”教师要充实学生的模因库,在遇到相同或相似的语境时,就可以从模因库中根据写作对象与场合选择适当的话语。 例如,慰问信写作教学中,“I am sorry/sad/shocked/to hear that…”都可以表达写信人的心情。 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根据事件的程度,来选择不同的句式。 “I am sorry to hear that you have caught a cold”符合语境,但如果用shocked 来替代sorry 可能就不恰当了。重复不仅仅是简单的模仿,它更强调学生的语用能力,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2.2.2 类推
类推即根据两个 (两类) 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的一种思维方法,分为同音类推和同构类推。[8]基于应用文文体比较固定、用词也较简洁的特点,实用英语写作教学中借用更多的是同构类推。 教师根据不同的语境,教授学生仿造已有的写作结构,填充新的内容。 例如在确保学生了解贺信一般遵循“事件-祝贺-祝愿”的写作结构后,要求他们根据不同情景如结婚、获奖、就业、晋升等写出文体合适、结构合理的贺信。
根据模因论复制传播的重复与类推方式,在实用英语写作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情景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最大化减少语用失误,有效地达到书面交际目的。 模因论对实用英语写作教学有重大的指导作用,教师可以在课堂设计上利用模因的传播方式,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模仿。
3.结论
写作教学离不开宏观的过程设计,写作训练则绝对离不开微观的教学设计。模因论为实用英语写作课的教学模式建构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它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着手,提倡强势模因材料的输入,重视传统的背诵教学手段,缩短了学生从识别、理解到输出的过程,减少了学生掌握实用英语写作技巧的时间,符合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 鼓励低年级学生在写作中模仿,是提高其创新写作能力的一条必经之路。
[1]黄坚,李梅.过程体裁教学法在实用英语写作课中的应用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2):55-59.
[2]陈琳霞.模因论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J].外语学刊,2008(1):88-91.
[3]张应亮,杨爱军.模因论对英语专业写作教学的启示[J].2009(5):43-45.
[4]Dawkins,R.The Selfish Gene[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
[5]何自然.语言模因及其修辞效应[J].外语学刊,2008(1):68-73.
[6]Heylighen,F.What MakesaMemeSuccessful [A].Proceedingsof16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Cybernetics(Association Internat.de Cybernetique,Namur),1998.
[7]杜鹃.模因论-唤醒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4):171-172.
[8]易康.模因论对仿拟的阐释力[J].外语学刊,2010(4):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