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治情境下公民法律意识强化路径研究

2015-08-15□彭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法律意识公民民众

□彭 荔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

1 提升公民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1.1 是建设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呼唤

市场经济是自由化经济,其最大的特征在与公平竞争、自由交易。但是市场经济也有其混乱性、盲目性弱点,需要法律来保障其秩序。只有参与市场经济的个体行为和权力得到制约,一切经济规则和游戏规则才会得到遵守,各种商业活动才能够正常开展。同样的,实现法制化经济同样要求实现上层建筑领域的法制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是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所以,市场经济要求文化、经济和政治等不同领域都需要依法进行。公民的法治意识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市场经济的运行和发展,也会对社会稳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提升公民的法治意识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基础条件。

1.2 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需要

加入世贸组织,同样要求各国的法制要和世界接轨,中国也不例外。相对世界法制先进国家而言,中国的法制建设还比较落后,完善发展法律法规,保证司法运行机制更加透明、公开,公民都树立法治意识,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对外开放的需要。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民的法治意识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提升。但由于个体文化素质、经济能力的不同,我国公民的法治观念也随之呈现参差不齐的现象,并没有形成真正的法治观。司法腐败、地方保护主义等行为和思想时常出现,我国公民的法治意识亟待提高。

2 法治情境下强化公民法律意识的途径

2.1 修订立法,健全已有法治是提升公民法治意识的前提

在法治社会,需要在民主基础上反映并产生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此称之为法。违背民众意愿和权益的法称之为“恶法”。所以,提升我国立法的质量是十分必要的。健全国内已有法治,应该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和国际交流的法律需要结合起来,将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不同领域充分纳入到法制轨道。例如,当前我国出现了众多医疗纠纷,针对此需应该进一步修订和医患关系有关的法律法规,修订当前我国现有的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条文;针对诉讼周期过长的审查程序,保证审判和执行程序的分离;废止不适应时代发展或是明显违背法情法理的法律条文,将在社会发展中积累起来的有效法治经验升华为法规、法律,维护社会稳定,切实保证社会秩序良好发展。让公民真切感受到修订和健全法制的重要性,提升公民的法治意识。

2.2 树立法制权威,维护司法公正是提升公民法治意识的核心内容

培养公民的法治意识,很重要的一点是开展公正公平的司法活动,需要社会各方力量尤其是政府机关和党政机关的支持,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民众只有通过政府机关的行为及法院个案判决来认识法律。因此,针对我国目前公民法律意识的现状,尤其是针对传统伦理意识在我国公民尤其是农村群众心中根深蒂固的现象,保证行政行为的合法科学性和法律判决的公正有效性对树立法律权威,充分彰显司法的公正价值,珍惜和保护公民对法治的信任和情感体现法律的价值,杜绝一些消极法制现象,对破除传统陈旧的法律观念、加深民众对法制的情感、深层次呵护公民现代法律意识尤为重要。树立法制权威,首先就要正确处理权和法以及党和法之间的关联,保证法律的至高无上性,将权力关在笼子里,坚决打击“权干预法”和“权大于法”的现象,党的各项活动也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还要对司法机关各级政府直接管理和负责的体制进行改革,将权力纳于法律监督的体系之内,避免权力过于集中和泛滥,确保法律在我国的权威和力量,用法律来管理社会各项事务。第二,加强司法人员的法律素养。运用法律手段解决违法行为,做到依法办事,把法律规范充分运用到组织或公民,执法和司法公正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途径。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工作人员的行为代表着法律的实施情况,对树立法律在当今社会上的权威性有着密切关系,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实现司法正义,就对司法人员的自身法律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除了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高尚的道德素养外,专业的法律素质也很重要,是保证司法行为严格公正的要求。完善的监督制度也是实现外部约束的重要力量,对所有司法人员进行考核,考核的内容不仅有技能培训还有业务考核及政治修养等等,确保司法人员都能够准确使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实现司法公平、公正。惩处一切司法腐败行为,让公民崇尚法治,树立公民的法治信念,为维持社会正义打造坚实的基础。

2.3 加强法制宣传和教育,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加强公民法治宣传和教育,是提升公民法治意识最有力的保障。遵法守法是实施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途径,公民守法是提升公民法治意识的前提。加强法制知识的宣教,不断地让公民学习法律知识,通过日积月累形成坚定的法治意识,让广大公民都认识到不断提升公民对法律的认识水平,认识到法律对于社会生活的重要性和作用,激发公民对法律的信仰和激情,体会到法治水平的高度对于参与国际竞争和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从而不断加深树立法治的信念和理念。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强化对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带动人民学习法律的积极性。只有大多数民众深刻认识并且掌握了法律法规,才能够真正内化为民众的法律意识,在面对实际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时,拿起法律手段解决现实难题。法律持续在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吸引更多的群众了解法律、学习法律,最终赢得民众的认可,能够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加强宣传教育效果。自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加强和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后,我国每年都会制定适合当代潮流的法律法规,让社会生活的每个领域都能够做到有法可依,同时我国又积极吸取国外先进法治经验,结合我国特色进行适用。通过三年一次的全民普法活动,加强对全公民的法制宣传教育,提升公民学法和守法的积极性。相对于城市,农村更是我国法治宣教的核心和重点,组织优秀团队成员深入到农村地区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通过案例的方法进行宣传,不断提升他们的法律水平。第二,深化法律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论是支撑时间的基础,要想理解法律,就要让民众从理论高度上认识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帮助民众认识和理解各项法条的真实内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广大民众能够遵守法制。在宣传法治法规的同时还应该从理论的深度帮助民众提升认识,进而树立起法治理念。加强对高校学生的培养,特别是国家公务员和军人,更要发挥其带头作用,深化法学理论的学习和训练,用实际行动发挥其在法治方面的带动作用。第三,重视舆论对法治的导向作用。当代信息技术的腾飞,使网络与传统媒体成为并驾齐驱的“两架马车”,广播、电视、杂志是传统的公民获取法律信息的途径,我们要更加重视网络对公民学习法律知识的作用,使之发展成为普法的重要途径,并且这也成了提升公民法治意识,宣传法律的权威力量,引导舆论对法治的导向性和影响力,使公民逐渐接受法律思维,并且运用法律思维去深层次认识并反思违法行为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启发民众去思考如何解决这些违法犯罪行为,为法律健全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激发民众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让民众深刻反思一切违法行为可能带给社会的危害性,让民众深思如何从自身角度减少这种社会危害性行为的发生。

2.4 打造公正公平的司法环境,提升法律的权威性

一次不公正的判决好比污染了一条河的源头,贻害无穷。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司法环境就好比清理源头,意义深远。运用法律手段去解决纠纷,切实保障广大民众的权利是法律的基本功能之一,司法的不公正将是社会治理的一大灾难,将对民众和司法的关系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只要建设好公正司法的良好环境,公民才有可能通过司法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合法合理行使自己的权利,让法律保护受害者。因此,司法公正是加强群众对法律的认识、建立对法律的信仰和信任十分关键的一步。所以,根除一切有法不依、违法不究和执法不严等破坏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行为,加快司法改革,促进司法公正,强化司法人员的法律素养,建立完善的法律监督制度,打造公正公平的司法环境,是促使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途径,最终实现人人学法、人人懂法、人人用法的目标。

3 总结

为了响应党在十八大中“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一具有战略意义伟大号召,面对“中国正处于从传统人治型社会向现代法治型社会转变的伟大变革时期”,这个时期可以说推崇依法治国、法治理念最为重要的时刻,事关我国民主法治史的发展方向。只有做到依法治国,才能够真正让民众放心,也才能够切实坚定民众的法治观念,使得公民知法守法,在面对侵犯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时,能主动拿起法律武器同一切违法的行为作斗争。只有全公民都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才能真正拧成一股保障依法治国顺利进行的强大力量。当前,我国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发展初级阶段,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公民的法律意识也在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良性发展。如何巩固和提高全民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尚且需要不断地探索。总之,要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力量,就必须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自觉守法,将法律作为评价行为的唯一标准。提高全国人民的法律意识,是保证“依法治国”方略落到实处的坚实后盾,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1]蓝 楠.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公民意识教育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2.

[2]王姣姣.和谐社会视域下我国公民社会公德意识强化路径研究[D].赣州:江西理工大学,2013.

[3]童华胜.现代化视域下中国公民意识教育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3.

[4]李升元.法治实践的公民意识教育价值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5]汪倩倩.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公民意识教育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4.

猜你喜欢

法律意识公民民众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论公民美育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探讨培养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意义及途径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提高法律意识的实践与探索
十二公民
论公民法律意识对纠纷解决策略选择的影响
有关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特点探析
十八届三中全会民众怎么看?